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因为赵括吗?事实真相如何?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03)210

众所周知,“长平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双方将领一共有四人,即赵国的大将廉颇和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秦国的将领则是王龁和白起。

关于这场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简答来说就是,秦国大军攻打赵国,赵国的老将廉颇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试图通过打持久战的方式来消耗秦军,从而达到不战自胜之目的。而秦军打不起持久战,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补给跟不上来,只能速战速决。

于是为了使赵军能够出城决战,秦军便采取了反间计,让赵王将大将廉颇换下去,让那个只懂得“纸上谈兵”的赵括当主帅。赵括上台之后,果然一改廉颇之前的战略,转守为攻,率领赵军出城与秦军决战,结果赵括战死,赵军全军覆没!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来看的话,那么导致长平之战的失败,首先之一责任人便是赵括,因为他的贸然出击,使得赵军大败。第二责任人便是赵王,因为他中了秦军的反间计,换下了大将廉颇,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可问题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赵括真的是导致长平之战失败的之一责任人吗?其实当你仔细回顾这场战争的话,你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因为赵括吗?事实真相如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秦国为什么会来攻打赵国!如果你熟悉这段历史的话,你会发现,实际上当时的秦国并没有攻打赵国的打算,它的主要目标是韩国。当时的韩国,国家实力骤减,已经从原来的一流国家变成现在的二三流国家了。

虽然当时韩国的土地很少,国家实力也不高,但却拥有一个战略地位很高的地方,它便是“上党”,这一地区还被称为是“天下之脊”,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不过此时的韩国似乎已经没有实力去保护这一战略要地了,而没有国家的保护,那么这一地区即便易守难攻,但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抵抗秦国大军几乎是不可能的。

按照韩国国君韩桓惠王的意思,既然上党已经孤悬于国外了,那么干脆就投降秦国,这样还可以保证其当地军民的安全。

但对于上党的军民来说,他们深知秦国暴政,当然不能同意,于是便转而投降了赵国,这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个靠山。对于赵国本身来说,上党军民投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国土面积,还能增长国家实力,何乐而不为呢?

而这个时候,秦国就不干了,自己辛辛苦苦出兵征讨韩国,好不容易到嘴的肥肉,就这样被赵国夺去了,心里自然不好受,于是便转而发兵攻打赵国。

面对秦军大军压境,赵国只能是兵来将挡了,随即便派遣大将廉颇前去应战!

但是这里我们注意了,廉颇在接到命令后,并没有就此固守不战,而是主动发起进攻,只可惜三战三败,随后廉颇才改变战略,转攻为守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廉颇并不是一上来就直接防守,而是在打不赢之后才转为防守的!

而在我们先前熟知的版本中,总是说廉颇善于用兵(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考虑到秦军战线太长,后勤补给难以支撑,只要打持久战,就一定会拖垮秦军,最后也就能不战而胜了。

可真的是这样吗?实际上也不是,这样的持久战,最后拖垮的并不是秦军,而是赵军。为何呢?

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大增,国富民强,水利设施健全,粮草运输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相比之下的赵国则不然,赵国的实力比起秦国来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因此长期拖下去,最终只能将赵国拖垮。后来赵王派遣使者前往秦国议和就是更好的说明!

而就在赵国前来议和后,秦国便决定使用反间计,将廉颇换下去,换赵括上来。于是便派遣间谍在赵国广散谣言,说秦国不怕廉颇,只怕赵括。赵王果然中计,随即便换下了廉颇,换上了赵括。

看到这里我们也许会说了,这赵王也太愚蠢了吧,难道不知道这是秦国使的反间计吗?居然这么轻易的就相信了?其实事情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因为赵括吗?事实真相如何?

实际上早在秦国间谍散布谣言之前,赵王就对廉颇非常不满了。至于不满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此时的赵国已经支撑不下去了,如果再不速战速决,那么国家迟早要被拖垮的。因此对于赵王来说,现在就是要一决胜负,而不是继续坚守,特别是在议和失败之后,更加坚定了他速战速决的想法。

不过鉴于廉颇资格老,在朝中人脉广,威信重,况且秦国也没有攻进来,因此赵王也拿他没办法。等到秦国的反间计一来,便促使和坚定了他换将的想法,而少年成名的赵括便成了赵王的目标!

于是,不管大臣们如何劝诫,赵王还是执意要将廉颇换下来。最终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赵括上任后便一改老廉颇的坚守不战的战略,转守为攻,与秦军展开了决战,而这当然也是赵王想看到的结果,不过在此时,秦国也将大将王龁换成了白起。从统帅的实力来看,赵括和白起完全是不对等的,因此一上来就被白起吊打,最后赵国四十万大军被坑杀,全军覆没!

不过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了,赵国更大的失误并非是在于换上去的赵括是不是只会纸上谈兵,而主要在于将廉颇换成赵括这一举动,就是在给外界说明,赵国要开始转守为攻了!

而秦国此时虽然也临时换将,但这一过程却是完全保密的,并且将国内的生力军都开赴到了前线,而这些都是赵括所不知道的。与其说秦国临时更改战略部署是针对赵括的,还不如说是针对赵国转守为攻这一动作的。所以就在赵括制定作战计划,规划作战部署的时候,白起便相应地制定出了“诱捕计划”。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战争的过程实际上非常简单:赵括率领主力部队进攻,白起先假装战败而逃,然后率军切断赵军的退路,将赵军围困了四十天,等到赵军弹尽粮绝,赵括战死,这场战役正式宣告结束。

所以这样看来的话,你还会认为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造成的吗?

所以总的来说,赵军的失败,究其根本还是没有一个统一贯彻的战略目标,赵国在战争前后所做的很多重要的决定基本上都属于“应激反应”。首先来说,一开始上党投降,赵国为了贪图利益而将其收入囊中,并以为即便秦国来攻也不过是一场小规模的战役而已。所以,廉颇最初也只是在长平做了简单的防守而已。

等到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赵王感觉支撑不下去了,于是便开始让使者前去秦国求和。这也就等于告诉自己的敌人,自己打不赢了,还是求和算了!

等到后来,赵王看求和不成,加上秦军散布谣言,使反间计,于是又开始临阵换将,改变原来的作战方略,最终致使全军覆没。

所以,赵国的失败,并非是败于纸上谈兵的赵括,而是败于赵国自始至终都没能统一贯彻战略目标,对其一变再变,最终致使失败!

而相比之下的秦国,其战略目标十分明确。要知道,实际上早在长平之战以前,秦国就已经做好了随时打全面战争的准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经济上有了很好保障。此外,秦国的战争动员也做得非常之好,不说别的,就拿此次对抗赵括来说,秦国就动员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因此可想而知,秦国对于这场战争的重视程度。

反观赵国则不然,在赵国国君眼中,长平之战不过就是一场争夺利益的战争而已。所以说,这场战争在还没有开打之前,其结果就已经是一目了然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1/218843.html

“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因为赵括吗?事实真相如何?” 的相关文章

杜重威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杜重威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后晋是五代第三个政权,石敬瑭所建立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杜重威是后晋的重要将领,也是后晋的皇亲,长期驻守后晋北方,对抗辽军。但杜重威在率军伐辽时却投降辽军,灭亡后晋。那么杜重威为何额背叛后晋呢一,跟随石敬塘杜重威出身武将世家,因此早年从军,担任后...

作为蜀汉的丞相,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有多少私人财产?

作为蜀汉的丞相,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有多少私人财产?

作为蜀汉的丞相,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有多少私人财产?根据记载,他有桑树八百株、田地十五顷,这个程度也不算什么大富豪,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先秦时的孟子就提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在同样这篇文章里,孟子还提出“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可见这并不是...

永历帝为何会死在吴三桂手上?真相是什么?

永历帝为何会死在吴三桂手上?真相是什么?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顺治元年(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朝,并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被封为平西王,随后引八旗铁骑入关南下,横扫长江以南半壁江山。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进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

简雍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简雍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简雍,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备手下谋士很多,最著名的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其他的还有孙乾、糜竺、简雍等人,在刘备的谋士中,有一个人在刘备面前都表现的很随便,但是,却独怕诸葛亮,对诸葛亮毕恭毕敬,这个人是谁呢?他是刘备的谋士简雍,简雍...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要杀曹爽三族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要杀曹爽三族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为何一定要将曹爽诛灭三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249年,曹爽被司马懿灭三族,曹爽大骂道:“司马懿,你这个大骗子,骗我交出兵权却要灭我三族。都怪我太过天真,悔不听桓范之言落到如此下场!”话音一落,刽子手手起刀落,曹爽瞬间身首分离...

张温: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为何遭到孙权忌恨?

张温: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为何遭到孙权忌恨?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

三国时期刘备的身份是什么 刘备是冒用汉室后裔的身份吗

三国时期刘备的身份是什么 刘备是冒用汉室后裔的身份吗

对三国时期,刘备有可能冒用汉室后裔的身份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刘备,很多人都会提起一句刘皇叔。而之所以称刘备是刘皇叔,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投靠曹操后,被曹操带到了许都,见到了汉室最后的帝王汉献帝,而汉献帝听闻刘备是汉室后裔后十分高兴,于是让人查了...

历史上的张飞是什么样的 张飞真的是一个美男子吗

历史上的张飞是什么样的 张飞真的是一个美男子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飞其实是个美男子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张飞算是非常受欢迎的三国人物,可我们对于张飞的印象,就是一个智力极低,但武力极高的大老粗。个性直接喜爱喝酒,外表以今天来看,大概就是一个莽夫的样子吧。但正史当中的张飞真的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吗?怎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