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袁绍的败亡是曹操造成的,他是如何评价袁绍的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18)220

袁绍的垮台,很多人认为原因是曹操,曹操是如何评价袁绍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这段话虽出自《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借着曹操的口说出来的,但有史料记载,曹操也确实说过类似的话,罗贯中只是把这些句子整理了一下,编成了段落说出来了而已。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袁绍这个人,胆小怕事,有点谋略做事情却不果断,想干大事又惜身,看到一点蝇头小利就不要命了,这种人怎么是英雄人物呢?

作为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作为击败袁绍的对手加发小,曹操的解释自然很有权威性,但是如果我们对曹操的话细加分析,就会发现其实曹操说的并不对。

首先袁绍这个人并不胆小,比如公元189年董卓要废掉少帝刘辩,另立刘协为帝,当时在朝堂上根本就没人敢反对,只有袁绍站了出来表示反对,于是董卓就威胁袁绍说,难道你就不怕我手里的宝剑吗?董卓说出这话,就是有要杀他的意思了,不想袁绍却丝毫不惧,立马回道,难道天下就只有你手上有宝剑吗?说着就要拔出剑跟董卓干起来了,在这个事件中,袁绍始终都没认怂,最后还扬长而去;

袁绍的败亡是曹操造成的,他是如何评价袁绍的呢?

又如公元191年的时候,袁绍跟公孙瓒之间爆发了界桥之战,当时袁绍的部队以步兵为主,公孙瓒的部队以骑兵为主,而公孙瓒的骑兵是相当厉害的,主要用于对付匈奴,在当时叫白马义从,后来刘备手下著名的大将赵云被称为白马将军,那个时候赵云就在公孙瓒的部队中。有一次公孙瓒的2000多白马义从就包围了袁绍,而袁绍这边人很少,他身边的人就劝袁绍躲到墙后去,站在前线危险,可袁绍却丝毫不惧,亲自站在一线指挥作战,最后将包围他的白马义从给打跑了。

曹操对袁绍的评价其实并不对

从这两件事中,我们丝毫看不出袁绍是个胆小的人,反而会觉得袁绍是个非常勇敢的人。

我们再说说第二点,好谋无断,虽然说在官渡之战中袁绍犯了很多错误,但是在官渡之前,袁绍一生都在征战沙场,从未输过,而且几乎每一仗都是他亲自打的,也是他亲自指挥的,一个在战场上的常胜将军,怎么可能是个好谋而无断的人呢?公孙瓒也评价袁绍“袁氏之攻,似若神鬼”,就是说袁绍在进攻他的时候那个路数就跟鬼神一样,公孙瓒根本就摸不清路数。所以要说袁绍好谋无断,这点其实也说不通。

最后的那句“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基本就是在鬼扯了,这些其实都是人性,是任何人身上都存在的,即便是曹操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老曹在攻打张绣的时候,张绣向他投降,老曹就大摇大摆地进了宛城,进城后发现张绣的婶子不错就搞到手上风流了一夜,不过那一夜老曹也是损失惨重,张绣就乘机向老曹发动突袭,老曹的大儿子曹昂、大将典韦都在一战中战死了。老曹为了一时的美色就忘乎所以,还损失了儿子和大将,老曹身上不也有“见小利而忘义”的毛病么?所以这点还是说不通。

那么袁绍的失败既然不是曹操所说的那样,那袁绍究竟为何败了呢?

袁绍主要败在了官渡之战,而在官渡之战中有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就是袁绍的谋士许攸投靠了老曹,给老曹带去了大量的军事机密,比如袁绍的粮草存在了乌巢,乌巢附近的布防情况等等,老曹得了这些情报,才能率领一支轻骑兵队伍去突袭了乌巢。

其实突袭乌巢并没有奠定曹操的胜局,哪个时候袁绍手上还有十一二万的部队,曹操手上是三四万部队,在兵力上袁绍还是明显占优。要说袁绍是因为没军粮了导致的崩溃,其实也说不通,因为袁绍有青、并、冀、幽四州,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大后方,即便乌巢的粮草没了,他还可以从后方再调过来。而且许攸在见曹操的时候,就问过曹操还有多少军粮,一连问了好几遍,最后逼得曹操坦白,其实那会曹操也没军粮了。

那么同样在没有军粮的情况下,为什么单单是袁绍这边崩溃了,而曹操却没有崩溃呢?后来我们也知道,在乌巢被袭后,袁绍就派了大将张郃、高揽去攻打曹操,张郃和高揽打不下曹操,回去又怕袁绍责罚,就索性投降了曹操,在张郃、高揽投降后,袁绍大军才真正出现了崩溃,最后袁绍带着800骑兵狼狈逃走。

所以我们分析官渡之战,其实袁绍的优势非常大,不仅兵力上绝对占优,在后勤补给方面也是绝对占优的,之所以会输给曹操,其实关键在于许攸、张郃和高揽的背叛,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曹操这边没有人去投降袁绍,而袁绍那边的人会去投降曹操呢?

或许你会说这是因为袁绍凝聚力不行,在凝聚力方面,袁绍或许不如曹操,但袁绍的江山也是自己一刀一枪地打下来的。虽说袁绍家族四世三公,袁绍本人是个官二代、富二代,但袁绍是他的老爹袁逢和一个丫环生的,如今北京人骂人喜欢说你丫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就是骂你是丫环生的,说白了袁绍是庶出,与他的弟弟袁术就是天壤之别,袁术是袁逢的正妻所生,是嫡出,所以家产基本都给了袁术,袁绍基本是白手起家的。袁绍手下的大将颜良、文丑、张郃、高揽以及谋士沮授、许攸、郭图、逢纪、田丰这些人也都不是白给的,而是一个一个延揽过来的,如果说袁绍是个没有凝聚力的人,也是完全说不通的。

其实献帝是个关键

而袁绍真正的败因就在于他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我小的时候看《三国演义》,其中对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用并没有在意,但似乎“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很重要,后来经过一些研究才发现这点还真的很重要。当时来说,汉朝已经存在了400多年,在这400多年中,汉朝始终把刘家江山这个正统的观念灌输到了士大夫阶层当中,刘家的正统其实早已深入人心。虽然我们也知道汉献帝就是曹操的傀儡,但好歹皇帝就在他手中,所以曹操在当时来说就是正统。

不仅袁绍那边的人投靠了曹操,后来刘表死后,当曹操出征荆州的时候,刘表手下的人立马想到的就是投降曹操,虽然荆州的势力并不弱,也能跟曹操比划几下;当曹操打到江东的时候,以张昭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首先想到的也是投降曹操,他们是惧怕曹操的实力吗?实力因素是有的,但这里面更大的关键还是在于曹操所代表的正统。

再比如说曹操的重要谋士荀彧,他也是为正统所感召而投了曹操,荀彧出于颍川,他就把当时颍川的大量名士都荐给了曹操,如郭嘉、司马懿、陈群、荀攸这些人,都是荀彧推荐的。后来曹操要当魏公,荀彧就知道曹操有取代汉朝自立的打算,荀彧也因此跟曹操闹掰,最后抑郁而死,从中我们就能看出,荀彧投靠曹操,其实投靠的并不是曹操本人,而是曹操所代表的正统。

所以对于士大夫来说,手里能捏着汉献帝,代表正统,在当时来说影响何其之大,“挟天子以令诸侯”,是那个时代真正的凝聚力。

袁绍的败亡是曹操造成的,他是如何评价袁绍的呢?

而袁绍正因为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他的充其量也就是个军阀,他手下的人跟着他混,无非就是希望袁绍将来能做大做强,跟着袁绍喝汤吃肉,虽然也有凝聚力,但跟曹操正统的凝聚力比起来,根本是不能比的。

既然“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么重要,那为什么袁绍没有这样做呢?是他没机会吗?其实在汉献帝刚跑到洛阳的时候,袁绍与曹操都有机会把汉献帝迎到自己的地盘上去。而且,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还是袁绍的谋士沮授,那么袁绍为什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呢?

其实要弄明白这点,我们还要从袁绍的经历说起,当初董卓乱政的时候,袁绍反对的就是献帝取代少帝。后来董卓为了坐实献帝取代少帝这个事,就干脆杀了少帝,这样一来,灵帝也就只有献帝这一个儿子,献帝取代少帝的事情就生米成熟饭了,但即便事情到了这个份上,袁绍还是没认献帝。之后袁绍带着十八路诸侯建立反董卓联盟,其实反的也是献帝的朝廷,后来反董卓联盟散伙后,袁绍也还是不承认献帝,甚至一度想拥立宗亲刘虞为帝,还被刘虞拒绝了。所以既然之前袁绍一直反对献帝,却又要把献帝迎到自己地盘,并尊其为帝的话,对于袁绍来说,这得有多尴尬呢,完全是打脸了。

不过只是用打脸来解释袁绍没有迎汉献帝,也不完全说得通,袁绍或许可以脸皮厚一点,打脸就打脸吧,反正得了个巨大的好处,丢些面子又算什么呢?其实袁绍没有迎献帝,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在沮授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袁绍身边的其他谋士都是反对的,反对的理由是很能站住脚,那就是迎献帝的代价太大。

其实献帝并不好伺候

如果袁绍把皇帝迎到了身边,皇帝要袁绍去做什么事情,袁绍究竟是做还是不做呢?而袁绍要干一件事,如果皇帝反对,那袁绍究竟是干还是不干呢?如果袁绍即不听皇帝的,也不按照皇帝的意思去干,那袁绍就会成为一个权臣,袁绍的身边就可能出现王允、吕布那样的人,最后就有可能遭遇董卓的下场。即便利用献帝最后得了天下,那袁绍究竟是篡位还是不篡位呢?如果篡位就会跟曹操一样,成了乱臣贼子,变成一张大白脸面对千秋万代,被人唾骂。而袁绍作为士大夫来说,他是要脸的,虽然献帝是个巨大的利好,但也是个烫手的山芋,所以袁绍才最终放弃了献帝。

而迎接献帝的曹操呢?表面上得了个巨大的利好,其实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首先汉献帝其实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并不是因为把汉朝献给了曹魏才得了献这个谥号,献这个谥号本身就是聪明睿智的意思,当初董卓一眼就看上了献帝,觉得献帝聪慧过人,董卓其实并没有看走眼。

我们纵观献帝的一生,他一直就是个傀儡皇帝,从来就没有实权,可他就利用皇帝这个身份,还搞出了很多事情。比如董卓时期,献帝就跟王允、吕布这些人搞到一起,搞掉了董卓的老命。后来到了曹操那里,还搞出过衣带诏事件,让董承和刘备拿着诏书去讨伐曹操。还有一次,曹操去接见献帝,在进宫的时候只有曹操一人前去,守卫的禁军则站在一旁全副武装,如果当时献帝跟那些禁军串通好,是可以随时要了曹操的命的,曹操形容那次觐见献帝,吓得“汗流浃背”,汗流浃背这个成语也是这么来的。此后,曹操就没去见过献帝,而是采取通信的方式与献帝联系。可以说,献帝给曹操制造了很多麻烦,曹操也是咬着牙跟献帝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这其中的滋味其实也是很难受的。

所以总的来说,袁绍家族的垮台,并不是袁绍的能力不如曹操,相反袁绍其实是个能力相当强的人,袁家垮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能迎接献帝,没能代表正统,在凝聚力上远不及曹操,才最终被曹操所击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0/216078.html

“袁绍的败亡是曹操造成的,他是如何评价袁绍的呢?” 的相关文章

李勣的一生有哪些贡献与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李勣的一生有哪些贡献与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 ),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

汉武帝后宫有多少位皇后 她们的结局是什么

汉武帝后宫有多少位皇后 她们的结局是什么

对汉武帝刘彻一生有多少位皇后?都是怎样的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子拒婚陈阿娇,真傻。如果我儿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轮到我儿子坐了。”王娡想着,马上动身去找馆陶公主,为四岁的儿子刘彻求娶她的女儿陈阿娇。馆陶公主正在生气呢,她前几天不顾脸面,去找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宠...

明朝时期的太子那么多 朱标为何是权力最大的太子

明朝时期的太子那么多 朱标为何是权力最大的太子

对朱标为什么被称为权力最大的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太子是个危险职业,权力太大会引发皇帝的忌惮。明朝太子朱标却是个例外,虽然朱元璋心狠手辣,杀了半个朝堂的人,但他对朱标宠溺无比,赋予了他真正的天子权力,而且唯恐给的权力不够,大明最有能力的功勋都给了他。在历...

宋理宗赵昀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宋理宗赵昀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宋理宗赵昀,是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在位40年,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似乎给我们证明了一个实事,那就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这一职业,是很多人为之向往的光鲜岗位,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也备受哀荣,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宇文忻是什么人?他反隋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忻是什么人?他反隋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忻,字仲乐,北周,隋朝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大象二年(580年),北周丞相杨坚专权而导致三总管之乱爆发。宇文忻身为平灭北齐的名将,选择支持杨坚而大败相州总管尉迟迥,为隋文帝篡周建隋扫平了障碍。既然宇文忻为隋朝建立立了大功,为何又要反隋呢一,出身名门宇文忻出身鲜卑贵族,...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潜心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潜心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陈震: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奉命出使东吴祝贺孙权称帝

陈震: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奉命出使东吴祝贺孙权称帝

陈震(?—公元235年),字孝起。荆州南阳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领荆州牧时,辟陈震为从事。后随刘备入蜀,为蜀郡北部都尉、汶山太守、犍为太守。建兴三年(225年),拜尚书,迁尚书令。建兴七年(229年),孙权称帝。蜀...

康君立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康君立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康君立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十二太保,与八太保李存璋两人是十三太保里最早跟随李克用起兵的功臣。康君立在帮助李克用崛起的过程中立了很大功劳,最后仅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被李克用赐死。为何立下大功的康君立会因为一句话被杀呢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