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玄宗为什么要逼迫哥舒翰出潼关作战?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27)140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逼迫哥舒翰出潼关作战,正因如此,导致了后来灵宝之战的失败,主帅哥舒翰被俘,潼关也因此失守。后来安禄山更是趁势率军攻陷了长安,唐玄宗则狼狈逃往蜀中。从最后的结果看,唐玄宗逼迫哥舒翰出潼关决战,显然是件非常愚蠢的决定。那么,唐玄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按照我们通常的说法,主要是因为杨国忠害怕哥舒翰会对自己不利,便极力劝说唐玄宗逼哥舒翰出战。而唐玄宗呢,老迈昏庸,竟然听信了杨国忠的谗言,于是派人不断逼哥舒翰率军出潼关作战。

至于哥舒翰,虽然明知道凶多吉少,但因为有高仙芝、封常清的前车之鉴,他也只能流着泪率军出征,结果很快遭遇惨败。从这层意义上说,唐玄宗逼哥舒翰出潼关作战的原因,主要就是杨国忠使坏和唐玄宗昏庸的结果。那么,这件事背后的原因,真的就只是这样吗?

哥舒翰守潼关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唐玄宗起用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20万,镇守潼关。其后数月,哥舒翰依靠潼关易守难攻的地形,将安禄山的军队阻挡在潼关数月,不能西进。

与此同时,由于许叔冀镇守灵昌、鲁炅镇守南阳、贺兰进明镇守临淮、李巨、尚衡镇守彭城、张巡守雍丘、薛愿守颍川、许远守睢阳,导致安史叛军一时也无法向南方打开局面。

关键是,安史叛军占据的河北和中原地区,也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反抗行为。比如,在颜杲卿的组织下,河北24个郡,有17个郡重新挂起了大唐的旗帜。更要命的是,郭子仪、李光弼也开始率军杀入河北,并在河北战场上一再大败叛军。

唐玄宗为什么要逼迫哥舒翰出潼关作战?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面对此情此景,安禄山直接是焦头烂额,以至于他都大骂当年鼓动他造反的人,总而言之,你们鼓励我造反时,把前途描绘得多好多好,可现在的结果呢?从某种意义上说,按照当时的情形来看,唐玄宗只要继续维持现状,安史叛军走向灭亡,已进入倒计时状态。

事实上,当时郭子仪、李光弼就曾上书唐玄宗,总而言之,只要哥舒翰继续在潼关坚守不出,我们很快就可以率朔方军北取范阳,把安禄山的老巢给拿下,由此也可见当时唐军所占据的优势有多明显。

当然,也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在哥舒翰坚守潼关的最初五个月里,唐玄宗丝毫没有要逼迫他出潼关作战的意图。问题是,接下来所发生的这几件事情,却让唐玄宗改变了注意。

之一,哥舒翰纵容下属的行为,让唐玄宗对他产生了信任危机。

在哥舒翰镇守潼关之初,唐玄宗和哥舒翰之间还算比较默契。问题是,哥舒翰在潼关待了几个月后,他手下的将士们,竟然叫嚣着要用武力迫使唐玄宗诛杀宰相杨国忠,并且大家还希望哥舒翰能够领衔干这件事。

据记载,当时哥舒翰的部下王思礼曾这样劝哥舒翰:“安禄山造反,是以清除杨国忠为借口,如果我们留兵三万镇守潼关,其余精锐回师京城,诛杀杨国忠,安禄山的进兵就没了借口,这是汉挫败七国的计策,你认为怎么样?”

虽然,哥舒翰本人并没有同意这个建议,问题是,他也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个建议。事实上,如果哥舒翰真的旗帜鲜明反对这个建议,他就应该立马把提出这种建议的人抓起来,然后交给皇帝处置!退一万步说,他也应该马上向皇帝揭发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问题是,哥舒翰这两样都没有做。

从这层意义上说,就哥舒翰的这种表现,最多只能表明他不会这样干,却并不能证明他会坚决反对别人这样干。又或者,与其说是哥舒翰拒绝了手下将领的建议,还不如说是他默许了手下将领的这种建议。总而言之,你们要干就自己干,但千万不要把我拉下水!

唐玄宗为什么要逼迫哥舒翰出潼关作战?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站在我们普通人的角度看,哥舒翰的这种行为自然没什么大问题;但站在皇权的角度来看,哥舒翰的行为显然已犯下大错!因为,哥舒翰作为帝国的军政大佬,其职责就是保卫皇权,现在有人在他面前公然提议要用武力清君侧,他却默不作声,这是想干什么?

事实上,当一个人选择造反作乱时,如果帝国的军政大佬都是哥舒翰这种表现,本身就是一种默许,或者说是间接的支持。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哥舒翰部下的这个提议,并不是要造反,而是为国除害,他们只是想清除奸臣杨国忠。

问题是,站在唐玄宗的角度来看,军人试图用武力诛杀帝国的宰相,这和造反有什么区别?要知道安禄山造反也是打着清除杨国忠的口号呢?更重要的是,顺着这种逻辑,一旦诛杀了宰相,那下一步是什么呢?自然是更换皇帝,或是把皇帝当摆设。因为,宰相祸乱天下,皇帝却一门心思信重用他,那这样的皇帝还有什么资格继续当皇帝呢?

所以,当这个消息传到唐玄宗的耳朵里后,他自然是充满了恐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件事直接让唐玄宗对哥舒翰产生了信任危机。

第二,哥舒翰用武力兼并中央军的行为,让唐玄宗觉得他已经处在造反的边缘。

在当时的背景下,唐玄宗虽然对哥舒翰产生了信任危机,但却并没有立马对哥舒翰进行责罚,毕竟在外有强敌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问题是,站在唐玄宗的角度,他也必须做好相应的防范,否则哥舒翰的潼关军一旦有所行动,后果只会更可怕。

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就在杨国忠的建议下,在潼关外围又布置了一支中央军,并由杨国忠的心腹杜乾运统领。这样一枝军队突然出现在潼关外围,虽然名义上说是为协助潼关守军抵御叛军,但实际上呢,谁也知道它是用来防范哥舒翰的潼关守军。

客观来说,基于哥舒翰先前的行为,唐玄宗的这种做法并不算过分,如果哥舒翰真没有什么想法,就应当尊重这种安排,让唐玄宗能够有相应的安全感。

问题是,哥舒翰一见朝廷竟然这样安排,就大呼小叫说,这是杨国忠擅自设置的,不是唐玄宗的意思。总而言之,如果这是唐玄宗的意思,我会无条件接受;但是,这明显是奸臣杨国忠的意思,所以为了防止杨国忠继续危害国家,我必须得接管这枝军队。

唐玄宗为什么要逼迫哥舒翰出潼关作战?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哥舒翰完全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因为,这样一个重大而又敏感的军事安排,唐玄宗作为皇帝,他不可能不知道。更重要的是,没有唐玄宗的同意,杨国忠就敢擅自调动军队去防备哥舒翰的潼关军,他眼里还有皇帝吗?他能调得动吗?就是能调动,其后果恐怕也不是他能承担的。

所以类似的问题,只要是局中人都能看明白,杨国忠不过是唐玄宗摆在明面上的执行人而已。至于哥舒翰的做法,本质就是在表达他对唐玄宗的不满。当然,如果哥舒翰只是口头上说两句,这倒也没什么;问题是,哥舒翰竟然说到做到,他先以商讨军情为名,将杜乾运召到自己的大营,然后擅自将其斩首;接着他又用武力将杜乾运的这枝中央军给强行兼并掉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潼关守军与叛军的界限,恐怕也就只差几毫米了。因为,作为一个在外统兵的将领,竟然擅自击杀帝国的高级官员,还用武力兼并帝国的中央军,这种行为,不管放在任何年代,那都是要造反的节奏!这样发展下去,他们突然用武力胁迫唐玄宗改组中央 *** ,那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虽然史书上说,哥舒翰这个行为主要是争对杨国忠,所以当杨国忠听到这个消息,感觉非常害怕,于是就让皇帝逼哥舒翰出战。问题是,杨国忠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害怕,唐玄宗听到这个消息,难道就不会害怕?难道他真会傻乎乎地相信哥舒翰只是单纯的针对杨国忠?

唐玄宗为什么要逼迫哥舒翰出潼关作战?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第三,哥舒翰的潼关守军距离长安城太近,让唐玄宗觉得他对中央 *** 的威胁是最可怕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安禄山造反,从理论上无法真正威胁到帝国中央 *** ,因为他距离长安城太远,他打到长安需要一个很长的空间和时间;但驻扎在潼关一线的哥舒翰军队,如果突然掉转枪口,中央 *** 恐怕立马就要玩完,因为他们可以分分钟杀到长安城下。

一切正如王思礼劝哥舒翰时所说的,总而言之,我们只需要留兵三万镇守潼关即可,其余精锐完全可以一口气杀回京城。事实上,从后来的历史来看,王思礼的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

比如,在唐德宗时代,也是关东地区发生叛乱,唐德宗调泾源军队前去平叛,结果他们在出征时,觉得皇帝赏赐给的东西太少,于是就打着皇帝横征暴敛的理由,发动了叛乱,直接打得唐德宗率众逃离长安城。关键是,唐德宗虽然跑得快,但还是被叛军困在一座孤城(奉天城)内四十多天,如果不是朔方军队率军及时救援,唐德宗恐怕就要命丧于此。

然而没多久,这群前来救驾的朔方军队,也因为唐德宗给他们的赏赐太少而不满,于是便以皇帝信任奸臣、重用宦官为理由,再次发动叛乱,吓得唐德宗只能向南逃窜到汉中避难。从这层意义上说,驻扎在长安附近的军队一旦发生叛乱,对皇帝的威胁那是惊人的、迅速的。

事实上,当时潼关守军对中央 *** 的不满,与唐德宗时期的泾源军队、朔方军队有多大差别呢?虽然唐玄宗不知道后来唐德宗的这段历史,但在潼关守军蠢蠢欲动的背景下,他自然知道,这种情形如果长久存在,长安城随时会遭受灭顶之灾。

唐玄宗为什么要逼迫哥舒翰出潼关作战?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总结

对于唐玄宗来说,哥舒翰的军队在潼关一线,不想着好好打仗,却暗中想着清君侧,甚至还用武力强行兼并帝国的中央军,如果他还让这种与叛军就差一线之隔的军队,继续驻扎在帝国都城附近,那等他们酝酿久了,随时可能会因为某个偶然的原因失去控制。

如果他们真的失去控制,那唐玄宗想逃,恐怕都没有机会。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只能逼哥舒翰出潼关作战,让他们把精力全部集中到对付安史叛军身上。而且,基于正常的形势分析,哥舒翰率领20万大军出战,即便是失败,也不至于一战就全军覆没。

毕竟,哥舒翰好歹也算是一代名将,他的军队人数,也要多于叛军人数。虽然在质量上,是以预备役为主,但他们大都已服役超过六个月,在这种高强度的战争状态,预备役部队的整体素质,应该也接近正规军。更何况,此时安禄山、史思明亲率的主力部队,大都被牵制在河北、河南地区。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不知道后果的结果,不要说是唐玄宗,就是哥舒翰和潼关守军们自己,恐怕都不会相信他们此番出潼关作战,会败得这般惨烈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9/212291.html

“唐玄宗为什么要逼迫哥舒翰出潼关作战?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的相关文章

马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马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之子。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建安十六年(211年...

刘彻成为皇帝之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姐姐的?

刘彻成为皇帝之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姐姐的?

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武帝有个大姐叫金俗,是汉武帝母亲王娡和金王孙的孩子。虽说金王孙是个农民,但他勤劳肯干事,因此一家三口过得还算安逸。不曾想金俗的外婆臧儿跑去卜卦,听算命的说,王娡的命贵不可言。贪慕荣华富贵的她自然信以为真,便强行将...

五子良将整体水平比不上五虎将 五子良将实力有多弱

五子良将整体水平比不上五虎将 五子良将实力有多弱

对五子良将有多弱?五虎将只出动2人,就可以轻松横扫他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代,蜀国有五虎将,而江东有十二虎臣,魏国也有五子良将,这些人都代表了各方势力的顶配阵容。按照演义的描写,吕布死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虎将基本处于一个段位:超一流水平。而五...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还不知道:刘备选择托孤大臣,在一文一武的情况下,为何选李严而不是赵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在封建王朝时期,君主在去世之前,一般会指定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大臣,让他们辅佐新皇帝顺利登基,那些辅佐新皇帝登基的大臣也被称为托孤大臣。古代的托孤大臣很多,比如唐太宗的托孤...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吕据: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屡立战功最后为何自杀?

吕据(?-256年),字世议,汝南细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大司马吕范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因父亲功勋,授任郎官。吕范卧病时,任副军校尉,辅助掌管军事。黄武七年(228年),吕范去世,吕据袭封南昌侯爵位,拜安军中郎将。多次征讨山越,每次皆能取胜。随潘濬讨伐五谿,...

龙且之死让项羽感到恐惧 龙且对项羽到底有多重要

龙且之死让项羽感到恐惧 龙且对项羽到底有多重要

对为什么龙且的死,会让项羽第一次感到失败的恐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相信稍微有点儿历史知识的朋友都会对其竖起大拇哥,称赞他是一位真汉子,一位真英雄,天不怕地不怕,宁愿拔剑自刎也不愿意灰头土脸地渡过乌江见江东父老。殊不知,就是这...

刘伯升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刘伯升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刘伯升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光武帝刘秀同母兄。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为新朝末年有名的绿林军首领,率领绿林军多次击败新军,为推翻新朝立下大功。那为何绿林军扶持的更始帝刘玄要杀害立下大功的刘伯升呢一,汉室后裔刘伯升是汉景帝子长沙王刘发的后裔,南顿县令刘钦之子,性情...

历史上的霍去病是什么样的 史书有对霍去病夸大吗

历史上的霍去病是什么样的 史书有对霍去病夸大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霍去病被史书夸大了吗?不但没有夸大,反而还被我们低估了,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骠骑冠军,飚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这句读来让人热血澎湃的话,是《汉书》的作者班固对霍去病的评价。霍去病的成就已经无法用一般的词语来形容了,后世对他的崇拜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