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历史上七夕节有哪些传说?与农耕文化又有何联系?

历史文化6年前 (2018-10-28)351

七夕节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节日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关于七夕,有诸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的美妙诗词,有“织女牛郎千年传说”的悲情和浪漫,更有“穿尽红丝几万条”的男耕女织的工作分工。本文从七夕的习俗,浅谈七夕和农耕文化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星座和传说: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节,指农历七月初七的这一天,因为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近些年,也有人称它为中国的情人节。关于七夕节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小雅·大东》中诗句记载:

历史上七夕节有哪些传说?与农耕文化又有何联系?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葙。

这是在中国的现有文献中,之一次出现“织女”和“牵牛”,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织女”和“牵牛”是两个不同的天文星体,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其中,星象文化是中国古老的一门学问,牛郎织女的故事由形象而来,能体现出在农耕社会,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关于牵牛和织女星,中国古籍中记载较多,《汉书·地理志》记载:

粤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

也就是说,古代,把牵牛星和织女星连成一气,作为天文上对星星的分野。

因为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文化,织女星和“织”联系起来,成为广大女子心中的神,很多女子因为想拥有一双织布的巧手,而祭拜织女星,织女星由此变成了“天线娘娘”“七星娘娘”,最后,演变为了“七仙女”。

七夕节,就不得不提到凄美的爱情故事,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实际上,这个故事最早来源于中国的“孝”文化,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刘向在《孝子传》中首度编纂董永的故事,在《搜神记》中有详细记载,在《二十四孝》中也有“董永卖身”。故事的大概是:孝子董永卖身葬父,感动了天上王母娘娘的小女儿七仙女,七仙女私自下凡,通过老牛的帮助,和董永喜结连理,两人男耕女织,辛勤劳动,还清债务,并且生了一双可爱的子女。后来惊动了王母娘娘,将七仙女抓回天宫,情急之下,老牛载着董永和孩子一路追赶,被王母娘娘用金簪划了一条银河阻隔。最后,每逢七月初七,董永和七仙女就被允许在鹊桥两岸相会。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是七夕节流传上最广的民间传说。

二、男耕女织:七夕节和传统的农耕文化

古代人类进入父系氏族之后,男女在社会劳动中分工逐渐分化,在农耕社会“男耕女织”更是千百年来不变的家庭分工模式。从董永和七仙女“男耕女织”,辛勤劳作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家庭协作模式,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并且,对瞻仰老人、抚养孩子,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方面,都有较为“正能量”的精神,因此这个故事流传千百年,经久不衰,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体验和美好愿望。著名的黄梅戏《天仙配》,也是在吟唱男耕女织的古代和谐生活。

历史上七夕节有哪些传说?与农耕文化又有何联系?

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把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比喻成农耕社会两种不同付出,产生了信仰。比方说,如果七夕这天晚上,银河的光亮昏暗,那说明秋天一定丰收。如果银河光亮太耀眼,则说明秋收的粮食要减产。

在古代的劳动分工中,女子要承担家庭中的纺织、缝补、绣花等工作,因此每到七夕晚上,女子们都会相继走出房门,来到星空之下,对着织女星默默祈祷,希望天上的织女能够眷顾,赐自己一双巧手。因此,才有“乞巧”一说。在唐诗《乞巧》中: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种“家家乞巧”的情形,体现了古代女子对于乞巧节的真诚期盼。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乞巧节对女子来说,不仅仅是“乞巧”了,他们除了祈求一双巧手之外,还把其他愿望一并说与织女听。例如,希望嫁一个好郎君、希望父母多福多寿、希望孩子平安快乐,希望上天能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容颜,希望风调雨顺等等。乞巧节的民俗因此便丰富起来。

三、七夕节独特的农耕民俗

七夕节的民俗多种多样,各地的风俗也不尽相同。例如,在黄土高原地区,流行栽种豆苗。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七夕的一些农耕习俗,最后再介绍栽种豆苗习俗。

1。穿花衣

在七夕这天,要给草人穿上花衣服,谓之“穿花衣”,称之为“巧姑”,象征纺织手艺精巧。

2。储七夕水

七夕据说是七仙女下凡的日子,河水充满灵气。在早晨鸡叫声响起时,各家都到河边去取水储存。据说七夕这天储存的能够“治疗百病”、“延年益寿”。

3。为牛庆生

牛是农耕社会中的主要生产力,有因为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中,老黄牛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一天被人称为“牛的生日”,很多地方的民俗会把牛角上挂上许多花朵,用来庆祝老牛的牺牲精神。

4。听悄悄话

七夕夜里,传说在瓜棚、葡萄架下,能够听到子女和牛郎相会时的悄悄话。这种习俗寄托了人们对忠贞爱情的仰慕之心。

5。栽种豆苗

历史上七夕节有哪些传说?与农耕文化又有何联系?

在古老的黄土高原,栽种豆苗是七夕的一个古老民俗。每逢七夕之夜,女子们便用一个小巧的陶盆,娶一盆清水,栽种豆苗,包括豌豆、绿豆等豆类。当然,也有麦子、青葱等其他作物。目的是要用七夕之水,将盆中的作物培养成苗,并且种植在土地里,谓之“种生”。也有一些民俗是“剪豆苗”,把长得最旺盛的豆苗用剪刀剪掉,预示这来年的丰收。但种豆苗,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定情信物。

假若女子有心上人,待豆苗长成,可送于如意郎君。这种古老的定情方式,不仅体现出了最古老的“耕织文化”,更能衬托出爱情的朴实和真诚。我若生活在古代,也定会送一盆豆苗与我的“董永”。

七夕的民俗有很多,以上介绍五种民俗,都是和农耕文明有关。这和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大致相同,都是在劳动人民长期探索中诞生的节日民俗。

四、七夕和农耕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七夕节,是乞巧的节日,是爱情的节日,更是农耕文明的节日。这个节日包含了“男耕女织”中每一个角色的美好期盼,七夕和农耕文化对我们有三点启示:

之一,七夕节文化源远流长,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流传甚广,这既体现出古代人民对于忠贞爱情的向往,更体现出中国传统的耕织文化。从七夕节,能够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古代的文明和耕织文化的交融。

第二,七夕节这天,女子“乞巧”,男子期盼丰收,其节日意义远远超出爱情范畴,体现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丰衣足食的热切期盼。从七夕节也能映射出,中国其他传统节日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关系,更能提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第三,七夕节民俗众多,大多涉及农耕文化。虽然如今到了工业化、信息化社会,但农耕文化带给人类的经验积累和升华,对当今仍有重大影响。

七夕节有着古老的农耕文明的痕迹,同时,形成诸多七夕民俗。借七夕节之际,祝愿广大劳动人民丰衣足食、祝愿劳动社会和谐繁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0/217743.html

“历史上七夕节有哪些传说?与农耕文化又有何联系?” 的相关文章

谢衡: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精通儒家,博物多闻

谢衡: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精通儒家,博物多闻

谢衡(240年~300年),字德平,陈郡阳夏人。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太保谢安祖父。精通儒家,博物多闻。晋武帝时期,担任国子博士,历任国子祭酒、散骑常侍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担任国子博士(《晋书》卷二十《礼志》中),惠帝元康元年(2...

在文学与政治方面,裴度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文学与政治方面,裴度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 ),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 ,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他支持宪宗削藩,因而与宰相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

历史上真实的瓦岗五虎是哪些人?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瓦岗五虎是哪些人?他们结局如何?

隋唐变换之际,英才辈出,各领风骚。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当然也没有所谓的“贾家(柳)楼”四十六友:比魏征还大二十三岁的屈突通,在隋文帝杨坚开皇十七年(597年)就已经当上了亲卫大都督,让他管魏征叫大哥,那得...

荀崧:曹魏太尉荀彧玄孙,志操清纯,雅好文学

荀崧:曹魏太尉荀彧玄孙,志操清纯,雅好文学

荀崧(262年—328年),字景猷,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晋大臣,著名学者,曹魏太尉荀彧玄孙、羽林右监荀頵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志操清纯,雅好文学,初为濮阳王司马允文学掾,累迁侍中、中护军。永嘉之乱后,监江北诸军事,遣兵进入洛阳修复帝陵,进爵舞阳县公,迁平南...

在政治和文学方面,曹植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政治和文学方面,曹植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

在古代,宣读圣旨的人是谁?真的是太监吗

在古代,宣读圣旨的人是谁?真的是太监吗

圣旨是皇权的代表,所以古代时的圣旨都制造的极为精美,并且还划分了等级。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相信各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便是在观看古装剧的时候,总是会看到一个太监那些皇帝的圣旨,去需要通报命令的地方宣读。但是,对此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了?太监的文化水平很高吗?对于太监这个身份,有很多...

历史上真实的孝恭仁皇后,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孝恭仁皇后,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孝恭仁皇后,姓乌雅氏,名玛琭,生于顺治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帝在位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一生有过很多红颜相伴,其中以他的三位皇后和惠宜德荣四妃最为有名。康熙帝子嗣众多,也因此在他的晚年出现了严重的夺嫡之争,纠结到最后,摆在康熙...

在古代女子衣服裙摆总是拖在地上却不害怕脏,是为什么?

在古代女子衣服裙摆总是拖在地上却不害怕脏,是为什么?

服装作为一种礼仪标志,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记忆,也就是一种文化。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现在很多人爱上了穿汉服这样的行为,尤其是一些对汉服痴迷的年轻人,甚至会直接穿着繁琐的汉服走在大街上,成为了路人瞩目的焦点。汉服虽然繁琐,但的确非常美观,也难怪受年轻人追捧。尤其是女装,那落地的裙摆,...

评论列表

李强
李强
2个月前 (10-07)

通过对七夕节的起源、传说以及与农耕文化的紧密联系的分析,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文章生动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美好愿景,男耕女织的文化模式在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乞巧节,不仅是对爱情的期盼和对幸福的追求更是对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的赞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