为了平定韩国叛乱,王贲为什么选择带兵攻楚?二者有何联系吗?
王贲,秦朝著名将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之子、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战国末年,秦国发动灭国战争,想要统一六国。而战国七雄中,韩国是实力相对薄弱的国家,而且国家内乱,势力四分五裂,君王的地位和权力被削弱。所以成了秦国首个攻击目标,从而也成了之一个灭亡的诸侯国。
秦国消灭韩国轻而易举,并不像消灭其他大国一样大战多年。因为韩王的谋划的疲秦计划被泄露出去,成为了秦国出兵讨伐韩国的理由。
面对秦国强大的军队,韩国不堪一击,受不了战争的压力只好投降臣服,从此在七大诸侯国中除名。
一、这场战争赢得轻而易举,也为韩国之后的反叛留下了祸端
在这场战役中,韩国并没有经历太多的厮杀就投降了,所以内部势力并没有被削减,在张良的领导指引下发起反叛。叛乱发生后,秦国派大将王贲前去镇压。
而王贲并没有直接使用武力去压制韩国的叛乱,而是直接率军攻打楚国,并且只是攻城,不侵占领土,他为什么会做这种决定,其中又有什么目的呢?
二、斩断发起韩国叛乱的幕后黑手
战国时期的秦国,与魏国赵国有世仇存在,互相看不顺眼;与齐国燕国的土地并不接壤,各自相安无事,不起事端。但与楚国之间的关系却很是微妙。
由于总体实力和地理因素方面,秦楚两国的关系不太融洽,虽然没有正面冲突,但背地里经常勾心斗角。战国后期,秦国遇到了很多棘手的事情,而楚国都是背后的幕后推手。
就比如在此次的韩国暴乱反叛中,也能随处可见楚国插手其中,推波助澜。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韩国叛乱的麻烦,就必须要除掉挑起韩国叛变的背后主谋。
因此,即便没有掌握充足有力的证据,去证明楚国就是此次叛乱的幕后始作俑者,但王贲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先带兵攻打作为叛乱支持者的楚国。
三、王贲只攻城不占地是为了震慑楚国,让秦国后方安定
秦国在发起灭国之战后,将大部分兵力都分部到两个重要作战地区:王翦在燕国一代战况非常紧张,容不得失败;蒙恬负责九原战区形势也很紧迫,如果失手,就会导致匈奴和戎狄的进攻,使整个中原陷入危机。
所以为了抵御这两方的敌人,秦国在两个战区投入了很大的军事力量。而韩国却在这时发生叛乱,南部的边防较为薄弱,若此时,作为六国中最强大的楚国或许会趁乱进攻,让秦楚边境受到威胁。
由此可见,如果楚国趁机与其他两方祸患勾结起来,里应外合,联手夹击秦国,那秦国的处境就会陷入危险,甚至会导致灭国之战的失败。所以王贲必须出兵震慑楚国,在两方前线战况严峻的时候,极力保证后方的安定,才能集中精力对抗这次叛乱。
楚国是当时山东六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可以通过攻打楚国杀鸡儆猴,让其他诸侯国产生敬畏之心,见识到秦国强大的能力而不敢参与韩乱。这样韩国孤立无援叛乱会更容易被解决,这也是王贲震慑楚国的主要目的之一。
事实也证明王贲的抉择是相当正确的。这场突如其来的进攻让楚国对秦国产生了惧怕心理,不再支持掺和韩国叛乱,而是把精力都放在了国家和边境防御上。魏国也被秦国的强大势力震慑到,立马从韩国叛乱中脱身。
至此,由张良组织的反抗活动没有了这两个国家的支撑,也无法进行下去,张良本打算让韩王安就地立国的想法也进入了僵局。
最终王贲带领的军队斩杀了所有参与反叛的人,领导者张良一路逃亡,躲到了别的国家,韩国的暴乱就此结束。
然而,王贲带兵攻楚并不是只为了平定韩国暴乱。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开启灭国之战中的另一个战区——中原地区。这个战区也是灭国之战重要的进攻地点。另外两个战区都逐渐站稳脚跟,王贲便借此机会通过解决韩乱带兵南下,开启中原战区。
燕代战区和九原战区都是用强大的军事力量正面对战打出来的,与其这两个战区不同,中原战区主要目的是针对魏国。攻打魏国采用的是水上进攻的战术,所就要在水利设施方面的大量建设和整修。
如此庞大的工程,最容易遭受破坏而耽误进度。如果秦国在建造工程的时候遭到其他国家偷袭,不仅会破坏打乱了进攻魏国的计划,还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动向,那些灭亡的国家也会趁机发起反叛,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王贲需要建立中原战区,确保其他的国家不会在这个时候下手偷袭,为修建水道的工程除去所有隐患,王贲决定出兵突袭楚国,震慑住这个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让其他国家惧怕不敢出兵,从而保证攻打魏国水淹大梁的计划顺利实施。
王贲的这个决定是从大局方面充分考虑的,既消除了韩乱,还震慑了楚国,更是让其他国家放弃和秦国对抗的念头,又借机开启中原战区,为攻战魏国打下基础,推动了灭国之战的顺利进行,整个计划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