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有哪些功过?该如何评价他呢?
我们都知道,关羽是刘备手下的名将,他作为刘备最信任的大将,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刘备阵营中最荣耀的功绩就是镇守荆州,可是他对刘备阵营造成的更大损失也是丢失了荆州。关羽丢失荆州,都源自于关羽的优柔寡断,在最关键的时刻,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让东吴摸清了关羽的弱点,在随后的荆州之战中对他一击必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一、湘水之争中的关羽。
在刘备入川之后,委以镇守荆州的重任。他不负众望,在此期间打退了曹军的多次进攻,保障了刘备后方的安全。在刘备夺取益州后,为了表彰关羽的功绩,对他给予了更高的奖赏。但是,在接下来的湘水之争中,关羽却因为优柔寡断,为荆州的丢失埋下了隐患。
孙权和刘备对于荆州的归属各怀鬼胎。孙权虽然将南郡借给刘备,可是他并不是心甘情愿的给刘备的,而是想要刘备在得到新的根据地后,将刘备占有的整个荆州五郡全部归还。因此,在刘备得到益州之后,孙权就派人去向刘备索要荆州。
可是在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荆州是至关重要的北伐基地。在这个方案的最后阶段,刘备和诸葛亮准备发动两路北伐,其中一路兵指宛洛的军队就是从荆州出发的。因此,刘备是根本不可能把整个荆州交还给孙权的。
因此刘备对东吴的使者说,自己正在图谋凉州,在得到凉州后,就把荆州归还东吴。孙权在得到刘备的答复后,认为刘备没有归还荆州的诚意,只是用空话来糊弄自己。于是孙权派出官吏去接管长沙、桂阳和零陵三郡,谁知道这些人都被关羽赶走。于是孙权派兵争夺荆州,这场冲突被后人称为“湘水之争”。
孙权派鲁肃率领万余人马在巴丘防御关羽,吕蒙则率领两万人马夺取三郡。除了零陵太守郝普不愿意投降,坚守一时后被吕蒙诱降外,其他两郡都望风而降了。得知消息的刘备率领益州的军队主力五万余人赶到公安,派关羽率领三万人马兵出益阳和东吴争夺。
但是,就是在这个时候,关羽却出现了优柔寡断的情况。他接到刘备的命令后,选取了五千精锐,亲自率领出兵益阳。他选择上游的浅濑声称要晚上渡河。鲁肃闻讯派手下的甘宁率领千人连夜前往防守。关羽闻讯之后,就在河边驻扎下来,还修建了营垒。那个地方后来被人取名为关羽濑。
自此,刘备和孙权进入了相持状态。曹操在此时进入了汉中,刘备怕益州有失,便和孙权议和。双方以湘水为界划分疆界,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桂阳归东吴所有,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所有。双方重结盟好,共同对抗曹操,这场风波到此告一段落。
二、关羽在湘水之争中优柔寡断的表现。
如果评价关羽在这场湘水之争中的表现,可以用不佳来形容。可以说,正是他的表现,使得刘备阵营陷入了极端不利的境地。即便是双方以重结盟好的方式解决了争端,也给刘备阵营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并且埋下了失败的祸根。
首先,关羽对待东吴的行动毫无准备。在东吴向刘备索要荆州的时候,作为荆州的更高军政长官,关羽应该对此十分清楚。但是,当东吴在遭到刘备的拒绝后,对荆州采取行动的时候,关羽的应对却前后不一,毫无章法。
在东吴派人去接管荆州三郡的时候,关羽的态度十分坚决。他派人将这些人赶走,丝毫没有给东吴任何情面。作为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这样做无可厚非。可是,当东吴派兵前来争夺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关羽毫无防范准备,而且根本就不和吴军刀兵相见。这说明关羽根本就没有武力对抗东吴的念头。关羽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这种错失是不可原谅的。
这使得三郡中的两郡轻易丢失,而苦苦盼着援军的郝普也陷入绝境。郝普的投降,更大的原因就是看不到有援军到来的希望。如果有援军的消息,凭借着零陵险要的地势,郝普还是能够坚守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这也是吕蒙面对零陵不发动强攻的原因。
其次,面对东吴的进攻,关羽的优柔寡断铸成大错。作为镇守荆州的大将,首要的任务就是保护自己的地盘。在东吴以武力发动争夺的时候,关羽首要的行动就应该是以牙还牙,用武力进行反击。东吴在发动袭击的时候,为了防备关羽,专门派鲁肃率领万人驻扎益阳进行阻击。从此可见,东吴对于关羽还是有一定的忌惮的。
可是关羽的表现让大家大失所望。他虽然拥有三万精兵,却根本没有发动反击的决心。即便是刘备率领益州的五万主力来到公安,在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发动实质性的反击。他亲自率领的五千精兵居然让甘宁的一千人马阻止在河边,简直是战争史上的笑话。
同样的郝普在零陵坚守,当时吕蒙接到孙权的命令,让他舍弃零陵立刻去益阳接应鲁肃。从这里,可以看出益阳方面东吴遭受的关羽军事压力之大。可是吕蒙依然利用最后的时刻,诱降了郝普。我们可以想见,如果关羽果断对益阳的吴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吕蒙哪敢停留在零陵用计,那样零陵也就可以保全了。
可以说,正是关羽的优柔寡断,才使得荆州三郡迅速丢失。同样是他的优柔寡断,不切实服从刘备的反击命令,才使得刘备和孙权进入相持状态。最终在曹操进入汉中的情况下,拥有优势兵力的刘备被迫和孙权议和,丢失了荆州湘水以东的地区。
三、关羽的优柔寡断给荆州带来的恶果。
正是关羽的优柔寡断,给荆州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后果。这些恶果摧毁了刘备在荆州创建的统治基础,使得荆州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可是刘备、诸葛亮和关羽等人以为湘水和议已经解决了双方对荆州归属的矛盾,丝毫没有一点忧患意识。最终,这一切导致了荆州的丢失,关羽的败亡。
首先,关羽的优柔寡断,让他的手下对他丧失了信心。在这场湘水之争中,刘备的三郡官吏全军覆没。这里面更大的原因是关羽对东吴没有防备之心,三郡的军事力量薄弱。其次是关羽失职,没有对东吴的攻击发动反击。这让整个荆州的官吏层对关羽失去了信任,因为他们看穿了关羽色厉内荏的本性。
这使得在未来的荆州之战中,面对东吴的进攻,荆州上下都对东吴望风而降。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关羽会率军来解救自己。与其无声无息的死亡,还不如投降东吴,也好留下一条活路。当时荆州上下,包括糜芳、傅士仁和潘濬等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这才是荆州全部官吏集体投降东吴的根本原因。
其次,由于关羽的优柔寡断,让刘备失去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孙权之所以胆敢挑战刘备,是因为他拥有一支机动作战力量。这支力量是东吴将南郡借给刘备后,逐渐积攒建立起来的。由于淮南方向上曹军的牵制,这支军队兵力并不大,只不过是鲁肃、吕蒙率领的三万人而已。如果这支力量遭到打击,会严重挫伤东吴对荆州的野心。
在当时,关羽率领三万人马逼近益阳,而刘备率领的五万精兵来到公安。在军事上,关羽和刘备已经对东吴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如果关羽听从刘备的命令,对益阳发动进攻,东吴的军队将会遭受灭顶之灾。至少在关羽的牵制下,荆州的三郡会立刻被刘备的大军收复。
可是关羽却对刘备的命令阳奉阴违,只是进行了一场虚张声势的行动,便与鲁肃、吕蒙隔河对峙。甚至到了此时,关羽还和鲁肃进行了一场单刀会,在会上关羽的表现甚至不如自己的部下,对鲁肃低声下气,根本没有一点理直气壮的气势。
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面对已经兵戎相见的东吴还如此做派,实在让人齿冷。我们可以想见,如果关羽果断对东吴发起进攻,东吴必然会做出让步。那么刘备阵营的处境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观。可是关羽连刘备的指令都不服从,让刘备徒呼奈何。
第三,关羽造成的恶果,影响了荆州最后的结局。关羽的退让,并没有让东吴放弃武力夺回荆州的想法。吕蒙对关羽的举动,给出的答案是关羽惧怕自己和孙权的存在。因此,吕蒙建议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必须武力夺回荆州,除掉关羽。关羽的优柔寡断,给他带来的是直接的杀身之祸。
在湘水之争中,东吴夺取了大片的荆州属地。在和议之后,东吴在交还部分领地时,当然不会原封不动地交还关羽。那些地区的府库、物资东吴当然要运走。这使得荆州在物资方面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这造成了关羽在后勤方面的困难,以至于在襄樊之战时,关羽连俘虏的粮食都拿不出来,只好去夺取东吴湘关的存米,给东吴造成了口实。
在人心方面,大家对关羽的期望发生了幻灭,自然不会再与刘备阵营完全一心,而是首鼠两端,和东吴按照串通,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在关羽的手下,连糜芳都和东吴勾结。在虞翻去劝降傅士仁的时候,就说道东吴能够轻易渡江成功,肯定是内应的功劳。这使得荆州在东吴攻击的时候,轻易就取得了成功。
在地理方面,失去湘江以东的地区,让荆州没有了战略纵深,最重要的核心地域暴露在东吴的刀锋之下。由于失去了大片的领土,公安和江陵都与东吴只有一江之隔。虽然关羽在江边修建了大批烽火台,可是当东吴发动奇袭的时候,只需要白衣渡江就突破了荆州的防御。
荆州根本就没有进行防御的反应时间。在荆州之战中,关羽离江陵只有五百里的陆地道路间隔。如果按照正常行军,关羽最多只需要十天就能够赶回江陵。可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利,再加上人心丧失,荆州的丢失时间极短,连十天的时间都没有留给关羽。可以说,湘水之争后的结果,已经注定了关羽败亡的命运。关羽已经是东吴砧板上的鱼肉,随时会被东吴宰割。
结语:
关羽在湘水之争中的表现让大家大失所望。他在整个相争的过程中,丝毫没有展现出名将的风采,反而在关键时刻畏手畏脚,一副优柔寡断的样子。他拥有三万精兵,面对鲁肃、吕蒙的三万人马,根本就不发动反击。
甚至在刘备率领益州的五万大军来到公安,对东吴形成南北夹击之势的时候,关羽依然对刘备发动反击的命令阳奉阴违。他之势虚张声势的对东吴进行了一次虎头蛇尾的行动,便偃旗息鼓了。在和鲁肃的单刀会上,占有军事优势的他居然被鲁肃说得哑口无言。
我们不去探究关羽这样行动的原因,但正是关羽缺乏亮剑精神,不立即对东吴发起实质性的反击,给东吴以沉重的军事打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使得荆州人心丧尽,地理环境恶劣,东吴气焰更加嚣张。最终东吴袭取荆州,擒杀关羽,使得刘备的事业毁于一旦。这一切,都和关羽当时的优柔寡断有着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