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为什么整天宅在天王府里呢?
在古代新王朝建立的时候皇帝都是忙得不可开交,都恨不得能不用睡觉,但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洪秀全却和别的皇帝不一样,自从自从定都天京后就是离开“王府”出来和大臣们见面,也很少有过。史料记载他“11年没出过王府”。那么,洪秀全为什么会这样呢?
洪秀全的“宅”的确是空前绝后的。其他帝王都是宫殿建好了才住进去,洪秀全是“天王府”还是一片建筑工地的时候就住了进去,而且住进去之后就坚决不再挪窝。
1853年3月29日是洪秀全进入南京城的日子。一进城,洪秀全就住进了清廷两江总督署旧址,然后开始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大兴土木,建造他的九重宫殿和后林苑“御花园”。洪秀全造宫殿很另类,由于他在进城前发布了“内外隔绝令”,男人不允许进入他的后宫,所以他的诸多宫殿和御花园都是由女官、后宫娘娘们亲自动手修建的。女人干这种活,进度自然很难保证,所以进入南京城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洪秀全实质上住的是建筑工地,而且还要充当监工。
这还不算。花半年时间,天王府主要宫殿基本建出来后,不料一场大火又把能烧的全烧了,有的地方甚至被直接夷为了平地。但就是这样,洪秀全依然没想过先找个地方过渡下,而是在火灾现场住起了”临建“,继而张罗一帮女官、娘娘们从头再来接着修,直到工程竣工。
天王府建好后,洪秀全就更宅了。据记载,从1853年3月29日进入南京城,到1864年6月2日凌晨去世,洪秀全在天王府一共”宅“了十一年两个月零三天。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仅仅在自己生日那天遛过三个弯,每次直线距离不超过五百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之一,洪秀全不愿出“王府”。
洪秀全为什么不愿出“王府”?因为他贪图享乐。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这个观点也不是空穴来风,只要看看洪秀全那精美的王宫,那数千个后宫,就明白他确实非常迷恋享乐的生活。
洪秀全早年生活很艰苦,多年苦读又考不上功名,因此,一旦接触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自然会非常迷恋。贾岛有个诗句表现他考取功名后的心情:“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学者认为,这里的“长安花”,指的是长安的美女。用贾岛这句诗来解读洪秀全,再恰当不过了。
第二,洪秀全不能出“王府”。
洪秀全为什么不能出“王府”?因为他是“神”。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之所以能够创建起来,靠的就是他扮演“神”的角色。他说他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出生于“神”的家族,是从天国来到人间的。因为这样,才网罗了大量的信徒。他的革命事业,也才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洪秀全要让他的革命事业继续往前推进,他就必须继续神化自己,继续扮演“神”的角色。如果他经常出来,在公众场合挖个鼻孔擤个鼻涕啥的,那不是有损他“神”的形象吗?所以作为“神”,他确实应该很少出面。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呀,杨秀清不也是“神”(天父)吗?为什么他却能够出来抛头露面呢?我觉得主要原因,一是杨秀清只是个“半神”,是“天父”降临到他身上他才是神,不降临,就不是。二是杨秀清可不想只依靠神化,他还要依靠势力。
第三,洪秀全不用出“王府”。
为什么说洪秀全不用出“王府”呢?
因为杨秀清、石达开等人,已经把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了,根本不用他操心。杨秀清是一个治国理政的能人,国家的规章制定,人员安排,粮草调拨等等,他都做得井井有条。同时,他又是一个军事天才。他既有大的战略规划(比如依托天京根据地,并派出西征和北伐两支军队呼应),又有临场指挥的能力(比如带领太平天国军队连破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可以说,所有的事,杨秀清都帮洪秀全干完了,洪秀全根本不用出面。
第四,洪秀全不敢出“王府”。
杨秀清在管理太平天国的同时,也对洪秀全形成了咄咄逼人的态势。这种咄咄逼人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杨秀清在治国理政以及指挥作战上形成的巨大威望,在皇权上逼宫洪秀全;二是杨秀全作为“天父”而洪秀全只是“天子”,杨秀清在神权上控制洪秀全。所以,一旦洪秀全从“王府”中走出来,走上朝堂,必然会和杨秀清形成针锋相对的态势。
平心而论,洪秀全在天国初创阶段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其治理国家及带兵打仗能力,其实非常有限(从杨秀清被杀后,他走出来主政所做的那些事就可看出来)。因此,就算在朝堂上和杨秀清针锋相对,他很有可能敌不过杨秀清。与其这样,不如不出来,同时暗中组织人马搞掉杨秀清。由此也就发生了“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是一个大悲剧,这与洪秀全11年不出“王府”,有莫大的关系。
当然,除了这些,贪图享乐,眷恋富贵巢的心理也是洪秀全一宅到底的重要因素,尤其年事渐高,惰心日起时更是如此。所以李秀成一提”让城别走“,洪秀全就气急败坏,打死不干。宁愿在自己的巅峰富贵地遭挫骨扬灰,也不愿在不明不白中销声匿迹——这大概是洪秀全宅死天王府的最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