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是个怎样的人,为何没什么存在感呢?
提到三国著名的战略家,很多朋友在之一时间里想到的自然是郭嘉、司马懿,诸葛亮、庞统,周瑜、陆逊等人,要说这鲁肃,估计就给人一种“老好人”的形象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虽然鲁肃不管是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算是东吴前期独当一面的人物,可由于后世戏剧演绎的影响,他总是很难成为三国“之一梯队”的顶尖人才。
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能够在东汉末年这种前所未有的乱世出人头地,并且成为东吴方面的“大佬”,鲁肃真的是电视上看到的那样,是一种能力平平的“老实人”吗?
一、孙权手下的战略家
1、初见孙权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答案,鲁肃绝不是能力平庸,只会两边讨好的“老好人”,而是一个富有战略眼光的大才。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的《隆中对》帮助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宏图霸业,即便是强大如曹操,也无可奈何,事实上不仅仅是诸葛亮能看到这一点、做到这一点,几乎是在同时期,鲁肃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呈交给主公孙权。
鲁肃本人和诸葛亮一样,都是最终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幕后推手”,属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顶尖的战略家,鲁肃最早是周瑜推荐给孙权的,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重视。
孙权是出了名的人精,不能你说他有才我就觉得可以用,于是就找机会单独会了会鲁肃,问说:“现在天下大乱,我希望成就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千秋霸业”。
孙权很明显是想看看鲁肃对目前天下大势的看法,于是就套用了春秋时代诸侯争霸这样的历史背景,谁知鲁肃却给他很好的上了一课。
2、对时局的见解
鲁肃认为,大汉从灵帝开始,就陷入了宦官和外戚相继干政的局面中,朝廷公然买官卖官,破坏国家的法度,早就在天下人心里没有了任何的公信力,这样的朝廷,你认为会有人相信带来承平天下吗?
所以,如今的朝廷就是没有任何公信力的旗帜,是一个幌子,汉献帝就和楚汉之争时立的义帝一样,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因此主公千万不要想着去复兴大汉。
曹操雄踞在北方,用了十余年的时间统一中原北部,靠的就是唯才是用,加上曹操本身在军事和政治上均见长,打下来的土地都能够很好的治理,如今北方的老百姓都安居乐业,民心所归,故不要去打逐鹿中原的主意,曹操更不是短时间可以覆灭掉的。
有了这两个前提,主公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发展自己的势力,所以更好的目标就是稳固住江东,可以先去剿灭盘踞在江夏的黄祖,进而征伐荆州刘表,尽一切可能图谋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才是王道,达成这个目标就可以和北方鼎足而立,静观天下变化。
鲁肃的这番话在当时是“破天荒”级别的,和古人的传统思维完全不同,不过孙权却心中一惊,眼前一亮。有意思的是,当时重臣张昭,听说鲁肃的这个建议后责备其狂妄,还被孙权打断骂了一顿,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孙权开始肯定鲁肃的才能,也有重用他的想法了。
二、大局观可谓之一无二
1、风云变幻之时
公元208年,也就是鲁肃给孙权规划了鼎立蓝图的8年后,大都督周瑜终于斩杀了宿敌黄祖,把江夏郡收入囊中,此时孙权势力已经和荆州军阀刘表连接了起来,换言之,荆州最后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
身在北方且志在一统天下的曹操听说后大惊失色,他明白,一旦孙权拿下了荆州,那么就可以向北控制襄樊,这个时候由秦岭、淮河一线构筑的南北天然壁垒,就会被硬生生的撕出一个口子。
同时,孙权可以利用长江西进入川蜀之地,从而对中原腹地形成包围之势,那个时候再想对付孙权,可就是难上加难了。
曹操果断放下对北方的征伐,开始整军南下,直扑荆州,目的就是抢在孙权前面拿下此地,其实这也是曹操一贯的战略目标。
刘表年龄大了,这次强敌环伺,竟然一病不起死了,刘琮作为继承人,本就名不正言不顺,且他本人性格胆小懦弱,哪里敢和曹操作对,一下就投降了,曹操拿下了荆州,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孙权了,一时之间天下风云骤变。
2、联刘计划
正得意的曹操有两件事是想不到的,其一,诸葛亮已经制定了《隆中对》,刘备的战略目标已经改变;其二,鲁肃对天下形势做了分析,并被孙权实施。
从表面上看孙权的处境很不好,无险可守和曹操共用长江,这显然很危险,因此江东士族都希望能投降曹操,孙权进退两难。
此时鲁肃站出来说:“曹操来了,对于士族没有影响,毕竟需要他们来管理,但是主公怎么办呢?一山不容二虎”。能够站在孙权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那么该怎么解决问题呢?
鲁肃提出应该联刘抗曹,虽然刘备看上去势力很弱,但他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刘备对曹操特别了解,是制胜的关键。
第二,刘备屡战屡败,但始终和曹操对抗,曹操也不能完全歼灭他,这意味着刘备有足够强的韧性,也知道曹操的弱点所在。第三,刘备一直以汉室正宗自居,多年来颇具民望,和他联手于公于私都没得说。
图片:鲁肃与东吴将士们剧照
可以说,孙刘联合直接就把曹操给摸透了,反观曹操对东吴是一无所知的,因此最后有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大慧认为曹操输的并不冤枉,这也证明了鲁肃是三国时代一流的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