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新朝存在的这十五内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28)190

新朝(9年1月15日—23年10月6日),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9年1月15日),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汉历寅正为丑正,改元始建国,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新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开启了魔幻的15年。

之所以说“魔幻”,是因为王莽新政几乎得罪了国内所有阶层,不准土地兼并不准买卖奴隶,得罪了地主豪强;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得罪了大商人;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农民,最后却是国家更狠的剥削农民;多次反腐,高标准道德整风运动,又得罪了官员阶层……而王莽新政的目的又是打造一个理想国,实现天下大同。简而言之,王莽目标无比高尚,但最后却几乎让所有人都利益受损。

对内魔幻,对外就更魔幻了。

王莽篡汉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 *** 地矛盾非常激烈,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旦夕存亡之际。于是,作为道德表率的王莽,得到扬雄(与司马相如齐名的汉赋家)、刘歆(刘向之子)等文人支持,本身又是外戚,家族势力极强,于是才能在天下支持下篡汉。天下人期望王莽能够解决问题,因此王莽篡汉不是享受,而是沉甸甸的重担压在他的小肩膀上。

按理说,想要解决西汉末年的严峻社会问题,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就必然要与外部异族保持一定和平,尽量别激怒外部势力,能不打的仗尽量就别打了,但王莽思路异于常人,认为“安内必先攘外”,先后向“万国”一一宣战,态度强硬的令人意外。

02

历史上新朝存在的这十五内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当时,外部势力主要有四个部分,即东北及朝鲜半岛、西域、西南地区、北部匈奴。

1,新朝建立后,高句丽叛变侵扰东北各郡,王莽派名将严尤出兵斩其王,但高句丽别种濊貊仍旧屡次寇边。在新朝时期,唯一的对外胜利就是严尤打败高句丽。

2,公元12年,西南夷的钩町(今云南广南一带)发生叛变,王莽屡次派兵讨伐,宁始将军廉丹率领的大军水土不服,数十年拖延未果,还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反叛。西汉时期,采取的是羁縻政策,让夷人治夷,名义上臣服汉朝,“以其故俗治,无赋税”。

3,公元16年,王莽派五威将王骏、李崇与郭钦等西征西域数十国,被焉耆率领姑墨、尉犁、危须等联军击溃,王骏被杀,西域与新朝断绝往来。

4,公元19年,王莽征发士兵三十万人,大举进攻匈奴。第二年强迫高句丽、乌桓出兵,两国皆不愿而叛变,西域地区也陆续叛新投匈。公元17年之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绿林军、赤眉军开始出现,国内乱成一团麻,但王莽却又向强敌匈奴宣战。

王莽先后向“万国”宣战,固然有异族羁傲不逊反复无常,但实际上部分原因又让人哭笑不得。

03

王莽认为,周朝得“中策”、汉朝得“下策”、秦朝是“无策”,所以没能解决好外部问题,王莽既然篡汉,背负天下期望,就要采取“上策”,以彻底解决外部问题,展现新朝新的风采。

何谓“上策”,学者汤怀先在《试论新莽时期的民族政策》中总结出四点:一是贿赂与引诱的怀柔政策,二是降王为侯的贬黜政策,三是内部瓦解的外交政策,四是武力威胁与军事打击的强硬政策。可见,王莽并非单纯强硬的莽夫,这四点政策互相配合慢慢实施下去,还真可能彻底解决外部问题,但王莽却不断搞出“幺蛾子”。

1,新朝建立后,为了宣示新朝的威德,王莽派使者四处出访,收回旧日汉朝授予外族的印绶,改受新朝的印绶,这是正常举动。但王莽把所封的王全都贬为侯,所用的玺改为章,将异族降级,这就引起了别人不满,导致西南夷钩町王及匈奴的叛变,西域诸国也逐渐与王莽破裂关系。

历史上新朝存在的这十五内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2,将异族降级还不够,王莽还给异族族名与首领名称更名。比如,匈奴单于本为囊知牙新,王莽派人携带重金,以“中国不得有二名”为由,劝说匈奴更改为单名,匈奴单于摄于新朝威势,于是更名为“知”,以示“慕从圣制”,但没过几年王莽又要求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又过了几年,王莽要求匈奴改名为“恭奴”,单于更名为“善于”等。无疑,这些明朝带有侮辱性质,让匈奴非常不满。

关于王莽为外部势力更名,最广为人知的是高句丽,被强迫更改为“下句丽”,此外国内还有涉及少数民族的地名也被一一更改,比如长沙国改为填(镇)蛮,陇西郡改为厌戎等等。总之,王莽仿佛希望通过儿戏般的更名,贬低对手,来实现对异族的压制或心理优势,但结果适得其反。

当然,西南夷、匈奴等反叛新朝,根本原因在于王莽操之过急,频繁插手其内部,威胁到了部分酋长的地位与利益,由此导致这些势力反叛。比如,改变羁縻政策想要直接管理西南夷,甚至直接杀其首领;在匈奴问题上,分化瓦解匈奴,直接参与匈奴内部权力斗争。

王莽对外如此强硬,原因非常高尚,即王莽的政治理想是“大一统”,真正让外部势力臣服,改变西汉时期实行的“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实现新朝真正一统天下的目标,同时做到西汉没有做到的事情,显示出新朝取代西汉的正确性。与王莽新政的出发点一样,都非常令人敬佩。

简而言之,在实际执行中,王莽操之过急、不顾国情、幺蛾子频出等等,导致对外政策的 *** ,不仅没能起到“四夷宾服”,“内华夏而外夷狄”,儒家提到的天下大同,反而是“四夷皆反”。内外交困时,王莽又不仅不顾国情,反而继续强硬到底,先后对周围势力一一宣战,典型的是软的不行就上硬的,关键还几乎都打了败仗,丢掉了西汉建立的“一汉敌五胡”的自信,最终成为新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因如此,现代史学家研究时指出王莽属于典型的书生意气、理想主义,目标很诱人,但执行一塌糊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0/217731.html

“历史上新朝存在的这十五内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的相关文章

朱权当初手里也是有数万精兵的 朱棣是怎么轻松解决的

朱权当初手里也是有数万精兵的 朱棣是怎么轻松解决的

朱权手握数万精兵,为何会被朱棣轻松搞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建文帝是历代帝王当中,一个实打实的反面教材,一登基不久就想着削藩,结果把自己给玩死了。燕王朱棣选择了风险最大的一种方式,成功夺得了皇位。在他的成皇之路上,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有他...

时溥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

时溥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

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和四年(884年),感化军节度使时溥斩杀黄巢,成为平定黄巢之乱的第一功臣,获封中书令、巨鹿郡王,可以说是名震天下,风光无两。然而仅过了不到十年,时溥就被宣武军节度使朱温逼...

朱祁钰都做了八年的皇帝 夺门之变为何能轻易被废

朱祁钰都做了八年的皇帝 夺门之变为何能轻易被废

还不知道:朱祁钰当了八年皇帝,为什么一场夺门之变就能轻易而举的废掉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祁钰,一个苦命的明君。被逼当皇帝,又被逼退位,一生都好似一个傀儡皇帝。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临危受命,硬着头皮做了一个可能会让自己背负上亡国之君恶名的皇帝。但是,当他勤勤恳...

王审琦是什么人?从滴酒不沾到酒量惊人发生了什么?

王审琦是什么人?从滴酒不沾到酒量惊人发生了什么?

王审琦是赵匡胤的义社兄弟,陈桥兵变的内应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审琦虽是武将但滴酒不沾,为何在赵匡胤向天祈祷后他就变得酒量惊人呢一,投靠郭威王审琦早年投军,在后汉大将郭威手下效力,因为性格敦厚朴实,为人稳重有谋略,还骁勇善战,所以很得郭威信任。乾祐元年(948年),河中节度使...

周遇吉是什么人?宁武被屠城时他是什么结局?

周遇吉是什么人?宁武被屠城时他是什么结局?

明朝末年,大厦将倾,崇祯帝呕心沥血,却也挡不住国家走向覆灭的步伐。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明史》:遇吉巷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大骂不屈。贼悬之高竿,丛射杀之,复脔其肉。这是“宁武屠城”时,《明史》记录的明末名将周遇吉的死前的英勇壮举。既然说到宁武屠...

刘备死后诸葛亮死都没有重用赵云 原因到底是什么

刘备死后诸葛亮死都没有重用赵云 原因到底是什么

还不知道:赵云如此勇猛,为何诸葛亮至死不重用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历史中,赵云是一个人气很高的将领,而且很多人都很喜欢他。在三国演义中这是一个白袍小将的形象,但是却一直没有真正的领兵打过仗。实际上真正的赵云也没有做过将军,一直是很平常的小官,类似于刘备的贴...

李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和谋士,大事小情董卓都要找李儒商量,可见李儒对董卓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汉献帝时,李傕推举李儒为侍中,但被献帝拒绝,后不知所踪。一、 董卓的左膀右臂和心腹董卓是汉末汉献帝时期的权臣,是他毒死少帝刘辩把献...

雍正上位后对好几个兄弟下手 雍正为什么要放过老十

雍正上位后对好几个兄弟下手 雍正为什么要放过老十

还不知道:雍正皇帝上台后,囚禁了好几个兄弟,为何只放过了老十?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放过老十胤?的目的,可谓是“心机重重”。康熙末年,一场声势浩大,且影响深远的“九子夺嫡”风波,让康熙皇帝的几个儿子,主动或是被迫地参与进来。最终,在经过激烈“角逐”后,皇四子胤...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