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在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10-09)230

在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我国自汉代到明清,长期实行银两制,即以银子的重量计值,直到1933年“废两改元”后正式消失(但民间仍沿用)。不过,银两虽然是主要货币单位,但直到明清时期才成为市场流通货币,而此前则主要作为大宗货物结算货币,百姓通常以铜钱为主。那么,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由于历朝历代经济发展程度和白银保有量等原因影响,其实并不固定。

唐朝:白银数量稀少,价值相对较高

唐朝作为历史上极为强盛的朝代,经济已经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货物流通较为频繁,但由于白银保有量相对后世较少,因此这一时期的白银从购买力来讲,那是相当值钱。

在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唐朝早期实行“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即以铜钱和以帛为代表的丝织品作为主要法定货币,白银由于数量较为稀少,且价值过高的原因,在民间流通量其实并不大,一般只是作为大额交易的结算货币。

唐朝时期,一两银子通常可以折算1000文铜钱(即一贯),根据唐太宗贞观年间的物价计算,当时一斗米只卖5文钱,一两银子便可以买200斗米,即20石。唐朝一石约为现代59公斤,而现在一公斤大米的价格是3.86元。即唐太宗贞观年间,一两白银大约值4554.8元。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由于通货膨胀,大米价格上涨至10文一斗,一两银子便可以买100斗米,也就是10石。即唐玄宗开元年间,一两白银大约值2277.4元。

宋朝:钱币制度混乱,只能计算大致区间

宋朝由于经济高度发达,商品流通极为频繁,导致现有货币不能满足经济发展,使得宋朝的货币制度极为复杂,且各种记载也是矛盾重重。

根据《宋史·食货志》和《续资治通鉴》记载,从宋真宗时期开始,由于白银保有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导致银价持续上涨,一度达到一两白银可兑换两贯铜钱,即2000个钱(宋以“钱”为货币单位)。

与此同时,宋朝流通的货币也极为复杂,不仅各州都有权利私自铸钱,甚至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导致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而且,全国各地流通着多种货币,例如穿山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而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是不一样,这导致白银对铜钱的汇率根本不能做到统一。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我们姑且以两贯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的米价是1石300至600钱(靖康之乱前后价格上涨,属于特殊情况)。也就是说,一两基本可以买到4到8石大米,以宋石约为现代66公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约1019.04元至2038.08元。(另有说法认为宋石为48公斤,那么一两银子便相当于741.12元至1482.24元)

明朝:白银保有量上涨,银两价值开始下跌

在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明朝时期,不仅朝廷持有白银开始增多,而且随着对外贸易的增多,大量白银从外国流入中国,使得白银保有量开始上涨,相应的,白银价值也开始下跌。而从明中期开始,铜钱地位已经急速下滑,白银开始取代铜钱成为了民间主要流通货币。

我们以明朝万历初年为例,此时的米价尚且比较稳定,当时一两银子大约可以购买大米两石,明石约合现代94.4公斤,即万历初年一两白银可以购买188.8公斤大米。以每公斤3.86元的价格计算,万历初年的一两白银,大约值728.768元。

不过,从万历中期开始,随着天灾人祸的爆发,米价开始出现上涨,每石大米的价格始终在一两银子以上波动,到崇祯时期甚至猛涨到一两六钱,从而引发“横民倡乱,抢掠纷起”。我们取中间值以每石大米1.2两银子计算,明中后期一两银子大约只能买到0.83石大米,即78.67公斤,此时的白银一两大约只相当于303.6元。

清朝:随着外来白银的涌入,白银价值持续下跌

清朝时期,白银价值大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清朝中前期,白银的价值大约和明朝万历初年时相当。但到了清朝中后期,随着海外白银疯狂涌入中国,导致白银价格开始飞速下跌。

例如清朝康熙四十五年,苏州细白米每石1.2两,次米每石1.1两,即一两银子大约可以购买0.83石到0.91石大米,以每石合70公斤计算,一两银子便可以买到58.1公斤到63.7公斤大米。也就是说,康熙四十五年时,苏州一两白银大约值224.266元至245.882元。

在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根据清朝军机处档案的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也就是说,此时一两白银只能买到0.68石米,以每石合70公斤计算,此时的一两白银只值183.74元左右。

综上所述,从两汉到明清,随着白银保有量从少到多,白银的价值普遍成下降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大。不过,从以上白银价值来看,电视剧和小说中人们吃顿饭便动辄花费数量白银,这种情况显然不太真实,例如《射雕英雄传》中,按照以上换算标准,郭靖一顿饭就花了上万块,这简直就是进了黑店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10/214394.html

“在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的相关文章

王弘:刘宋开国功臣、书法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弘:刘宋开国功臣、书法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弘(379年-432年),字休元,琅琊郡临沂县人,刘宋开国功臣、书法家,东晋丞相王导曾孙,中领军王洽之孙,司徒王珣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弘出身琅琊王氏,年少好学,以清悟知名,会稽王司马道子辟为主簿,迁江州刺史,省赋简役,百姓安康。刘裕即位,以佐命功,封华容县公,...

袁术称帝后的建号是什么?有何含义

袁术称帝后的建号是什么?有何含义

袁术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之一,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自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废立皇帝,关东诸侯起兵讨伐,东汉陷入大乱。但在魏、蜀、吴之前,最早称帝其实是袁术。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袁术称帝为何建号仲氏?仲氏有什么意义?先来看看史书中关于袁术称帝的记载:建安二年,因河...

徐干:东汉末年文学家、哲学家,以诗、辞赋、政论著称

徐干:东汉末年文学家、哲学家,以诗、辞赋、政论著称

徐干(170-217年),字伟长,北海郡剧县人。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幼勤奋好学,博闻强识。曹操平定北方后,担任司空(曹操)军谋祭酒掾属,转任五官中郎将(曹丕)文学掾。建安二十二年(217)春天,染疾去世,...

历史上真实的刘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上真实的刘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所谓千人千面,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位优秀的帝王领袖,他们有的精明强干,有的手腕强硬,也有的手上沾满了无数的鲜血,是从马上打来的江山,但是汉朝的光武帝刘秀,却都不同与他们,所有的史学家提起这个人,无疑都会想到一个词,...

李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他的才能如何

李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他的才能如何

纵观历史,凡领导农民起义而最终登上帝位的君主,幕后常有几位智谋之士辅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历史上,有很多的故事在流传下来的时候都会变得不那么的真实有些故事会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样的故事在普遍认知比较低的古时候,却是能够得到众人的信任的。但是,时至今日,却有很多的古代故...

古代皇帝寿命都不长 乾隆和康熙为什么都很长寿

古代皇帝寿命都不长 乾隆和康熙为什么都很长寿

还不了解:康熙和乾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俩从不碰一样“嗜好”,其他皇帝却做不到。“ 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而这个盛世中也出现了两个非常长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康熙皇帝励精图治,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8岁时就已登基,...

李瑱: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七子,封为恒王,信仰道教

李瑱: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七子,封为恒王,信仰道教

李瑱,本名李潓,字嗣盈,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七子,母为郑才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封为恒王,信仰道教。授右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四年(736年)二月,改名李瑱。安史之乱爆发,跟随唐玄宗逃亡成...

古代皇帝一共有400多位皇帝 他们大多数为什么都不长寿

古代皇帝一共有400多位皇帝 他们大多数为什么都不长寿

对古代皇帝寿命大都短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啥都不缺 为何大多都短命呢?中国一共400多位皇帝,可他们的平均寿命却不超过40岁,连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寿命都比不上,这是为何呢?难道过得太好,老婆太多也会影响寿命吗?首先我们来看看历朝历代的皇帝平均寿命。从秦始皇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