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武帝为什么要选择儒家作为主导思想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08)140

董仲舒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汉武帝为什么要选择儒家作为主导思想呢?

汉武帝上台后,他急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解决诸侯封国的问题。占据西汉一大半领土的诸侯封国,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作为一个大统一国家的西汉王朝的发展,并且还有各自为政,分崩离析的可能。虽然汉武帝他爹汉景帝打赢了“七国之乱”的战争,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当时汉武帝四处征求意见,怎么非常合理地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在这种情况下,一直进行着传道受业,天下闻名的大儒董仲舒,进入了汉武帝的视野。汉武帝先后三次召见了董仲舒,而且很快就喜欢上了董仲舒的主张。

董仲舒向汉武帝上了什么主张呢?一是“天人感应”,二是“大一统”,三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为什么会喜欢董仲舒这个主张呢?因为董仲舒说的意思是,君权是上天赐予的,不容动摇的。在这种情况下,天下是要实现“大一统”的。为了实现“大一统”,更好的办法,就是“独尊儒术”。董仲舒在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必须要削藩,必须要实行皇帝高度集权的问题,所以汉武帝非常喜欢,开始实施董仲舒的主张。

不仅如此,汉武帝还让董仲舒去参与实践他提出的理论。这就是把他放去当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刘非就是一个想称霸造反的诸侯,董仲舒去了后,他大为高兴,把自己比作是齐桓公,把董仲舒比作是管仲。这显然与董仲舒提倡中央集权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就多次规劝他。

可以说,汉武帝派董仲舒去后,目的基本达到了。这时候,汉武帝决定把董仲舒提拔到中央来,担任更重要的职位。不过,这时候,董仲舒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主父偃。主父偃也是想做大的,他当然不愿意董仲舒做大,于是就把董仲舒刚给汉武帝写好的一份奏折,拿去提前交给汉武帝。交给汉武帝后,汉武帝大怒,罢了董仲舒的官。

汉武帝为什么会大怒呢?原来,当时皇帝祭祖的地方长陵高园殿和辽东高庙发生了两次大火。董仲舒便想借这两次大火的机会,规劝汉武帝实施仁政,否则,会受到上天的处罚。照理说,这话也没错啊,汉武帝为啥要生气呢?原来,汉武帝和董仲舒都是极其聪明的人,他们都在打着各自的算盘。

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有表示“君权神授”的意思,同时也有“神权”约束“君权”的意思。就是说,皇帝你不能为所欲为,要受上天的制约。但问题是,这个“上天”在哪里呢?没在哪里,在大儒的口里。大儒说,这是“上天的惩罚”,便是“上天的惩罚”。这样一来,董仲舒这样的大儒,就成了控制皇帝的人。这还了得!所以,汉武帝要罢董仲舒的官。汉武帝这样打击董仲舒,是要董仲舒明白,你的主张,只能对削藩起作用,不能对控制“君权”起作用。

罢官不久,汉武帝又启用董仲舒,让他担任另一个诸侯王胶西王刘端的国相。刘端这个人,更凶残,想造反的心更大。汉武帝是想让董仲舒再帮他劝化一个诸侯王。不过,这时候,董仲舒对汉武帝曲解他的主张,已经有些灰心丧气,所以,只干了四年,就辞官回家,只做学问,再不趟政治这浑水了。

再说主父偃。他阻止了汉武帝重用董仲舒后,自己获得了汉武帝的信任。他是如何获得汉武帝信任的呢?原来他给汉武帝出了一个“推恩令”的主意,不是从“道”的层面,而是从“术”的层面,彻底解决了西汉诸侯国的问题。显然,汉武帝觉得,这比董仲舒的好用多了。

汉武帝为什么选择了董仲舒的儒学?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汉武帝看中董仲舒的究竟是什么?秦末的乱世留给汉高祖刘邦的就是一堆烂摊子,人口从2000万减少到1300万,大量的荒地无人耕种。刘邦和他的子孙文帝、景帝,只能对内与民生息,对外韬光养晦。他们对北方的匈奴好生相待,以金帛换和平,还送公主嫁给匈奴的首领,好不容易赢来了五十年左右的太平岁月。

汉武帝是一个有福的君主。等到他即位,国家有实力了,国库堆满了金银财宝,人口也增长到3600万。野心勃勃的汉武帝想振奋一把,重温大秦的帝国梦想。要实现帝国梦光有实力不行,还得有一套治理国家的理论。懂得一点政治学的都知道,成功的政治统治,最重要是靠两块基石:一是具体的治理术,二是抽象的合法性理论。

秦始皇当年靠法家的治理术统一了天下,但汉武帝是明白人,他非常清楚,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垮台这么快,就是因为法家不能收服人心啊!要天下众生服服帖帖,认定大汉王朝具有统治的合法性,代表天命,就需要有一个大理论。如何治理国家,汉武帝很内行,但合法性理论,他完全外行,要有真才实学的人献计献策,为他帮忙。

可能你会想,孟子讲的王道政治不是一套合法性理论吗?汉武帝为什么不现成拿来用?你一定记得,在孟子看来,只有对百姓施仁政,才符合天命,而汉武帝要北征匈奴,南伐蛮夷,顾不上百姓的利益。何况孟子还认为人人皆可为尧舜,也可以代表天命。汉武帝很讨厌在政治权威之外,还有另一种跟自己过不去的思想权威。他想独霸天命,寻找一个让君权直通宇宙的垄断性理论。于是,儒家要为君王所用,就要调整自己的理论,提出一种君王能接受的儒学新形态。董仲舒就是完成这个内部调整的人。

董仲舒又是如何调整儒家学说的呢?

董仲舒是博览群书的大儒,据说他“三年不窥园”,三年里都埋头苦读,不到园子里逛,这样写出了一部大书《春秋繁露》。慕名而来的粉丝很多,董仲舒故作神秘,像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一样,隔着帷帐给学生上课,众多门生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把董仲舒奉为圣人。消息传到汉武帝那里以后,汉武帝马上下旨:把他找来,我要考考他!

在年轻有为的汉武帝面前,董仲舒从容不迫,侃侃而谈,拿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亮点:一个是“天人感应”,另一个是三纲说。古代中国人最看重的是天与人的关系。孔子提出仁,打破了巫师的传统,可以绕过君权,通过人的心灵和天命合一。这叫做“天人相通”。但是董仲舒却认为,人与天的关系和心灵无关,必须经过君权的中介。天人之间,只是外部感应的关系,比如说天上掉了一颗流星,就是人间死了一个伟人。这就叫“天人感应”。

为什么流星跟伟人有关系呢?因为董仲舒把先秦的阴阳五行说,引进了本来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儒学,发明了一套体系庞大的阴阳五行宇宙论。董仲舒接着阴阳五行的说法,说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每一朝代都代表五行中的某个天命。五行就是天命中的五种道德,朝代的更替就是天德的轮替,木德、火德、土德、金德、水德,循环往复,这叫做“五德终始”。

比如,夏朝是木德,被金德的商朝所克;而金德的商朝又被火德的周朝所替代。秦朝太短命了,不能算有德的朝代,于是,取代周朝的汉朝就是水德王朝。玄乎乎的阴阳五行说到了汉代,经过董仲舒的理论包装,竟然成了汉代官方思想的一部分。现在来看,汉朝的人,无论朝廷的皇帝,还是民间的百姓,都有点神秘兮兮。汉武帝也和秦始皇一样,迷信鬼神,到处求仙,恨不得自己万岁万万岁,大汉王朝也能千秋万代,永世长存。儒生也投皇上所好,把比较理性的儒学搞成神秘主义的政治神学。

汉武帝为什么要选择儒家作为主导思想呢?

你可以说这种神神道道的政治神学几乎是回到了巫师传统,是儒学的大倒退。不过呢,融入了阴阳五行的董仲舒儒学,在汉代却比孟子的仁政更有说服力。秦汉毕竟距离远古不远,那时候更能打动人心的,不是心灵中的道德自觉,而是冥冥中的神秘力量。

汉代的社会政治秩序,也是建立在这种神秘力量基础上的,那就是你非常熟悉的“三纲说”。

在这之前,西周有一套以礼乐为中心的秩序,孔子也提出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荀子认为,在仁和礼之间,首先应该解决礼的问题。到了董仲舒,又给这套秩序安上了一个宇宙论的基础。董仲舒说:天上有三光,日、月、星辰,对应着人间有“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礼的社会秩序,就成了政治神学的一部分。三纲说后来被称为“纲常名教”,从汉武帝之后,历经两千年而不衰,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

“天人感应”和“纲常名教”,董仲舒的这两部分思想,后来的命运截然不同。天人感应这套,偏离了儒学人文理性的本色,被后世的宋明理学看不起,看作是歪门邪道。但是三纲说却一直延续,成了古代社会秩序的核心。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董仲舒把儒学引入了庙堂,但总体来看,后世对他的评价并不高。他让儒学被皇帝接受,但是也付出了代价,牺牲了儒学人文和理性的本色。

为什么汉武帝会看上董仲舒的学说?简单地说,董仲舒提出两套方案都是汉代统治者急需的,阴阳五行宇宙论作为一套形而上的政治理论为汉朝解决了统治合法性的问题;而作为形而下的三纲说解决了社会秩序的问题,而且一直延续下来,成了古代社会秩序的核心。汉代儒学沿着董仲舒的思路,变得越来越神秘,这决定了它的命运难以长久。从魏晋到唐末,儒学受到佛教冲击,经历了八百年的低潮期,到北宋才重新崛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0/214304.html

“汉武帝为什么要选择儒家作为主导思想呢?” 的相关文章

卢循:东晋末年群雄之一,曾起兵作乱,兵败后自杀

卢循:东晋末年群雄之一,曾起兵作乱,兵败后自杀

卢循(?~411年),字于先,小字元龙,范阳涿县人,东晋末年群雄之一,东汉名儒卢植之后,后赵中书监卢谌曾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士族,从孙恩起兵,孙恩死后,被推为主。朝廷欲安抚东土,命为永嘉太守。元兴元年(402),三吴大饥,乃自临海入东阳,屡被刘裕击败。...

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李世民为何要这么做?

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李世民为何要这么做?

李世民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李世民想把自己16岁的小女嫁给年近花甲的尉迟敬德(尉迟恭),正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一出?答案是肯定的。这件事言之凿凿,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里都有详细记载。有人会说,李世民是不是老糊涂了,自己贵为九五之尊,女儿乃...

朱祁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朱祁镇算是一个昏君吗

朱祁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朱祁镇算是一个昏君吗

还不知道:明英宗朱祁镇真的是昏君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一位让大多数明粉弃之以鼻的明朝君主。在明粉心目中,这是一个让明朝由盛转衰的无能皇帝;在大多数明史爱好者的观念里,这是一个在土木堡断送明朝精锐的“叫门天子”,更是被众多网友戏称为...

朱友恭为何会被朱温除掉?他做错了什么?

朱友恭为何会被朱温除掉?他做错了什么?

朱友恭为晚唐名将,对朱温忠心耿耿,在助其扩张地盘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天祐元年(904年),朱友恭奉义父朱温之命,杀害了唐昭宗。随后朱温就以朱友恭怠慢军政为由,将其贬官处死。朱友恭是朱温义子,对他忠心耿耿,还奉他之命弑杀皇帝。那...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史》中对朱高炽的作为圈点到位,可谓高度盛赞,朱高炽的庙号为“仁”,而“仁”这个字却很特殊,更不是随便获封的。在我国历史上,能称“仁宗”的皇帝屈指可数,要得到这个称号,首先他在位期间...

洪承畴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大清?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洪承畴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大清?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洪承畴与祖大寿都是明朝将领,在对清军的作战中可谓尽心尽力。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为了警示后人永远忠于大清,防止他们在危急时刻倒戈,特令人修了一本《贰臣传》。这本书统计了120多个“弃明投清”的明朝大臣。除了收录一些主动倒戈,在投降后毫无建树的官员外,甚至连洪承畴这类费尽心思收复,之...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 吕后用什么手段控制朝廷的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 吕后用什么手段控制朝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逝世后,吕后是靠什么手段控制汉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引言:提到我国女性当权的代表,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会首先想到“吕武”,她们分别指的是汉朝的开国皇后吕雉以及唐朝的一代女皇武则天。有很多人把武则天和吕雉视为正反面的代表,认为吕雉是一位凶狠残暴的...

王浑:西晋时期名臣,曾配合镇南将军杜预灭亡东吴

王浑:西晋时期名臣,曾配合镇南将军杜预灭亡东吴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浑早年为大将军曹爽的掾吏,高平陵政变后,循例免官,出任怀县县令、散骑侍郎等职,袭封京陵县侯。西晋王朝建立后,加号扬烈将军,历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将、豫州刺史等职,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