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探索龚自珍诗作中的萧、剑意象,他是如何表达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26)170

在龚自珍的诗词中萧与剑的意象频繁出现,也经常同时出现、同时存在。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在现存龚自珍诗词中,写到箫、剑一方或二者并举的有四十多处。洪子俊以“侠骨幽情箫与剑”评价龚自珍诗词中的箫、剑意象。柳亚子也称赞自珍为“三百年来之一流,飞仙剑侠古无俦”。在龚自珍的诗词中,箫、剑意象包含着多重意蕴,是矛盾而又相融的一对意象。

探索龚自珍诗作中的萧、剑意象,他是如何表达的?

翻开中国古典诗歌的画卷,不难发现剑意象是其中亮丽的一笔。历代诗家词客常常借剑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曹植“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陶渊明“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王昌龄“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无一不是借剑抒发报效君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文人笔下,功业追求逐渐成了剑意象特有的文化内涵,龚自珍诗词中的剑意象无疑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成了其功业理想的寄托。此外,由于身处晚清的风云变幻之中,龚自珍诗词中的剑意象又被赋予了拯乱济世、变法图存的丰富内涵。

在龚自珍的诗词中,剑意象的表达功用大致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寄托建功立业、治国安邦的人生理想,一是抒发革旧图新、拯乱济世的豪情壮志。这不仅源于剑意象本身的文化意蕴,也是作家出身与所处时代共同作用的结果。

探索龚自珍诗作中的萧、剑意象,他是如何表达的?

龚氏为杭州望族,自高祖至自珍,历代为官,祖父、父亲和自珍,三世居京官百年。可以说,龚氏家族是一个读书入仕、诗礼传家的名门望族,在读书、科举、入仕这条道路上安排一生,成为龚氏家族的传统。加之儒家学问深甚的父亲龚丽正、作为文字学家的外公段玉裁以及喜欢吟诗写作的母亲段驯都引导自珍从小接受儒学为正统的传统文化,就使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自然而然扎根于其年幼的心灵中,并成为其终身奋斗的目标。望族的出身与儒学的影响让自珍自幼就勾画出理想的人生模式,即通过读书科举以入仕,通过入仕为官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

探索龚自珍诗作中的萧、剑意象,他是如何表达的?

这样的人生理想与豪情壮志正契合了剑意象特有的文化意蕴,因而,在其后来的诗词创作中,频繁地出现剑意象也就显得不足为奇。在涉世未深的龚自珍心中,读书入仕、建功立业是自己一生的追求,但入仕的坎坷经历让他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人民的疾苦,这使其建功立业的理想开始直面现实,进而幻化为革旧图新的豪情壮志。这一转变也使其诗词中剑意象的内涵发生了细微变化,由单纯的人生理想转变为变革制度的一腔豪情,由“少年击剑更吹箫”变成“恐万言书,千斤剑,一身难”。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值清王朝国势急遽衰落的时期内忧外患,矛盾重重。龚自珍异常清醒地认识到清王朝已进入它的“衰世”,看到了它内在的矛盾和危机。“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都是作者对当时没落形势的描写。“衰世”的危机让龚自珍燃起拯乱济世的热望,他认为“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因此吟出了“风雪衔杯罢,关山拭剑行”“匣中龙剑光,一鸣四壁静”的充满豪情的诗句。

剑意象特有的文化内涵为其出现在龚自珍诗词中提供了可能,而龚自珍的家庭出身和人生际遇则把这一可能变成了必然,加之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使龚自珍笔下剑意象的内涵由建功立业、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转向拯乱济世、变法图存的豪情壮志。

探索龚自珍诗作中的萧、剑意象,他是如何表达的?

在龚自珍的诗词中,剑意象往往与箫意象并举,但相对于剑意象而言,箫意象的内涵似乎更为丰富。纵观其诗词,箫意象的内涵大致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喻指知己灵箫,二是指文学创作,三是表达国势倾颓、怀才不遇的忧怨。

龚自珍在诗词创作中以其过人的才情为我们呈现了意蕴丰富的优美的箫意象,而这样的箫也使其作品表现出绵丽、哀艳的风格特征。箫意象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往往代表着缠绵悱恻的情怀,《尚书》中就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记载,王褒《洞箫赋》中描写箫音时也说:“翔风萧萧而径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声礚礚而澍渊。朝露清冷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龚自珍诗词中的箫意象在继承一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具体的内涵,即喻指灵箫。灵箫是清江浦的 *** ,与龚自珍相识于酒席上。

龚自珍多次在诗词中借箫喻写灵箫,如“青史他年凡点染,定公四纪遇灵箫”“何以功成文致之,携箫飞上羽琌阁”。这并非“凉薄无行”,而是作者对真情的尊重和珍惜。自珍以箫喻灵箫,叙写自己的绵绵深情,不仅使箫意象更加形象生动,也使作品中飘散着缕缕温情,呈现出绵邈的风格特征。

龚自珍不仅借箫写情,也以箫述志。诗礼传家的望族出身使其自幼就有赋诗为文的热望,这种热望也被写进箫意象之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来时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都是以箫象征文学创作。这并非作者的生搬硬套,而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诗、乐、舞三者结合是我国自古就有的文化传统。因而,作为乐器的箫化为自珍笔下文学创作的象征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探索龚自珍诗作中的萧、剑意象,他是如何表达的?

龚自珍用箫喻知己,写理想,也以箫诉忧怨。箫音悲凉幽咽,自古仕途和情场失意者,多借此表达自己的特殊感受。杜甫作《丽人行》,以“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还实要津”来状写箫音的凄怆哀怨;苏轼被贬黄州时,作《赤壁赋》,箫音被写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身处“衰世”而又郁郁不得志的龚自珍,也是以箫来叙写心中的忧怨。官僚地主家庭的出身,让他自幼受天恩祖德的思想熏陶,对封建王朝有着特殊的感情。

可这个王朝在当时已是摇摇欲坠。面对封建末世的倾颓,龚自珍表现出强烈的变革要求,但“花开不合阳春暮”,孤花生不逢时,空有一身才华而得不到重用,纵使满腔豪情也无法施展。对国势的忧,对当政者的怨,两者郁积在作者的胸中无法排解,最终只能是“去尚缠绵可付箫”,借凄美的箫浇胸中忧怨之块垒。对灵箫的深情,对文学创作的热望,以及内心深处无法排解的忧怨,使龚自珍笔下的箫意蕴丰富。

这是文化传使然,又是个人与时代、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结果。丰富的意蕴不仅让龚自珍的作品呈现出绵丽哀艳的特征,也为其作品营造了凄美的意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0/217338.html

“探索龚自珍诗作中的萧、剑意象,他是如何表达的?” 的相关文章

孟光:三国时期蜀汉大司农,个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三国时期蜀汉大司农,个性耿直,心直口快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是东汉太尉孟郁的族人,三国蜀汉大司农。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灵帝时为讲部吏。后因董卓之乱而逃入蜀,刘焉父子待其以宾客之礼。孟光博览群书,无所不读,尤其喜欢读三史,精通汉家旧典。喜欢春秋公羊传却嘲讽左氏春秋,来敏因此常常和孟光发生争论。刘备定益州...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后,太子妃郑氏是什么下场?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后,太子妃郑氏是什么下场?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隐太子”一般指的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以后,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取而代之,成了坐拥大唐江山第一人。称帝后的李世民对于死于自己手下的兄长也是心有愧疚和不忍,于是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

徐夫人:吴大帝孙权第二任妻子,她有着哪些事迹?

徐夫人:吴大帝孙权第二任妻子,她有着哪些事迹?

徐夫人,吴郡富春人,吴郡豪族徐琨之女,又称徐妃。在谢夫人卒后成为讨虏将军孙权第二任妻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无宠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废黜。除了吴主权徐夫人以外,其弟孙翊之妻亦姓徐。前者多称徐夫人或徐妃,后者则多称为徐氏。人物生平徐氏最初嫁予吴郡陆氏...

同样都是权臣又是后代篡位 曹操和司马懿有什么不同

同样都是权臣又是后代篡位 曹操和司马懿有什么不同

曹操和司马懿都是权臣秉政,子孙篡位,二人有何不同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和司马懿都是一代权臣,实际上的篡位者。子孙顺利登基。但二人在本质上根本不是同一个类型的人 。二人的道德都算不上高尚,对于曹操和司马懿这样的人来说。道德过于奢侈,成大事不...

六国后宫中的女人那么多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她们又是怎么处理的

六国后宫中的女人那么多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她们又是怎么处理的

还不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可六国后宫中的女人该何去何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前言: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巩固统治,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功绩流传千古。但有一件事情却让他很头疼,那就是六国后宫中的众多美女该如何处置呢?全部处死太过残忍,...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做大 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何要杀他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做大 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何要杀他

还不知道:嬴驷即位之后,为何要处死变法图强的商鞅,甚至将其尸体车裂?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初期,秦国国力弱小,时常遭受他国侵扰,为了改变这种面貌,秦孝公发求贤令,后商鞅入秦,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历经二十余年,方使秦国逐渐强大。然而,秦孝公去世之后,即位的...

张俭是什么人?辽圣宗为何会为他打开国库?

张俭是什么人?辽圣宗为何会为他打开国库?

在封建社会中,民间对好官称为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近3000年的封建历史中,不乏有弄权的宰相,这些人位极人臣,或仗着皇帝的宠信干预朝政,或利用手中的大权谋取私利。不过,除了这些让人诟病的奸臣之外,还有一些宰相清心寡欲,披肝沥胆,为国家和人民殚精竭虑,流芳后世。在古代,有一位...

商鞅作为秦国最大的功臣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被车裂的下场

商鞅作为秦国最大的功臣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被车裂的下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商鞅最后受车裂之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秦国的崛起归功于“商鞅变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将自己的法家思想贯彻到了治国之道上,让秦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商鞅是秦国的大功臣,但为什么最终他却落得车裂的下场呢?首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