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信和项燕大战的过程如何?为何李信会失败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23)130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本人现在不妨以当时局势,平舆、寝、鄢、城父、陈郢等地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秦军行军路线、战役结果为线索,试图推测还原楚项燕大败秦李信一役。

秦国灭韩、赵、魏之后,击败燕军,燕王远逃辽东,随后几次战胜楚军,占领楚地陈下。因昌平君是楚考烈王与秦国公主之子,秦王政表兄。为了感化楚人,秦王政于是命昌平君驻守陈下。随后,李信统帅20万秦军准备伐楚,兵力集结于陈下地区。

此时秦国全军分布各地,本人臆测:北边有20万秦军驻守,以防御北方游牧部落,若晋阳、邯郸地区发生叛乱,也可南下驰援,镇压叛军;黄河、汾水、济水流域有20万水师运送粮草、兵员,若有战事,也可沿水路驰援各地秦军;函谷关、武关、萧关、大散关、咸阳、汉中、巴、蜀地区各有5万秦军驻守;晋阳、邯郸、蓟、大梁、新郑地区各有5万秦军驻守,以镇压韩、赵、魏、燕故地,防止出现较大规模的叛乱;定陶地区有5万秦军驻守,以防齐军。

此次战役在黄淮平原之间展开,陈下往西北方向约七十里处便是鄢、陈下东北方向约120里处便是城父、陈下以南约50里里处便是项地,其间隔有颖水,陈下在颖水以北,而项地则在颖水以南紧挨颖水,项地东南方向约90里处为寝丘,项地西南方向约70里处为平舆。寝丘在颖水以南、平舆在汝水北岸,颖水以南。项地、平舆、寝丘皆在颖水以南,居于颖水、汝水之间。陈下、鄢、城父皆在颖水以北。陈下为秦新占领楚地,李信二十万大军已集结于陈下,鄢、城父、项地、平舆、寝丘地区为楚地,皆有楚军驻守。

鄢、项地、城父一线为楚军之一道防线,形如倒三角。平舆、项地、寝丘一线为楚军第二道防线,形如正三角。

我推测项燕曾派遣重兵在平舆、寝丘以南驻守,布置了第三道防线,这道防线由西而东向北防御,东西之间颇为绵长,足以防止秦军偏师往东或往西迂回向南至楚国腹心之地。

原因有三点如下:

一、李信军、蒙恬军各自攻克平舆、寝丘之后,并没有继续往南向淮水方向推进,而是折返向北攻克鄢、城父。

二、楚军之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布阵由西向东以防御北方秦军,但是东西之间过于狭窄,不足以防止秦军往东或往西迂回向南,渗透到淮河北岸威胁楚国都城寿春。

三、这场战役之中,秦军轻易地占领了平舆、寝丘,突破了楚军第二道防线,而在战役后期中,项燕率楚军合围并击败秦军,如此可推测出:秦军攻破楚军之一、第二道防线时,只有少数楚军应战,绝大部分楚军并没有及时参战。

本人臆测楚国全军分布各地如下:10万楚军驻守之一道防线、5万楚军驻守第二道防线、20万楚军驻守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以南为10万押送粮草部队、5万楚军驻守楚都城寿春、5万楚军驻守楚方城、5万楚军驻守汉水淮水之间,30万楚军驻守淮南各地防御秦及百越。

李信和项燕大战的过程如何?为何李信会失败呢?

秦楚对峙图

战役初始,秦军分兵两部,李信率军10万从陈下出发往西南方向行军至颖水北岸,蒙武率军10万从陈下出发往东南方向行军至颖水北岸。李信之所以如此行军,估计是为了迷惑楚军,让项燕误以为秦军两部将会渡过颖水合围项地楚军,消除楚军之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之间的枢纽。以迫使项燕将平舆、寝丘、鄢、城父地区楚军调往项地与秦军抗衡。随后项燕也正如李信所预料一般调遣楚军。之后秦军两部渡过颖水,但是并没有合围项地。而是趁着平舆、寝丘地区因为已抽调兵力至项地而兵力薄弱,李信军则继续往西南方向行军攻克平舆,蒙武军则继续往东南方向行军攻克寝丘。

估计李信的谋略是这样的:李信军、蒙武军攻克平舆、寝丘是为了引诱楚军第三道防线向北推进,与在项地的15万楚军南北合围秦军,如此楚军之一、第二、第三道防线的兵力将会集结于项地、平舆、寝丘地区,但是李信军、蒙恬军分别迅速折返向北攻克鄢、城父,此时李信军在西,蒙武军在东,而楚军之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的兵力皆集结于项地、平舆、寝丘地区。此时楚军或是原地不动,或是向北攻打陈下,或是向东北攻打蒙恬军,或是向西北攻打李信军,皆无济于事,因为楚军之一、第二、第三道防线已然消失。李信、蒙武可各自命数支偏师分别往西或往东绕过项地、平舆、寝丘地区,深入楚国腹地。若如此,楚军必然会分兵追击秦军偏师,并立即调遣各军,重新布置由西往东向北防御且绵长的防线,以防秦军迂回南下。李信、蒙武便可以趁着楚军军阵从中部往东往西延伸,各自寻找楚军防线兵力薄弱的局部某一点并集中兵力突击,在加上楚军调动所产生的混乱及之一二三道防线兵力在项地汇合时所产生的混乱及各部不能很好的协调,因此楚军局部极易被击溃,从而引起楚军全军的溃败。然后秦军再趁胜追击并大举南下夺取楚都城寿春,以收灭楚全功。

如果李信、蒙武军不幸被楚军合围于项地、平舆、寝丘地区某个局部位置时,秦军便就地防守,与楚军长期对峙以待援军。届时秦军援兵向东向西迂回南下,楚军迫不得已必将撤围,并重新布置防线。秦军便可就此捕捉战机,战胜楚军。

但项燕估计早已察觉其间关键,楚军第三道防线并没有试图合围秦军,而是继续正面向北往平舆、寝丘一线推进。此时项燕已将之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的兵力集结于项地,总共有15万楚军。盘踞在李信军东北方向、蒙武军西北方向。于是李信、蒙武两部秦军在攻克平舆、寝丘之后折返向北,分别往鄢、城父行军。趁着鄢、城父地区因为已抽调兵力至项地而兵力薄弱,李信军遂攻克鄢。而蒙武军因为项燕及时率项地地区15万楚军驰援城父,使得蒙武未能攻克城父。

蒙武见项燕率15万楚军来势汹汹,于是便引兵向李信军方向靠拢。项燕则率领15万楚军跟随其后,保持适当距离。既不与蒙武军距离太近,以免引起秦军警觉,从而放弃与李信军汇合就地防御并筑垒。若蒙武军就地防御,项燕率领的15万楚军很难轻易击溃蒙武军。拖延时久,秦军营垒必将更加完善。李信军极有可能因此不会驰援蒙恬军,而是将兵力用于突破第三道防线击溃楚军。到时,若不增兵便很难攻克蒙武军,若增兵定是抽调第三道防线的兵力,那么秦军极易突破楚军第三道防线。如此,胜负之势必然顷刻间逆转!当然也不能与蒙武军距离过远,若距离过远,纵使捕捉到战机,楚军也无法及时参与作战。于是楚军徐徐跟随秦军,以驱赶蒙武军向李信军靠拢。

李信见楚军第三道防线稳步向北已推进到项地一线,秦军难以迂回或突破第三道防线。此时第三道防线中部6万楚军若分兵一小部,往东北迎面阻扰蒙武军,那么蒙武军极易被楚军合围。另外,楚军第三道防线中部及左部约13万楚军已离鄢不远,自己若率军驻守原地,那么楚军必将分别合围我军及蒙武军。秦军被分隔两部,因兵力不足,秦军两部极易被楚军击溃。自己若率军北撤,蒙武军必然不保。目前当务之急便是率军向东与蒙武军汇合,互为支援以图长期与楚军对峙,待秦军援兵到来,楚军必然撤围并重新布置防线。到时,楚军各项调动,必然会引起混乱及局部地区兵力空虚,我军便可捕捉到战机,集中兵力突击楚军,定能一击击溃楚军。

于是李信率军向东往蒙武军方向行军。第三道防线左部7万楚军见此,便尾随其后。楚军第三道防线中部则分兵4万监视陈下,其余2万兵力也尾随李信军之后。两部楚军皆与李信军保持适当距离,与项燕率军驱赶蒙武军一般。

李信和项燕大战的过程如何?为何李信会失败呢?

秦楚对战图

李信军、蒙武军并不奢望两军能够汇合,只是各自相对行军,尽量缩短两军之间的距离,以便互为支援。但是楚军只是远远跟随其后,并不拦截围堵,令人十分诧异。于是李信军、蒙武军在楚军驱赶下,两军相距距离愈来愈近,最终两军成功会师。两军汇合后,李信军立即分兵两部,一部抢修营垒,一部列于营垒西面、南面、北面以防楚军;蒙武军亦分兵两部,一部抢修营垒,一部列于营垒东面、南面、北面以防楚军。两个营垒互为背靠。

此时,项燕一直耐心等待或创造的绝佳战机终于出现了。

一、李信军、蒙武军两部汇合所产生的混乱。

二、秦军两部共同作战不能很好的协调。 三、秦军筑垒并列于营垒四周的调动所产生的混乱。

四、因秦军部分兵力抢修营垒,只有部分兵力用于防御,且须防御三个方向的楚军,显得防线过长,必然容易造成局部防御兵力相对薄弱;

五、两个营垒南北两面防线的中部,也就是两个营垒互为挨靠的位置是李信军、蒙恬军的结合部,因两军不能很好的协调,所以无法非常有效地巩固南北防线。

六、李信军、蒙恬军已被困于同一位置,楚军可不用分兵防御,更不用维持由西而东向北防御的、绵长的防线。现在,楚军只管向秦军冲杀即可。

战机稍纵即逝,项燕果断命令两支精锐骑兵做为突击兵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风驰电掣从秦军南北两个方向呼啸而来,突击秦军南北防线的薄弱点。其速度之快、其突破点之精准、其力度之强悍,好比苍鹰搏兔一般!

一支骑兵先一步揉阵而入,进入秦军营垒。此时营垒刚修建不久,其防御功效与野地无二。这支骑兵在营垒内肆意纵横,使得秦军大乱。接着另一支骑兵相继进入营垒,左冲右突,使得秦军队形已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随后楚军其余各部分别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源源不断而来。秦军穷途末路,已无法防御楚军来袭。惊恐之下,秦军士兵纷纷丢下兵器向北奔逃。李信、蒙武见大势已去,无奈率部向北逃窜。楚军则趁胜追击,掩杀秦军。

大败秦军后,楚军合围陈下。此时正是昌平君率军驻守陈下。因昌平君是楚考烈王之子,城中楚人、三晋遗民纷纷进言,劝其叛秦归楚。昌平君见胜负已定,已无力回天,遂献城归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0/216852.html

“李信和项燕大战的过程如何?为何李信会失败呢?” 的相关文章

高滔滔是什么人?宋哲宗是如何评价她的?

高滔滔是什么人?宋哲宗是如何评价她的?

高滔滔,宋英宗皇后,后人誉为女中尧舜。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历史上的北宋时期,曾有两位著名的“临朝称制”的皇太后,一位是“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一位是“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刘娥辅佐儿子(非亲生)宋仁宗,高滔滔辅佐孙子宋哲宗。她们两位都曾在皇帝到了亲政年纪后,不愿意还政,继...

徐敬业:唐朝时期官员,曾拥兵十万,发动叛乱

徐敬业:唐朝时期官员,曾拥兵十万,发动叛乱

李敬业(636—684年),本名徐敬业,曹州离狐人,唐朝大臣,司空李勣的孙子,梓州刺史李震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敬业善于骑射,颇有才智。总章二年(669),承袭英国公,授太仆少卿,出任眉州刺史,迁柳州司马。光宅元年(684年),面对武太后废除唐中宗李显...

蜀汉后期黄皓乱政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没有杀他

蜀汉后期黄皓乱政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没有杀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后期的蜀汉,黄皓专权乱政,为啥诸葛亮在临死前不杀了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来,三国时代,三国鼎盛,国君辈出。各国都希望能够达成统一的最终目的,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三国都没有能够称霸世界。反而让司马家族坐收渔翁之利,成功地将大晋王朝给推翻了。从现...

康熙和乾隆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 雍正为何不如两人

康熙和乾隆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 雍正为何不如两人

雍正的名气为何不如康熙乾隆?分析发现有三个原因很重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盛世,从康熙中期以后一直到乾隆晚年,这个盛世持续的时间长达百余年之久。也正因为如此,康熙和乾隆的名字在历史上就比较响亮,而处在当中的雍正却显...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江东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江东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是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他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代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着“稳定豪强”政策;并且擅长隶书,但其书法作品今无存,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历史上司马昭是真的想夺取皇位吗?他最后为何没有这么做?

历史上司马昭是真的想夺取皇位吗?他最后为何没有这么做?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源自三国时期,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已经成为民间俗语。就算是没上过几天学的人,也能深刻地理解,并非常娴熟地运用。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大家都知道。而作为本义,所所的是司马昭想篡夺皇位,自...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对赵光义夺了赵匡胤的皇位后,为何没人出来反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史》中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

朱温比曹操还要厉害 朱温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朱温比曹操还要厉害 朱温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温比曹操还狡猾,为何无法统一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末年,经过黄巢起义的打击,李唐江山摇摇欲坠,各地藩镇拥兵自重,朝廷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在乱世之中,来自砀山县的无赖朱温登上历史的舞台,他先跟随黄巢起义军,后投降唐朝,经过十几年的征战,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