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何管理地方军政的?地方军政为何不稳定?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04)160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得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你印象中的魏晋南北朝是怎样的?是风流潇洒的名士,是因战争迁徙的百姓,是层出不穷的战争,是尔虞我诈的朝堂,还是……是不是突然发现对于南北朝的地方军政事物,我们脑中只有一团混乱缥缈的云雾?

一、 地方行政军事化的紊乱

秦汉时,国家推行了郡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明确的行政区划划定,并建立起中央和地方两级行政机构,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力控制。但东汉末年,各地起义频发,割据势力接替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原本的地方军政由此陷入混乱。

在这突如其来的混乱之后,是魏蜀吴三国的持续对峙,是魏晋南北朝一开始就用了近四百年才停下的持续动荡。因而魏晋南北朝时的地方管理,其背景可谓是:“地方行政区划相当紊乱,州郡滥置,十羊九牧,地方监察体系早已破败。”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何管理地方军政的?地方军政为何不稳定?

在这样的不利局面下,魏晋和南北朝 *** 纷纷展开了“虚张声势”的管理策略:尽量多地划分地方行政机构。甚至一个村子都是一个郡县或一个州。因而其地方管理的混乱可想而知。可“地方”毕竟是政权的基础,地方上可以混乱“一时”但不能混乱“一世”。所以常陷于战争的魏晋南北朝政权干脆做起了自己擅长的事:用军事化的手段控制地方,即地方行政建制军事化。

二、 地方军政的制度与权利

魏晋南北朝的这种地方行政建制军事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地方军府或行台。他们就像是“军队 *** ”,在地方都督等长官的领导下统揽着地方的军事和行政。

都督这个角色在当时其实已半新不旧。汉末建安时期,割据势力中纷纷出现临时的“持节都军事”者,这便是都督的前身。后来这一职务逐渐成熟,成为固定的军事统帅,统领某一州或数州的军事。而因为实权极大,他们在地方也就逐渐“外领兵马,内亲民事”,有了凌驾于地方 *** 的苗头。

西晋的建立者司马氏也是从都督起家的。取代曹魏后,被封王的司马宗室多有被任命为都督者。而正是因为作为都督统领了一方军政,西晋在中央乏力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八王之乱”。可惜在西晋覆灭后,都督制非但没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还变本加厉地成为割裂国家的祸患。直到南北朝时期,都督尾大不掉的情况才有所好转。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何管理地方军政的?地方军政为何不稳定?

但都督气焰的收敛并不意味着中央对地方行政建制军事化的终结。在北朝,行台取代了都督统领的军府,成为了新的将地方军政“一锅端”的机构。

行台,即行尚书台,本是由随皇帝移动的尚书台的核心官员临时构成的机构。但在北朝,尚书省的派出机构成为常设性的地方更高军政机构,行台制便逐渐成为地方行政建制军事化的新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行台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按理说应该比都督和军府更受中央限制。但因尚书省事无不总,行台对地方的控制力还要甚于军府。这便给了尔朱荣叔侄和高欢父子这类人积蓄实力进而割据的机会。是故行台一旦落入野心家手中,它对国家稳定的破坏也更甚于军府。

三、 地方军政不稳定的重重因素

前文提到,都督和控制行台的野心家对国家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有学者统计,在魏晋和宋齐梁陈七个政权中,都督以及刺史、太守等地方军政要员共叛乱144次,平均一个时代发生近二十一次由地方军政要员发起的叛乱。南朝历史170年,几乎每两年就会发生一次这样的暴乱。

面对如此频繁的叛乱,各大政权为何还要反复设立军府和行台,而不裁撤它们并好好管理地方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叛乱者往往也曾是政权的重要维护者:西晋“八王之乱”的参与者曾是勤王的要臣;东晋王敦曾是琅琊王司马睿成功称帝的重要支持者,后也成为了乱臣贼子;刘宋臧质曾立下平叛和北伐之功,后自己也发动了叛乱……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何管理地方军政的?地方军政为何不稳定?

而对曾被中央寄予厚望的军府、行台长官们来说,谋逆虽是自己的野心,但若不是中央的政策留下了太多空子,他们也不会将野心变成现实。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财政都是重中之重。而在有军府或行台的地方,中央要获得财政收入都要依靠军府或行台这一环。这就使得野心家能就此积累大量军资,并在发动叛乱后直接切断中央在这一地区的财政收入。《晋书》中“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所用”的记载就是对这一漏洞所带来的危害的典型记录。

而在征兵和调兵制度方面,这些举动本需要朝廷的特别许可,地方官员需要相应的凭证。但在魏晋南北朝,由于常见战乱,国家将相关程序极度简化,以至于野心家可以趁乱利用本属于中央的军事资源。

有句玩笑话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魏晋南北朝频发的地方军政要员叛乱无疑就有很大的“赌”的成分:中央“赌”这些人会老老实实地为己所用,而野心家们“赌”自己能抓住漏洞杀中央一个措手不及。但博来博去,尽管地方军政有人管,百姓们却还是要面对“两年一次”的动乱。“一锅端”端成这样,无疑是一种失败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0/213558.html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何管理地方军政的?地方军政为何不稳定?” 的相关文章

关羽中箭与张郃中箭的结局为何会不同?

关羽中箭与张郃中箭的结局为何会不同?

俗话说刀剑无眼,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关羽和张郃都是汉末三国名将,勇武过人,作为大将,都要统兵作战,上阵杀敌,难免会受箭伤。在正史中,关羽曾头部中箭,但是没有死,而张郃右膝中箭,为什么却死了呢?关羽头部中箭,是在和庞德交战时,庞德射的。当时,关羽发动襄樊战...

赤壁之战大败后,曹操是如何重振旗鼓的?

赤壁之战大败后,曹操是如何重振旗鼓的?

曹操历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有句名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赤壁大败到曹操去世,在他人生最后的十二年里,他这个“老骥”都做了些什么?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

荀爽: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尊崇儒学,重视礼制

荀爽: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尊崇儒学,重视礼制

荀爽(128年~190年),一名谞,字慈明 。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名士荀淑第六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爽出身“颍川荀氏”,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荀爽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他自幼聪敏好学...

有哪些与王夫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夫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学者王朝聘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

司马炎不知道分封制的危害吗 司马炎为什么还要实施

司马炎不知道分封制的危害吗 司马炎为什么还要实施

对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实行已经被证明危害极大的分封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共有十个大一统皇朝:秦朝、西汉、新朝、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除了几乎不被视为正统朝代的新朝之外,西晋可以说是古代大一统朝代中评价最低、知名度最小的朝代。西晋评价低...

乐进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曹魏有何作为?

乐进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曹魏有何作为?

乐进,曹操麾下第一先锋:“五子良将”之一,三国中最不该被人忽略的十大将领。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乐进为人骁勇善战,经常充当大军先锋,无坚不摧,深受曹操重用与信任。那乐进是如何“奋强突固,无坚不陷”的呢,又为何不出名呢一,投靠曹操乐进早年从军,在曹操帐下效力,虽然身材矮小,但为人骁勇善战,因此很得...

钟离牧:三国时期东吴将领,深得部下爱戴

钟离牧:三国时期东吴将领,深得部下爱戴

钟离牧,生卒年不详,字子干,会稽郡山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东汉尚书仆射钟离意七世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因宽容而名声鹊起,而后入行伍,安定山越,破五溪夷族,深得部下爱戴。后封都乡侯,兼任武陵太守。死时家无余财,为后世所称赞。人物生平早年事迹钟离牧早年曾在 永兴...

秦国拒绝孔子入境却统一了六国 这里边有什么因果存在

秦国拒绝孔子入境却统一了六国 这里边有什么因果存在

对为什么秦国拒绝孔子入境,但却能一统六国?难道有什么因果关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有明文记载的是孔子去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齐国这八个国家,其余列国都没有去过。《论语。第十二章》:“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