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蜀国最终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06)190

三分天下之后,中国的格局就已经基本形成,但是曹操占据着最为富庶的北方,掌管着众多交通要道,如果放任不管,其他两国的灭亡是必然的。

一部《三国演义》造就了无数英雄,读起来令人酣畅淋漓,欲罢不能!但《三国演义》与史实出入很大,那我们要怎样真实正确的看待三国呢?今天,三国君与你一同探索蜀国灭亡之谜。

历史上蜀国最终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毛宗岗曾评价《三国演义》说三国中有三绝,其中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鲁迅先生也曾说,刘备之德近似伪,诸葛之智近似妖,《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现象可见一斑,三国君认为要看清蜀国,首先要从老罗先生的这种观念中跳出来,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改变诸葛亮,后主刘禅的看法!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 *** 杰地灵,出现了的武将,如五虎上将(羽,飞,云,超,忠)这些顶尖武将,后续又有羽之子关兴,关索,飞之子张苞等不亚于其父的猛将,至于一,二,三流武将如魏延,廖化,吴兰,马岱,王平,吴班等等数不胜数,而文臣呢?四英如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还有什么法正,马良,许靖等等,这么一个人才济济的国家为什么会最终走向灭亡呢?三国君认为是主帅不合!

诸位看官可能觉得三国君说的有点狭隘了!一个国家的灭亡是各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怎么可能就只因为主帅不合四个字呢?唉!你先别急,等三国君细细为你道来。

(图)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

蜀国走下坡路分为三个时期,之一是从蜀汉地盘确立之后到先帝驾崩,第二是从后主登基到孔明逝世,第三自然一直续到蜀灭了。

先说之一时期,说到这,就不得不说说,蜀汉这群人物的积聚所用来维系的东西是什么了?是什么呢?是义,刘备帅七十万大军,倾国之力去攻打孙吴以报杀弟之仇就是更好的体现,与其说蜀汉是一个国家,其实跟绿林好汉没有什么两样,处处兄弟义薄云天,而这种观念与诸葛亮的治国之法是不一样的,诸葛亮是真正的想把这个国家带上正轨,让他走一个国家的道路,这与刘备,关羽的本质是不相同的,说完这个咱们来挑几个历史事件说说,

之一,关羽之死,武圣关羽字云长,可谓是三国中为数几个文武双全的人,他有一个特别的优点,也是缺点,义薄云天!这是诸葛亮所最看不惯的地方,关羽的义是小义,完全出自个人,而诸葛亮所需要的是大义,要上升到国家程度,而且关羽生性自傲!从三顾茅庐时就不服诸葛亮,这两人看似协和,其实内心中都看不起彼此。有了这个前提,咱再看看关羽之死,孙曹连合,这诸葛亮之一个出的什么计呢?让关羽去打樊城,虽说这关羽原先还水淹七军,大败曹操五将之一的于禁,然而毕竟三分天下中曹魏做大,蜀汉与孙吴比较弱,现在强弱联合,作为其中一弱,不思防守,却却去进攻!这里面难免有诸葛亮想要铲除关羽的成分!

第二,先帝伐吴,诸葛亮是三军统帅,而刘备也是帝王,让业余的帝王攻占,而让专业的统帅守家,这似乎有点闹笑话了,其实不然!这是必然结果,刘备用来维系人心的是小义,而诸葛亮的是大义,诸葛亮可以说从头至尾就不想着攻吴,攻吴在战略上来说是极其错误的决定,一大两小,两小要想生存,必然要联盟,这也是蜀汉孙吴原先的状态,而现在先帝却要想直接撕破脸皮,举国之战,这是诸葛亮万万不能允许的,所以,诸葛亮不是要在汉中守家,而是在闹别扭,在赌气,不过就算是诸葛亮亲征!且最终取得胜利!也是只会加速三国的统一,因为对于两只受伤的老虎,即使加在一起,也是比不过狮子的!

这里我们给白帝城托孤给一个特写。《三国志》中记载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刘玄德死之前仍不忘用义来拴住诸葛亮,诸葛亮虽不同意刘备的这种治国之法,但发生在自己身上,小圈子里他还是接受了!可见刘备的这种治国之法还是有一定的可选之处!

历史上蜀国最终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图)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

再说第二时期,这是就得说说扶不起的阿斗中的这个阿斗了!在《三国演义》中,刘禅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胆小懦弱,没有一点帝王之风,这可以说是君王史上更大的冤案!

这刘备有四子,老大刘封,是义子,皇位自然与他无缘,老二就是刘禅,老三鲁王刘永,老三甘陵王刘理,这三个中为何要选刘禅呢?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是长子,当然这并不是全部,三国时嫡长子继承制并不是很看重,像孙策死后,将位置给了他弟弟孙权,由此看来,后主登基不仅仅因为他是长子,是因为诸葛亮,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可见刘禅并不是《三国演义》中的那种形象,事实上在历史上,他是一位还算说的过去的帝王。

刘禅在位时“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由这些只言片语也可看出,他至少在执政方面很有能力,而且他胸怀宽广,礼贤下士!那为什么这样的君主最终还是没有避免亡国的命运呢?还是因为主帅不合。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一辈子倾向于北伐,最终还死在北伐的的路上。 而刘禅呢?他倾向于修身养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运粮困难是北伐的一大阻碍!虽然诸葛亮造出了木牛流马(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木牛流马那样牛逼!拒考证,类似于现在的手推车,不过轮子不是圆的!)这样牛逼的运输工具!但毕竟还是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可是一重大问题!

诸葛亮之所以一生致力于北伐!是因为蜀国人口,经济相比曹魏,孙吴太少,他害怕在两者休生养息之后,他难以完成兴复汉室的重任。难以完成先帝托孤的重任!而蜀地的结构本来就不适合作为图谋天下的地方。虽然有天府之国之称。但不与秦塞通人烟的结构限制了它扩充天下的潜力!所以,刘禅的方针是正确的,他能够当一个好的守业之主!

蜀地易守难攻,咱来看看邓艾的灭蜀之战!“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诸葛亮曾在阴平道出口处布置过一座有五千人的营寨,当时邓艾凯叹说有一千兵马!吾等俱死也!可见蜀汉真的应该防守,而非北伐!虽不得统一中国,但保全自己不在话下,刘禅看透了这一点,然而,诸葛亮权势浩大,虽然没有僭越之心!但刘禅的主张并不能施行!以至空费国力物力!

然后就是第三时期了!这里需要提到与三国君同乡的甘肃天水人姜维姜伯约,他和诸葛亮亦师亦友,是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

姜维充分的肯定了诸葛亮的策略,以至在诸葛六出岐山之后又有了他的九伐中原。姜维不如诸葛!诸葛做不到的,他自然也做不到!自然也受不到刘禅的大力支持,此时的刘禅虽然撤销了丞相这个职位。(此不再设置丞相一职,而是由二人分担其责,且还不是简单的一分为二,而是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行政,兼管军事,费袆为大将军,主管军事,兼管行政。使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强化了君权,结束了“事无巨细皆取决于丞相”的尴尬局面!但依旧没能阻止姜维的进攻,这时就体现出了蜀汉束缚人心之义的诟病!因为父亲的话,刘禅不与诸葛撕逼,又由于诸葛相父,刘禅不与姜维撕逼!以至最后宠幸宦官黄皓,逐渐走上了真正的灭亡之路!

刘禅被俘之后封为安乐公,传出了“此间乐,不思蜀”的所谓人间“笑谈”,但三国君认为这真是他的聪明之处,就是这句话让他成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善终的亡国之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1/219239.html

“历史上蜀国最终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承认元朝的合法性有何好吃?朱元璋为何这么做?

承认元朝的合法性有何好吃?朱元璋为何这么做?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年号“洪武”。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国,八月,在徐达大军威逼下的元顺帝逃离大都(北京),元朝在关内的统治结束,明朝接替。元朝统治中国大地近百年,其统治手段难说温和,这从元朝完成统一后仅仅七十余年(从南宋灭...

刘胤:东晋官员、将领,官位提高后日益骄横、不问政事

刘胤:东晋官员、将领,官位提高后日益骄横、不问政事

刘胤(281年-330年1月29日),字承胤,东莱掖县人,汉高祖刘邦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之 ,晋朝官员、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胤容貌俊美,性格豁达,善交豪杰,深得士人仰慕。八王之乱时,刘胤欲到辽东避乱,途经幽州时,幽州刺史王浚挽留并表任他为渤海太守。刘胤后...

程咬金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程咬金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程咬金,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655年:武则天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公元656年:程咬金挂帅西征,因为贻误战机,杀降取财,被罢官;虽然随后起用为岐州刺史,但程咬金上表“乞骸骨”,请求辞官;公元660年:李治重病,武则天开始替李...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你真的了解三国二十四名将中的张绣,在三国演义中,到底属于什么水平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二十四名将》是民间流传的一首串联三国名将人名的打油诗。诗中有一句“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将张绣和颜良、文丑并列,同居二十四名将之列。说起来在《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虽然最大的作用...

韩信当初手握重兵 韩信为何没有造反

韩信当初手握重兵 韩信为何没有造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手握重兵的韩信,为何不起兵反叛刘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至少有两次反叛刘邦的机会,第一次是刘邦跟项羽对峙于鸿沟之时,第二次是钟离昧逃到楚国之时,当时的韩信为楚王,第一次韩信压根就没有反叛的想法,只是想趁机从刘邦那里捞点好处。第二次的韩信是有那么点心...

历史上重耳的一生都有哪些妻子?

历史上重耳的一生都有哪些妻子?

晋文公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重耳的童年和少年都过得非常幸福。他好读书,也好结交士人,生活别提多平静了。不过,当重耳长大后,年老昏聩的晋献公,竟在小老婆骊姬的蛊惑下,引发了骊姬之乱。申生自杀后,重耳也深受其害,万不得已,只得亡命...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成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授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不顾朝令,前往奔丧。...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