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杨恽是丞相之子,为何却会遭受腰斩之刑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24)200

司马迁因为替投降的李陵辩护而遭受腐刑,然而他的外孙杨恽比他更为倒霉,因为在汉宣帝时期遭受了酷刑“腰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这背后的原因,确实让人感到有些无可奈何,他在被罢官之后给曾经的好友孙会宗写的一封信,没想到竟成为了促成其腰斩的重要物证,可以说这一封《报孙会宗书》就是压死杨恽的“最后一根稻草”。

杨恽的获罪,大难不死却不知收敛

说到杨恽,他除了有司马迁外孙这一个身份之外,他还是丞相杨敞之子,年少就有轻财好义的名声,在当时也是家喻户晓的名士,深得朝廷器重,担任郎官。

按照常理来说,其在朝堂上有顶级的官宦势力,还和掌握史书修撰的“史官家族”有关,自身名声也不差,这样的人物在汉朝应该是顺风顺水才对,怎么会被罢官,甚至差点被处死呢?

这与其“臭脾气”有关,杨恽的性格与司马迁有些相似,但却比较偏激,行事也比较阴狠,得罪了太多的人。

根据史书的记载,杨恽在仕途上的表现更像是一个不畏 *** 的直臣,敢于冒死进谏。当然,这种行为也和其背后的强大势力有关,即使是皇帝也不能真的因为这样的事情而对其进行严重的处分。

最为重要的是,“霍氏”谋反一事就是杨恽揭发的,而霍光和其父亲杨敞却有深厚交情。杨恽在这件事情上表现了其忠诚的品质,事后被封侯,也自此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这种的“告密”行为仿佛让杨恽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于是同僚中有人得罪了自己,他便专门去搜集人家的罪证,然后打击报复,所以得罪了非常多的人,这其中就有一个叫做“戴长乐”的。

戴长乐是汉宣帝流落民间时认识的旧友,登基后任命其为太仆。他曾经对别人说自己亲眼见证过汉宣帝登基的全过程,可能在吹嘘的时候还有所表演,于是就被人告了一状,理由是他为其他人演练祭祀等仪式,意图谋反。

戴长乐下狱之后,怀疑就是与他有过节的杨恽告密,于是就写了一封揭发杨恽罪状的上书,记载了杨恽的一些诽谤朝廷和皇帝的罪行。

比如,杨恽见到“高昌侯车奔入北掖门”的时候,就对别人说,曾经也有人这么做过,结果门塌了,马死了,最终汉昭帝驾崩了。最终还来了一句“今复如此”,一切都是天时注定的。

再比如,杨恽曾经观览皇宫中所挂的古今帝王画像的时候,指着“桀”、“纣”说,如果天子经过此处的时候,能回想二人的恶行,反思自己的过错,那就可谓“得师”了,但对尧舜等贤王却只字不提。

诸如此类的话语杨恽确实说了不少,甚至还用过“亡国”等事迹来讽喻当今,语言可以说相当不讲究。

于是,杨恽被认定为“大逆不道”,其罪也当死。

杨恽是丞相之子,为何却会遭受腰斩之刑呢?

汉宣帝感念二人的情谊和功劳,不忍心杀死他们,于是就将其贬为庶人,连家产都没有抄没,可以说是比较宽厚了。

但杨恽回家之后表现出了极大的怨念,大有一种以“破罐破摔”的行为来进行无声反抗的举措,这也引起了其好友安定太守孙会宗的注意。

孙会宗出于好心,写信给杨恽,劝他收敛一些,不要为自己招惹祸端。可杨恽非但不领情,反而写了一封回信,不仅怼了孙会宗的一番好意,更是“阴阳怪气”地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

也是巧了,有一次发生了日食,有人举报说是因为杨恽对朝廷怨怼愤恨所引起来的。在搜查他家的时候,这一封回信被汉宣帝看到了,这才有了“腰斩”的结局。

那么,在这封信里,杨恽都写了什么内容呢?

《报孙会宗书》写了什么内容?牢骚怨怼

杨恽被罢官之后,开始了兴产置业的举动,且非但不加掩饰,反而大张旗鼓,日夜招引宾客,饮酒聚会。

孙会宗正是看到了他这样的行为,才写信告诫他,大臣获罪之后应该表现得战战兢兢,有所悔恨,即使不面壁思过,也不能过分招摇,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皇帝有怨愤,容易招惹祸端。

杨恽见此,在《与孙会宗书》中为自己的行为进行了阴阳怪气地“辩解”,实际上就是表达了自己对罢官的不满。

杨恽是丞相之子,为何却会遭受腰斩之刑呢?

他先是说了自己之前得意的经历,年少成名,位在列卿,爵当通侯,在朝堂之上有匡扶社稷,以宣德化的理想和能力,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为国为民的忠臣形象。

但笔锋一转,却点明自己是因为一点捕风捉影般的流言获罪,甚至差点被灭族。本来他都以为必死无疑了,不想还能得以活命,这都有赖于陛下的“圣明”。

这是典型的“正话反说”,表现了浓浓的怨愤之情。紧接着,他再次以同样的手法“辨解”自己敛财、欢宴的行为。

他说,自己既然已经被贬为庶民了,那么就当一个普通的农民努力耕种,给陛下多交点税,这才是悔过的表现,所以才会努力地购买田地。

而他家乡是秦地,所以喜欢玩弄一些本地的乐器;可妻子等是赵地之人,所以也会其他地方的音乐;还有一些奴婢舞姬一类的,在农闲时分寻点乐趣也是正常行为。

这些话所表露出来的“怨愤”就相当浓厚了,以明显的谎言来愚弄他人,实际上不是为了自我辩解,而是为了表达不满的情绪。

甚至他还将自己行“商贾”之事解释为自污名声,让世人都了解自己就是一个胸无大志的势利之徒。继而发出了感慨:

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

杨恽“狡辩”说,自己已经低到尘埃之中了,竟然还有人说他的坏话。那他获罪的缘由更是可想而知了,明显是受到了冤屈。

更为严重的是,杨恽在《报孙会宗书》的结尾处通过讽刺孙会宗“人云亦云”般劝诫自己,表露出对整个时代的不满,认为此乃浑浊乱世,抨击汉宣帝为不辨贤愚的昏君。

于是,在一次日食发生之后,有人说这是杨恽怨愤所致,抄没其家果然搜出了这样一封书信。汉宣帝看到之后极为愤怒,最终以大逆无道的名义将其腰斩,妻子流放,侄子免为庶人,甚至孙会宗也因此而免官。

有人将杨恽《报孙会宗书》比作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这是不太恰当的。这篇书信其实和秦代李斯的《狱中上书》如出一辙。

李斯在下狱之后曾给秦二世写了一封上书,在其中将自己担任秦国丞相以来,拓土开疆、歼灭六国、一统文字、树立秦王威望等等行为总结为“七大罪”,说任何一条都足以成为其死罪的明证,能苟活至今都是奇迹。

这是典型的战国策士辞锋,以“反话”的形式来讽谏君王,达到自我辩解的目的。只不过效果并不好,李斯和杨恽最终都得到了“腰斩”的结局。

实际上,《报孙会宗书》如果只作为汉代散文作品来说,其行文笔法、感情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可以说是有汉一代的上乘之作,不比其外祖司马迁《报任安书》逊色。

但从精神境界来说,这篇文字充斥了“怨愤”之情,阴阳怪气的说话方式,以及以自我为中心却有意忽略事实的行为,是落了下乘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0/217025.html

“杨恽是丞相之子,为何却会遭受腰斩之刑呢?” 的相关文章

令狐熙:隋朝时期官员,生性刚烈,因忧愤发病而去世

令狐熙:隋朝时期官员,生性刚烈,因忧愤发病而去世

令狐熙(539年~602年),字长熙,敦煌效谷人,隋朝官员,北周骠骑大将军令狐整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生性严谨,颇有雅量,博览群书,精通《三礼》。北周时期,门荫入仕,历任吏部上士、夏官府都上士、吏部中大夫、仪同大将军。隋朝建立后,迁鸿胪少卿,册封武康郡公。出任桂州...

司马腾:西晋时期宗室、诸侯王,生性节省吝啬

司马腾:西晋时期宗室、诸侯王,生性节省吝啬

司马腾(?~307年),字元迈,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次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弟,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腾初封东嬴公,官拜冗从仆射。后历任南阳、魏郡太守,在任十分称职。后入朝任宗正、太常;出朝任...

有哪些与王国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国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国宝(350年~397年5月29日),字国宝,太原郡晋阳县人。东晋时期宰相,中书令王坦之第三子,太保谢安的女婿。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国宝品行不端,不受岳父谢安重用。凭借姻亲关系,投靠琅琊王司马道子门下。太元十年(385年),司马道子掌权之后,授秘书丞,...

顺治活到24岁就去世 顺治死因到底是什么

顺治活到24岁就去世 顺治死因到底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当我们回看我国历代王朝的是是非非,总会不禁感叹历史的伟大。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共经历十二代帝王,我们耳熟能详的便是康熙、雍正、乾隆,...

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北伐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没有主动出战

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北伐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没有主动出战

还不知道:三国时期,为何司马懿面对北伐的诸葛亮却始终不主动出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乱纷飞的年代之中,能否保住性命,本身就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情。尤其是在三国那个年代,群雄逐鹿,裂土分封的事情常见。但是在这个时代当中,能力出众者,几乎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曹...

孙权夺下荆州后为什么要杀关羽 孙权为何不留下关羽

孙权夺下荆州后为什么要杀关羽 孙权为何不留下关羽

还不知道:孙权拿到了荆州,还杀关羽有意义吗?为何不留着关羽做政治筹码?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一代名将关羽于麦城突围时,被东吴将领马忠抓获,随后被处死,《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以关羽的咖位,处...

主父偃有何过错,导致最终不得善终?

主父偃有何过错,导致最终不得善终?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主父偃在历史上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他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到了长安之后,他直接上疏汉武帝刘彻,...

后世是如何评价姜维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姜维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