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他们为何不选择其他思想?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26)210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经过深思熟虑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谏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变成了治国思想,自此之后,儒家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了主流思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什么要选择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核心统治思想?为什么不选择诸子百家中的其他思想呢?

实际上,古代统治者选择儒家思想,并不是从汉武帝开始,就一成不变的。而是经过了漫长了历史发展之后,经过时间的筛选,统治阶级发现,儒家思想最有利于统治国家,所以才选择了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他们为何不选择其他思想?

当然,这种说法,似乎也不太准确。真正准确的说法是,统治阶级选择了自己修改之后的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种思想,纷纷盛行于世。当时的各大诸侯国,选择的思想也截然不同。因为大家选择的治国思路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最后,选择法家思想的秦国,统一了天下,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但是,秦国因为法家思想而统一天下,却同样因为法家思想而亡国。法家思想过于强调法令的重要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因素。所以,在经过了一场秦末大乱,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之后,决定换一种思想治国,选择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汉朝最初的治国纲领。

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他们为何不选择其他思想?

刘邦去世后,在后来的几十年当中,汉朝依然延续了这种治国思想。但是,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使用道家思想作为核心治国理念的弊端,开始显现了出来。用道家思想治理国家,虽然可以保证平民受到的压迫相对较小,但却不利于中央集团。中央 *** 选择无为而治,就一定会导致统治末端无法深入到各地方。地方上的一些势力,很容易因此做大,和中央 *** 相互对立。

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个问题已经相当突出了。各地方的诸侯王,各有封地,俨然是一个个国中之国,随时都可能威胁到中央 *** 的统治。另外,平民阶层因为缺乏上升通道,很多人开始选择去做游侠,信奉墨家思想。游侠的存在,同样威胁到中央 *** 的统治。比如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游侠郭解,在当地堪称无冕之王,连朝廷任命的官员,都要听命于他。这些游侠的存在,对汉朝中央 *** 产生的威胁,其实丝毫不逊色于各地的诸侯王。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决定,修改之前汉朝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转而选择其他思想,作为汉朝的统治理念。当时在汉武帝面前,其实大体上只有四种思想,可以供他选择。这四种思想分别: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以及墨家思想。只有这四种思想,是相对完善,可以作为国家治国理念的思想。至于诸子百家的其他思想,都没有这个能力。

在这四种思想当中,道家思想正是之前汉朝选择的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法家思想是秦朝的统治思想,也存在很多问题。墨家思想就不用说了,作为游侠们推崇的思想,如果汉武帝选择了这种思想,很容易就会把自己给玩没了。

如此一来,汉武帝能够选择的,似乎也就只剩下儒家思想了。

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他们为何不选择其他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忠君爱国,如果大家都能这样想,那国家自然天下太平,再也不会有任何叛乱了。于是,在董仲舒的建议之下,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汉武帝选择的儒家思想,其实是经过修改之后的儒家思想,而不是原版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除了有强调‘忠君爱国’的部分之外,也有孟子提倡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对于这部分思想,统治阶级开始尽可能地将其进行切割。只强调忠君爱国的那一部分,而淘汰掉不利于自己统治的那一部分。

除此之外,后来的统治阶层,还将法家的思想与之相结合,做到了所谓的‘外儒内法’。对于平民阶层,统治阶层宣传要‘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而就统治阶层自身而言,则是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

这种治国的理念,成了后来上千年封建历史当中,绝大多数政权更高的选择模板。

汉朝之后,随着佛家学说开始传入中原,佛家学说成了统治阶级的一个新的选项。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外儒内法的思想方针,已经被证明是更好的统治思想,很少有政权会再去进行新的尝试,选择尝试以佛家思想作为自身的统治思想。

当然,很少,不意味着没有。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萧梁政权,就属于其中更具代表性的一个。南梁政权的开创者,梁武帝萧衍,就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梁武帝早年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其晚年开始沉迷于佛家思想,甚至多次出家,然后让国家出钱去寺庙赎回他这位皇帝。梁武帝晚年的时候,便想将佛家思想推行开来,作为萧梁政权的统治思想。在萧衍看来,佛家强调众生平等,如果真能够做到这一点,国家内部所有人全部平等的话,自然能够天下太平。

但是,萧衍忽视了一个问题:有人想要平等,就有人不想平等,总想着要高人一等。这样的人,是永远存在的。所以,萧衍晚年大肆推行佛家思想的结果,就是爆发了著名的‘侯景之乱’。不但搞得天下大乱,就连梁武帝本人,都被囚禁起来,活活饿死。

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他们为何不选择其他思想?

有了萧梁政权这个先例之后,后世的统治者,自然不会再去选佛家思想,而是会继续选择‘外儒内法’的政治思想了。

南北朝之后,到了隋朝时期,随着科举制的出现,儒家思想的地位,被进一步强化了。科举考试当中,考的就是儒家的学问。读书人想要入朝为官,也只能通过学习儒家的学问,学习忠君爱国那一套思想,才有机会在科举考试当中取得好成绩。到了这个阶段,统治阶层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力量,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修改,将其修改成最适合自己的样子。

再之后,到了宋朝时期,随着程颢、程颐、朱熹等大儒,对儒学进一步进行修改,创造出了所谓的理学。理学更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可以完美解释统治阶层的‘合法性’问题。所以到了元朝之后,理学开始成为统治阶级更好的选择。不但科举考试就考这些东西,而且还在社会上全方位地推行这种学说,禁锢平民们的思想,以期更好地进行通知。

从统治思想的演变历史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儒家思想被统治阶级选择,其实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管是统治阶层在进行选择,儒家学说因为自身的特性,也在不断对自身进行改良,使得自身更加适合统治阶层的需要。

所以,与其说是统治阶层选择了儒家学说,倒不如说是儒家学说‘适应’的统治阶层,从而被历代统治者所采纳,更为合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0/217454.html

“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他们为何不选择其他思想?” 的相关文章

赵胜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赵胜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赵胜,赵武灵王子,号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平原君赵胜是战国末期的赵国公子,辅佐赵惠文王与赵孝成王两代赵王,既把赵国推向强盛,也让赵国走向衰落,可以说见证了赵国由盛转衰的全过程。那么赵胜是如何辅佐赵王的一,喜招门客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

卢绾作为刘邦的铁哥们 卢绾为什么还会选择造反

卢绾作为刘邦的铁哥们 卢绾为什么还会选择造反

还不知道:刘邦哥们儿中的铁哥们儿卢绾,为什么会造反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卢绾谋反,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唇亡齿寒的危机感,二是对刘邦老婆吕雉的不信任。接下来,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其一,辰亡齿寒的危机感,让卢绾走上了造反之路。卢绾和刘邦不仅是同乡、...

曹丕和曹睿作为皇帝 两人寿命为什么那么短

曹丕和曹睿作为皇帝 两人寿命为什么那么短

对为什么曹丕、曹睿都如此短命?难道是有什么家族病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笑到最后的既不是霸气侧漏的曹操,也不是仁义之名满天下的刘备,更不是青年才俊孙权,而是前期没有太多表现的司马氏,通过一系列神操作篡了曹家的权,代魏立晋。司马氏之所以能篡权,很大一个因素...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魏忠贤本来是一介草民,混迹于街头,迷恋酒色,为了生计,他自己动手阉了自己,为的是能进宫混口饭吃。魏忠贤虽然不识字,但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挥刀自宫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进宫做一个太监。他22岁进宫,当时服侍的就是后来的明...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的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经会试考核,以78岁高龄的大儒刘三吾为主考的考官们选出贡士51名,均为南方考生。因此,大批北方落榜考生鸣冤告状,“科场舞弊”成为当时最大的话题。随后,朱元璋下诏彻查此事,经数日复核,调查组得...

周瑜为什么让诸葛亮造箭 要求造弓难道不行吗

周瑜为什么让诸葛亮造箭 要求造弓难道不行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草船借箭中,周瑜为何不要求诸葛亮打造十万支弓,而是十万支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当年你给周瑜当军师的话,周瑜可能会夸你一句:“你小子还真是个狗头军师,咋和我想的一样一样的呢?”如果在《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回答在水上作战需要的是弓箭,而周瑜这...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