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揭秘:古代的官学教育有多完善?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09-30)220

古代的官学教育有多完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一词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揭秘:古代的官学教育有多完善?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有识之士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

随后清 *** 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提倡新式学堂。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现代汉语中“教育”一词的通行,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中国教育话语由“以学为本”向“以教为本”的现代性转变。

提到古代的教育,很多人只会想到国子监、太学这些高等学府。

殊不知,除了太学之外,不少朝代还设立了其他官学。以南宋为例,除太学之外还有宗学和武学,三者并称“三学”,同为官方学府。

绍兴十三年,岳飞的故居被改建为太学。根据功能不同,太学内共分为孔庙、教学区、斋舍区三个部分。孔子庙位于太学以西,以大成殿为主体建筑,殿内祭祀孔圣。每年春秋两季,这里都会举办祭典。这一习俗自太学兴建之初便已成惯例。

太学的课堂便是崇化堂,是教学区的重点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光尧石经阁,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里面收藏着《易经》、《诗》、《尚书》、《左氏春秋》、《礼记》、《论语》、《孟子》等藏书,这些都是太学学生的“必修课”。

至于斋舍区,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们吃饭睡觉的地方。太学建设之初,仅有服膺、诚意等十斋。所谓“斋”,和现在的大学宿舍差不多。只不过,当时的住宿条件有限,即便是在太学就读的学生也得睡大通铺,三十个人住一斋。后来随着太学扩建,又增设了十斋。如果这二十间宿舍都住满,太学可容纳的学生约为六百人。

比较有特色的一处建筑是斋舍前的“射圃”。《周礼》中的“君子六艺”包括射箭,所以在日常学习之余,太学生还会在此地磨练弓箭技艺。

南宋时期的太学体制完备,祭酒相当于学校的校长,而司业则相当于教务主任。担当教授的,是博士、学正、学录、学谕。

其中,博士的地位较高,负责学生的日常教学工作,以及对学生德行操守的训导。学正、学录是普通教师,在辅助博士进行授课的同时,负责对犯错学生的处罚。

太学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凡犯错的学生都会遭到严厉的处罚。

处罚由轻到重,共分为五个级别:

之一档就是太学内禁止出入,在学校里被软禁几个月;

第二档是“前廊关暇”,在软禁的前提下进一步限制犯错学生的行动范围;

第三档是“迁斋”,就是给犯错的学生统一送到一个宿舍,除非原宿舍的二十九名同学联名请求,否则不得放还;

第四档是迁到“自讼斋”,放到现在来看就是将犯错学生孤立,同窗好友不得与其接触。

最严重的处罚,就是“扑责摒斥,终身不齿”,受到这种惩处的一般都是犯下大错的学生,一般的调皮捣蛋绝不至此。

武学是与太学相对的,按理说,作为与文学对等的武术教育机构,武学的地位理应与太学等同。然而,宋朝自建国之初,便秉持着重文轻武的发展方针,所以武学并不受重视,只能屈居太学之后。

庆历二年,朝廷开设武学,之一次总共招募了一百名学生。担任教授的,是朝中懂得军事的文官或武将。选拔学生的过程中,先进行弓箭、骑术的考试,合格者准许入学。

武学学生学习的内容比较有意思,就是历代的兵法经典。经过了三年的“纸上谈兵”后,学生们会统一参加“毕业考试”,按照成绩封官。

到了崇宁年间,武学已被普及到各州,模式与前者并无差别。不过此时的武学参照了儒学制度,以立考选升贡法对学生进行考核。

相比于太学和武学,宗学是比较特殊的。该机构招募的学生,并不是平民学子,也不是豪门子弟,而是赵宋宗室。

因为,学生的身份比较特殊,所以宗学不像太学一样进行自我管理,本身就有教育部的性质。宗学之上,要受到宗正寺的管理。

绍兴十四年,朝廷于睦亲坊开设了宗学,分为小学和大学。这里的小学,相当于现在的学前班。年龄较小的宗室子弟在这里读《论语》和《孟子》,打好基础。等到他们成长到一定年纪,便会进入到宗学里的大学。

大学的课程与太学如出一辙,体制的设置也与太学等同。按照原定计划,宗学打算招募大学生五十人,小学生四十人。不过由于来到这里就读的都是皇亲国戚,宗正寺开罪不起,所以但凡有求学的宗室子弟,大多可进入宗学接受教育,并不会受到人数的限制。

揭秘:古代的官学教育有多完善?

综上所述,古代的官学教育是十分完善的,绝非一些朋友想象的那样,只学习四书五经。历代的统治者都注重教育,哪怕在国力不济的南宋时期,同样也是如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9/212854.html

“揭秘:古代的官学教育有多完善?” 的相关文章

古代妃子生活都是锦衣玉食的 她们为何都是病怏怏的

古代妃子生活都是锦衣玉食的 她们为何都是病怏怏的

古代的嫔妃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为何个个都病怏怏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家都知道,上古时代,皇帝的后宫里有许多佳丽,后宫里的嫔妃们年龄相对较小,更是处在一个女人花样年华的时代,这些嫔妃们的生活也都很安逸,每天都吃得很好,喝得很好,而且有专门的人...

给朱祁钰、于谦平反,朱见深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给朱祁钰、于谦平反,朱见深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明宪宗朱见深,原名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复辟成功获得皇位以后,对朱祁钰和于谦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他下诏指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废了朱祁钰的帝号,又给了他一个“郕戾王”的恶谥,还不准他葬入帝...

苏舜钦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苏舜钦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苏舜钦(1008年—1048年),字子美,梓州铜山县人, 生于开封。北宋时期大臣,参知政事苏易简孙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景祐元年,考中进士,出任蒙山县令,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支持范仲淹推行的庆历革新,遭到御史中丞王拱辰劾奏,罢职闲居苏州,修建沧浪...

李世民不杀武则天民间有四种说法 其中哪一种会是真相

李世民不杀武则天民间有四种说法 其中哪一种会是真相

对李世民和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民间有四种李世民不杀武则天的说法,哪种更接近真相?一代圣英主主李世民,历史对他的评价是极其高的,他创下的政绩更是中国史上的极为辉煌的一笔,但是我们也了解他的皇帝是杀君弑父得到的。关于那场杀君弑父就是那一场让人记忆深刻的玄武门之变...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语。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演义》中,周瑜被气的吐血,但他也并非是嫉妒之心,一是《三国演义》是通过这样写周瑜和诸葛...

古代皇帝被权臣架空的时候 皇帝为什么不直接动手杀人

古代皇帝被权臣架空的时候 皇帝为什么不直接动手杀人

古代皇帝被架空时,为何不一刀杀了那些权臣?还要跟他们斗心眼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个王朝,皇帝固然重要,但是辅佐在其身旁的大臣对国家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皇帝虽说是天子,但是他也是一个人,不可能一人包揽所有的事情,所以必须把一些事物交给臣子...

历史上真实的匡衡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生有何故事

历史上真实的匡衡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生有何故事

凿壁偷光的匡衡,曾是无数人的榜样,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自小就是一个优质苗子的匡衡,小小年纪就知道爱书,知道刻苦,这是非常难得的。他家里本来就贫穷,家徒四壁,后来因为机缘巧合,跟了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学认字,于是便识得些许字。等到培养了些许的兴趣,问题又来了,自己没钱买书,可偏偏心痒...

古代侍卫如果和妃子产生感觉 结果又会是什么样的

古代侍卫如果和妃子产生感觉 结果又会是什么样的

还不了解:清代侍卫和妃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侍卫和妃子日久生情怎么办?清代皇帝的办法绝了,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危,在清代也诞生了侍卫这个职业。侍卫不是太监,他们在朝中权力非常大,是为不但保护皇帝的安危,而且还保护着皇帝的后宫。皇帝的后宫是不允许男人进入的,在任何一个...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