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真的没有识破空城计吗?他有怎样的考量?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故事之一,也是最能体现诸葛亮智慧和勇气的故事之一,空城计的故事在小说、戏曲、电视剧、电影中被无数次的演绎,受到无数人的追捧。空城计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马谡丢了街亭,蜀汉大军被迫撤退,司马懿大军直奔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而来。万般无奈、生此存亡之际,诸葛亮使出了“空城计”,大开城门,亲自在城门抚琴,司马懿误以为有伏兵,撤兵而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小说写到这里,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疑问,司马懿亲自领兵15万人,即便真的怀疑西城中有疑兵,为何不派一支小股部队去进攻试探虚实呢?为何不假装撤离,附近埋伏,派哨兵去侦查?或者干脆包围西城,断绝西城与城外的联系,即便城中有大量伏兵,一旦缺粮后必然会军心动乱,诸葛亮必败。无论何种操作,司马懿都将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司马懿却选择了下策:退兵。司马懿就是司马懿,司马懿的智慧为人能及。或许从内心,司马懿本身就没有想过置诸葛亮于死地。一旦抓获或者处死诸葛亮,意味着曹魏失去了更大的威胁。
曹魏皇帝本身就非常忌惮司马懿的军权和智慧,如果诸葛亮不在了,司马懿不仅兵权会丧失,甚至连性命都有可能不保。事实也证明了司马懿的正确,诸葛亮随后连续带兵出祁山,司马懿也一直掌握了魏国的兵权,控制着朝廷,为西晋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上,将军功高震主被皇帝猜忌而丧失性命的例子比比皆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同样非常多,事实上,在诸葛亮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就因为诸葛亮的反间计而被曹叡罢免过一次官。如果诸葛亮死了,司马懿就彻底失去了价值,曹叡就不会对他手下留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