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时期湘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战斗力又如何?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14)210

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江忠源组建了一支2000人的地方团练武装,在作战中表现不俗,曾国藩受此启发创建了湘军。众所周知,曾国藩正是因湘军而成名,笔者在此首先详述其组织架构和军事装备,希望能以此和大家探讨湘军成功的秘诀。

01

湘军的组织架构和军事装备

首先来看看湘军的组织架构,湘军的基本作战单位是营。一个营里有5名军官,500名士兵。营下分为4哨,哨以下再分为队,还另设一支亲兵,也分为若干队其等级设置和每级人数如下:

营官(营长)1人,配有亲长(高级军士,营长卫兵)3人,什长(军士)3人,亲兵(营长卫兵)60人,火勇(炊事员)6人;哨官(连长)及哨长(哨官副手)各4人;护勇(听差,传令兵,每哨5人)20人;什长(军士,每哨8人)32人;正勇(士兵,每哨84人)336人;火勇(炊事员,每哨9人)36人。

清朝时期湘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战斗力又如何?

每1队亲兵里通常包括1名没有军衔的军官、10个士兵和1个炊事员。每1营包括1名军官和107个士卒。根据《湘军志》记载,每个营的装备包括2门轻型抬炮,48支步枪,90支火绳枪(抬抢),95把刀剑,95支长矛。这只是记录在册的数字,而实际上湘军是不遗余力,把能找到的武器都作为装备。在这些武器当中,最有效的武器是步枪,由英国人在1840-1842年的 *** 战争中首先使用(如下图所示)。

这是一种老式的大口径短枪,重约20磅(约18.2斤),防守时驾在一个转台上,重逢时架在人的肩膀上。它的里面填充了铁球和弹丸充当子弹,近距离射击时是可以致命的武器。在清廷还未对外购买这种装备之前,太平军早已先发制人,向外国大批购买了这种武器。他们在初期的战斗中频频告捷,多半是由于这种新式装备的优越性。

清廷在吃了苦头后,从1860年开始从外国购置这种当时的先进武器,同时得益于英法下令对太平军进行了武器禁运,于是清军逐渐挽回了战场上的颓势。到了1864年,湘军的每一营都有好几队配备了新式的武器,人称“洋枪队”。

值得注意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长江流域还没有动物牵引物资的习惯,也没有车辆运输。在无法使用船运的地方,开始使用人力,由青壮年男子挑抬弹药、辎重等军用物资。每个营都配有负责搬运的长夫,人数如下:

营属普通长夫78人,抬炮队每队3人,步枪队每队3人,其他各队每队2人,每名哨长配备4人,这样1个营共计长夫180人。

长夫和军中的士兵一样有军籍,打仗时就由他们来顶替死伤人员。有证据显示,当长夫顶替士兵后,空出的长夫名额往往由军队所在地的长夫来填补,这些人随后又会成为士兵。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湘军里面很多士兵都并非湖南人。

事实上我们可以断定,左宗棠通过这种方式招募了许多原属太平军的人,后来他在甘肃和新疆镇压起义,军中几百名士兵都是从前的太平军。据统计,一个营的全部作战力量是500人,但实际上一个营的总人数达到了688人,其中有5名军官,2名文书,1名军法官,500名士兵及180名长夫。

和现代军队不同的是,湘军在营以上没有特设的军事单位,但2到10个营可组合在一起,由1名选定的“统领”指挥,其军衔相当于西方的“准将”。2个及2个以上统领所统率的军队组合在一起,由一名“大帅”指挥,其职务相当于西方的“将军”,他所指挥的部队称为“军”。

清朝时期湘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战斗力又如何?

02

湘军的凝聚力从何而来?

比起绿营抓壮丁的现象,湘军征召官兵的制度完全以自愿为原则。大帅从亲朋好友中选出他手下的统领,然后这些统领再从自己的友人中选出营官,营官如法炮制挑选哨长、招募士兵。值得重视的是,湘军接纳的士兵只限于来自乡下的农民,城镇居民和曾在衙门听差的人都被排除在外。因此产生了一个现象,整个营的士兵都是从毗邻的几个村里招募的,大家都是邻里,彼此相识。就这样,营成了一个家长制的军事组织,营官相当于“父亲”,哨长相当于“兄长”,士兵相当于“儿子”。

每个应征而来的士兵都需要有同村的人具保。他们必须是身强力壮、身手灵活的年轻农民,在村子里一向名声不坏。每个士兵都必须由营部登记入册,他的姓名、他父母兄弟的姓名都记录在内,如果他有妻儿,其姓名也要一并登记。每个士兵还必须在自己的姓名旁边按上大拇指的指纹。

03

湘军士兵的待遇

湘军士兵的薪饷无所不包。军队为每个士兵提供一套作战时用的军队制服,也可在其他仪式庆典中穿戴。薪饷中还包括衣物、食品、鞋子、药物等。营官每月领取50两银子的俸禄,另有150两银子的津贴,用于雇佣文书、救助伤员、购置服装和军旗等。分配给营部的经费也由他领取。以日薪计算,按30天为1月,每月的分配如下:哨官9两,副哨长6两,什长4.8两,亲兵4.5两,士兵4.2两,火勇3.3两,苦力或长夫3两。

以30天为1月计,全营的薪饷每月为2892.2两银子,这里面包括了营官的俸禄和津贴。湘军的薪饷一般都是拖延几个月才发。但比起八旗绿营军的吃空饷喝兵血,湘军士兵的待遇无疑是好多了。对于阵亡士兵,湘军会给他的家属一笔抚恤金,对于受伤致残的士兵,也给予数额不等的救济金。

04

湘军如何行军扎营?

清朝时期湘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战斗力又如何?

军队平常每天行军16至21公里,急行军时速度则达到每天32公里。扎营时不论逗留时间长短,都会在营地外头挖一条起保护作用的壕沟。壕沟深3米、宽2.4米,底部较顶部稍宽;壕沟内侧筑一道高2.4米、宽3米的墙,墙内再挖一条壕沟,尺寸是外壕的一半;壕沟内再筑内墙,尺寸是外墙的一半。士兵住在内墙之中。

平时营里每天有50人放哨,敌情出现时哨兵的人数加倍。这些哨兵两小时轮换一岗,其口令在午夜时更换。所有通往营地的道路都设了路障。距营门约百米处设一市场,农民和商贩在此聚集,和营里的人做生意。值得一提的是,湘军的军规非常严格而独特:

军营附近不许吸食 *** ;禁止赌博;禁止大声喧哗;女性不能进入军营,且在任何地方侵犯妇女都是死罪;严禁士兵散布谣言或讨论迷信的异象;士兵不能在没有军官参与的情况下开会,不许秘密结社和信奉怪力乱神,也不能穿着色彩鲜艳或设计奇特的服装。

05

曾国藩如何治军?

据称曾国藩起初并不太信任这些农民出身的士兵,生怕他们缺乏勇猛之气,因为当时的观念通常认为,种田的农夫和勇敢的尚武精神不沾边。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农夫英勇善战,而且不被思乡之情所牵绊,离家越远,士气反而越高涨。事实证明曾国藩的担心是多余的。湘军的赫赫战功很快就家喻户晓,湖南人为他们的军队感到格外自豪。据说每回湘军征兵,一个名额都有十人争抢。

曾国藩治军注重思想控制,他对军官循循善诱,训诫他们要尽忠报国,随后这些思想又由军官灌输给士兵。这些农民出身的士兵大多没有见过世面,对他们来说,所出身的县城就是整个世界。他们在军中逐渐接受了从前闻所未闻的新思想,因为自信心大大提高,感到作为军人的荣耀,如此一来士气得以凝聚,进而通过时间的洗礼,使得湘军成为了一支真正的军队。

湘军这个名号流传久远,是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 其余脉甚至可以延续到民国时期。但湘军的总人数很难计算。据称1856年是湘军由6万士兵,此时他们大多都是湖南人。后来与太平军作战时,很多地方省份的军队重组,与湘军合并。例如李鸿章最初与曾国藩联手,并肩作战好几年以后才另外建立了淮军,但其架构仍与湘军基本一致。湖南省内在战争期间保留了大量兵力以保卫本省,而湖南籍士兵在省外服役的人数最多时超过12万人。

清朝时期湘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战斗力又如何?

06

结语

多年以来,湘军都是清王朝唯一能对抗太平军的武装力量。要是没有湘军,没有受其影响而发展出来的其他武装力量,那么毫无疑问,清朝已被太平军推翻。在太平军横扫这片土地之前,八旗军和绿营军这两支正规军已如风中的败絮,不堪一击。在湘军这样的新军之中,机会对优秀人才敞开了大门,他们在军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凭借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湘军涌现了大量人才,不少来自湖南农村的士兵获得了名望和地位,许多大字不识的人被擢升至将军一级,而这些荣耀在和平时期,是只属于读书人的,战争给了这些贫苦的农家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9/210048.html

“清朝时期湘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战斗力又如何?”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和张飞都只是乡候 关羽为何只是一个亭候

诸葛亮和张飞都只是乡候 关羽为何只是一个亭候

对为什么诸葛亮和张飞都是乡侯,而关羽才是一个亭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别说诸葛亮、张飞是乡侯,超了关羽的亭侯。就是廖化,人家也是中乡侯,关羽上哪说理去?要怪只能怪关羽死得太早,没有赶上好时候。汉初经历了几个异姓王叛乱之后,朝廷立了一个规律,异姓不能封王。所以侯爵就...

乾隆让位给嘉庆是真心的吗 乾隆三年太上皇里都做了什么

乾隆让位给嘉庆是真心的吗 乾隆三年太上皇里都做了什么

还不知道:乾隆是真心让位给嘉庆的吗?当太上皇的三年多时间里他都在干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都知道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主动让位的皇帝,他在85岁这一年主动让位给儿子嘉庆,但是乾隆在让位之后当太上皇期间,他主要的任务就是揽权再揽权,退位...

朱蕴章为什么选择朱允炆作为继承人 朱元璋是因为偏爱吗

朱蕴章为什么选择朱允炆作为继承人 朱元璋是因为偏爱吗

对朱元璋为什么要传位给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2年,大明太子朱标去世了,这对朱元璋来说,是双重打击。一方面,是亲情上的打击。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是他最亲的儿子,在他心中,他和马皇后,朱标三个人,才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其他儿子们,那都是来凑数的。一方面,...

王处直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处直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处直,五代十国初期北平国的统治者,王处存之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王处直是晚唐五代的义武军节度使、北平王,实力弱小,因此在朱温与李存勖之间左摇右摆以求生存。后来李存勖大败后梁,称雄河北,王处直只得死心塌地的跟随前晋。那他为何又要引辽人入侵,对抗强大的前晋呢。一,立足义...

嘉靖皇帝的一生中有过几次皇后?分别都是谁?

嘉靖皇帝的一生中有过几次皇后?分别都是谁?

嘉靖皇帝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明世宗的三位皇后都没有得到善终,各自命运多舛。陈后心胸狭窄,张后没有赢得欢心,方后死于非命。她们三位在历史上虽然没有被沦为政治牺牲品,可凄惨的结局总不免让人觉得些许惋惜。拨开历史迷雾,一起走进那个王朝。...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綝初任偏将军。太平元年(256年),孙綝的从兄孙峻在北伐曹魏途中过世,他接替其位,升任...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魏忠贤本来是一介草民,混迹于街头,迷恋酒色,为了生计,他自己动手阉了自己,为的是能进宫混口饭吃。魏忠贤虽然不识字,但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挥刀自宫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进宫做一个太监。他22岁进宫,当时服侍的就是后来的明...

义纵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有何本事能被重用?

义纵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有何本事能被重用?

汉武帝期间是苛吏的黄金期间,汉武帝手上的苛吏大多也是能吏,各有各的本领。义纵,河东郡人。西汉中期的著名“酷吏”。义纵在年少时曾伙同他人抢劫为盗,是一个标准的流氓混混,他的姐姐义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义姁因为医术高超被召入宫给王太后看病,她也得到了王太后的宠爱与赏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