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究竟是怎样的人?他真的像演义中那样残忍嗜杀吗?
董卓,东汉末年的权臣,废黜汉少帝,扶立汉献帝上位,并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登基称帝,这才算真正结束名存实亡的东汉政权,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和229年,刘备和孙权相继称帝,天下正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样看来,严格意义上来说曹操并不属于三国时期。
而《三国演义》中真正的“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实际上应当算在东汉末年。这时的中国,有着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江东猛虎孙坚等一些列豪强。但不得不提到我们今天的主角——来自西凉的董卓董太师。
董卓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一直是残忍嗜杀、贪财好色,甚至在一些游戏中,董卓被塑造成了一个恶魔军阀。那么历史上真正的董卓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董卓,字仲颖。他出生在今天的甘肃省,在东汉时期这里是 *** 和羌人的混居地带。董卓年轻时喜爱行侠仗义,乐善好施,与一些羌人的头领关系相当不错。
在他成年后,就到了陇西郡府担任治安官,后来被时任的凉州刺史征辟为从事。这时的匈奴经常袭扰边境,而董卓则率军大败匈奴,杀敌千人有余。董卓也因功被推荐进入朝廷担任羽林郎。
此后的董卓在战场上频频出现。他自认为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但不久,董卓就打了败仗。他在平定黄巾军起义时,攻打张宝守卫的曲阳县,围攻了整整两个月还没有攻下,自己反而折兵损将。朝廷因此将他免职。
但不久后,董卓再次迎来了上战场的机会。西凉军进犯京师,朝廷在此起用董卓,命令他随皇甫嵩迎战西凉军。两军在美阳县对阵,但董卓却低估了西凉军的战斗力,导致了初战失利。
然而,还没等董卓想好下一步的对策,皇甫嵩就因皇帝听信宦官的谗言而被罢免,来代替他的是时任司空张温。这个张温乃是一介书生,不懂军事,所以东汉官军一再失利,不得不转入守势。
但,天不亡董卓。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星雨拯救了东汉,也拯救了董卓。西凉军看到流星雨,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士气大跌,甚至准备撤退。董卓则抓住机会迅速进军,获得大胜。
这场对于西凉军的大败,也让西凉势力发生内讧,重新洗牌。新一代的西凉军首领王国和韩遂卷土重来,进军洛阳。朝廷不得不召回皇甫嵩,并命令他和董卓分兵迎战西凉军。
二人地位几乎相同,但在战场上的决策时常发生争执。但最后事实证明皇甫嵩往往是判断正确的那个。这让董卓非常生气,但也无可奈何。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此时的朝廷发生了剧变,大将军何进入朝清君侧,诛杀宦官,并密令董卓率军入京协助。但宦官头子张让丝毫不退让,他设计将何进暗杀,但也遭到了何进部下袁绍等人的报复。
这场斗争最后的结果是张让的宦官集团彻底崩溃,张让也走投无路投河自尽。这时,京城的话语权自然就转移到了手握重兵的董卓手中。董卓自此开始掌握权柄。
但此时京城他也不是完全没有竞争对手。同样前来勤王的并州刺史丁原和何进的弟弟何苗等人同样拥有军队。于是,董卓便唆使他们的手下造反将他们杀害,并兼并了他们的军队。
最重要的是,董卓在丁原手下收获了自己后来的义子---吕布。权势熏天的董卓更加飞扬跋扈,他希望将刘辩废掉并立刘协为帝,却遭到了袁绍的拒绝。
但袁绍此时的力量是完全不能对抗董卓的,于是他连夜逃回冀州。袁绍的弟弟袁术听闻哥哥触怒了董卓,也随他连夜逃亡。
彻底消灭了竞争对手,董卓开始清算。他先是将刘辩用鸩酒毒死,又将张温处死。但对曾经多次与自己作对的皇甫嵩,他却无可奈何。因为皇甫嵩不论在朝中还是市井的影响力都是极大的,他不敢随意处置。
而他手下的军队也没有闲着,在洛阳城里大肆抢劫,以至于百姓十户不存一。后来,袁绍召集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为了躲避诸侯军的讨伐,决定迁都长安。临走前他将洛阳彻底焚毁,这座千年古城就毁在了董卓手里。
总结:董卓的发家史可以说是一代枭雄的模板。他都很善于把握机会和收买人心。董卓从一个刺史的属官快速成长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将领,可以看出他的军事水平相当出色。
在收到何进召他入京勤王的密令后,他把握机会率军进京,并清扫了一切试图阻拦他的各方势力,最终成功挟持天子独揽大权。但他最终死在自己的义子吕布手中,尸身也被扔在长安城中暴晒了三天。他死后,更多的势力崛起,历史正式进入了大争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