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战国时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养活那么多的军队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06)12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战国七雄军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翻阅史书,常常可以看到参战总人数高达数十上百万的大型战争,特别是在战国末期,七国的争霸动辄数十上百万。

例如,在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中,赵军40万,秦灭楚之战先20万后60万,并且这些数字并非是虚构的,都是在史书当中有明确记载的。

战国时期的总人口大概在2500万到3000万之间,这么点人口怎么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军队规模,令人十分疑惑。

两千多年过去,我们也无从得知古人就进行战役记载时,是否刻意夸大数字。但我们可以从战国时期最为强盛的几个国家入手,推测出他们的“养兵能力”,看看以七国的人口到底能养多少兵?

战国时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养活那么多的军队的

一、农业发达、土地肥沃的赵国

“养兵能力”取决于人口、粮食和财力,这三者都具备了,一个国家的军队数量自然就上去了。那么以战国时期的物产水平,真的可以支撑起这么庞大的军队规模吗,战国七雄又能常年保持多少军队呢?

首先,我们来谈谈魏国。魏国与周围国家犬牙交错地接壤,其领土较为分散,主要部分在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其余分散在临近省份。魏国四周与秦、楚、齐等强国相邻,处于他们的中间,很容易被围攻,是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地

但魏国在魏文侯时代的军事实力远远强于其他六国,纵横百年无敌手。

那一时期,魏国四面出击,向南进攻,夺其重要领地,向北发动大军,令中山国就此灭亡,向东,打败齐国,向西,重创秦国,从而占据河西地区战略要地。魏国之所以能如此强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魏国的“养兵能力”很强。

魏国地处中原腹地,这里自古便是先民的聚居之地,土地十分肥沃,农业发达。战国初期,西门豹独出心裁,开凿了灌溉沟渠,从漳河引水入邺城,将周围缺乏灌溉水源的田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令邺城逐渐富庶起来。

西门豹在邺城取得的成功,令魏国当政者看到了兴修水利的好处,遂在全国范围内大兴水利。这一做法极大地改良了魏国的水土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又使中原地区的河流连成一片,便利了中原地区的交通。

在那一时期,魏国还任命李悝主持变法,使因兴修水利而优越起来的物质条件得到充分的应用。他的“尽地力之教”充分利用了魏国的土地,缓解了魏国地少人多的矛盾,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上,他主张由国家来调控粮食价格,避免了商人恶意压低粮食价格,保护农民利益。

战国时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养活那么多的军队的

大兴水利使魏国的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大增加,改革变法又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两者叠加在一起,使得魏国的粮食产量大大增加,极大丰富了魏国的物质条件,使其在战国初期逐渐强大起来。

但是受限于国土面积不大,魏国的人口总数也一直没能上去,只有不到300万。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奈何人口不足,“养兵能力”便严重限制。因此魏国的作战部队在巅峰时期也只有五六十万,根本不能与它的地位相匹配。

而且魏国地处中原,是战国中后期连年累月的兼并战争的主要战场。战争造成了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破坏。

同时,随着魏国在与他国交战中不断失败,土地被周围的秦国等强国侵占,国土面积不断缩小。这使得魏国所能调用的经济资源越来越少,本就不强的“养兵能力”也逐渐下降,很快就失去了争霸的能力。

二、地广人众的赵国

在三家分晋之后,赵国继承了晋国北部领土。在那一时期,赵国军事实力很弱,甚至得依靠魏、赵两国帮忙,才能保全自身。

但是后来三国关系变差,赵国便只能独自应对强敌。在赵国的周围,散布着秦、韩、魏、卫、齐、燕、中山等国,还有一些实力不可小觑的蛮夷部落,地缘战略环境十分险恶。

特别是秦、魏两国,看赵国实力不强,经常对其进行军事入侵。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赵武灵王时代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命令军队穿着胡人服饰,学习胡人骑射的战斗技术,从而使赵军的战斗力有了较大提高。到了战国末期,赵国已经发展成为北方地区的一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

战国时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养活那么多的军队的

苏秦就曾对赵王说“秦之所畏害于天下者,莫如赵”,在当时天下人的眼中,只有赵国可以与秦国相提并论。究其原因,是因为赵国的拥有强大的“养兵能力”。

在赵武灵王改革不久后,赵国便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在随后的对外战争中,赵国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很快便攻取了中山国和大片胡地。

此后,赵国疆域更加广大,而且这些所夺取的土地,都十分适宜耕作。例如,原属于胡地的河套平原,土地肥沃,适宜于农耕,并且还产战马,使赵国成为了战国时期少数几个拥有产马地的国家。

此外,赵国疆土内的华北平原和山西大同、太原等盆地也适宜于农业生产,尤其是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沃野千里,河网密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更好地带,这些肥沃的土地令赵国的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战国时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养活那么多的军队的

赵国冶铁技术也比较发达,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农业生产的发展,自然也促使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起来,再加上赵国处于北方和中原地区沟通交流的枢纽地区。因此,各地大小城市成为商业中心。赵都邯郸就是战国时规模较大较繁荣的商业城市之一。

到了战国末期,赵国同时拥有广阔的土地,发达的农业以及繁荣的商业,人口慢慢就多起来了。据史料记载,战国末期,赵国的总人口大概在300万到350万之间,按照当时五人养一兵的惯例,赵国常备军队总量大概有60万人左右。

赵国的军队规模,在七国当中是数一数二的。因此苏秦才会认为,只有赵国才能与秦国相匹敌。但是即使是如此强盛的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却因为主帅无能,累及三军,被坑杀了40万,自此无力与秦国相争。

战国时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养活那么多的军队的

虽然在后续的秦赵之战中,赵国又拉出了数十万大军,但是这些军队都是由老弱病残组成的,战斗力根本没办法与秦军相提并论,最终被秦国成功兼并。

那么秦国又是如何能凭借一国之力,成功一统华夏呢?

三、国力强盛的秦国

在战国初期,秦国偏居西垂,政治经济比较落后,军事实力比中原诸国弱,经常受到中原诸国的侵扰,丢失了大片领土。

秦孝公即位后,苦于国家积弱,遂决定励精图治,任命商鞅进行变法。这次变法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也使秦国的“养兵能力”大大增强。其中对提升军队数量最有帮助的有以下几条。

首先是实行法治,在秦国范围内,树立法律尊严,同时也强化了国家威信,令臣民按令行事。这一改革,秦国在战时可以调配更多的人口,补充进军队,极大的扩充了兵源。

战国时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养活那么多的军队的

其次是实行军功爵制度,这条措施使得广大士兵靠自己的战绩,就有做官封爵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百姓参与战事的热情。最后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秦国地处西疆,地广人稀,荒地较多,这一措施使得大片荒地被开垦,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军队后勤保障充足,为其军事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些主要措施对秦国实现富国强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变法之后,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有了极大提高,很快就灭掉了巴、蜀政权,成功占据了巴、蜀平原。

变法之后,秦国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利灌溉设施,也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秦昭王时的蜀郡守李冰,他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既免除了水灾的泛滥,又便利了灌溉和航运。战国晚期秦修筑的郑国渠,使关中成为沃野千里的膏腴之地。

战国时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养活那么多的军队的

此时的秦国,拥有领先的耕种技术、先进的军事制度,良好的兵员素质,综合实力已经大大超越了其余六国。特别是前文提到的关中、巴蜀这些地区社会安定、战事较少、经济发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成为秦国在战国中后期兵员补充和后勤补给的重要基地,极大提高了秦国的养兵能力。

到了战国后期,秦国已经成为一个土地广阔、农业发达、经济繁荣的强大国度,总人口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00万,其余六国总人口加起来也只比秦国多一点点。在这时,秦国可以调动的军队数量已经在百万以上。实力远超其他六国。

四、战国有多少兵?

上面所介绍的三个国家,在战国时期都曾称霸一时,他们在巅峰时期,军队总数都在五六十万以上,可见史书上所记载的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战争并非是夸张虚构的。

在战国这个混乱动荡、战争频繁的年代,强大的军事实力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唯一办法,各国无不在努力提高“养兵能力”,增加军队数量。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平均每五个百姓,就要供养一名兵卒。

战国时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养活那么多的军队的

战国的军队数量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按照战国时期总人口在2500万到3000万之间计算,战国时期的军队数量大概在450万到500万之间。

此外,在战国时期,战争规模一般都很大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各国之间的战斗基本都是冲着灭掉对方的目的去的。他们之间的战斗是名副其实的“灭国之战”,必须尽全力去战斗。因此,当时一场大战下来,参战国的军事实力就会有很大的起伏,要么实力一落千丈,要么一飞冲天。

战国时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养活那么多的军队的

因此,史书所记载的战国七雄之间的战斗规模,与现实情况并不会相距太远,这是由当时特殊的历史情况所造成的。正所谓大争之世,各国恨不得“全民皆兵”,满城带甲。因此数十万,上百万的战斗也是可以理解。

参考资料:《试析战国养兵问题》,钟立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1/219301.html

“战国时期人口有多少人 七雄是如何养活那么多的军队的”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曾公亮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曾公亮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同平...

杨奥妃:北魏时期皇后,她与元愉的故事令人惋惜

杨奥妃:北魏时期皇后,她与元愉的故事令人惋惜

在古代,皇后这个位置是很多女性想要得到的,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是最尊贵的女人,受人敬仰。但皇后其实并不好当,很多皇后的经历与遭遇是大家想象不到的艰难。接下来要说的文景皇后杨婉瀴,她与元愉的故事非常令人惋惜。文景皇后,本姓杨,名奥妃,字婉瀴,是东郡人。元愉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三个儿子,十岁时被父亲封为京...

简雍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简雍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简雍,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备手下谋士很多,最著名的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其他的还有孙乾、糜竺、简雍等人,在刘备的谋士中,有一个人在刘备面前都表现的很随便,但是,却独怕诸葛亮,对诸葛亮毕恭毕敬,这个人是谁呢?他是刘备的谋士简雍,简雍...

曹丕篡位刘协下台 刘协后面为何不去投奔刘备

曹丕篡位刘协下台 刘协后面为何不去投奔刘备

对曹丕篡汉后,刘协为何不投靠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0年,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曹魏政权。曹丕通过“禅让”这样一种远古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交接。王莽篡权不被历代所承认,曹丕接受禅让,则成为此后改朝换代的一种主要方式。曹丕通过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完...

诸葛亮被封侯的原因是什么 刘备为何托孤给他

诸葛亮被封侯的原因是什么 刘备为何托孤给他

章武三年,刘备在永安病危,从成都把诸葛亮召来,托付自己的身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如果我的儿子值得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实在资质太差不足以辅佐,你就自己做君主吧。”诸葛亮哭着说道:“臣一定竭尽全力,忠贞侍奉,到死为止。”刘备临终时,把鲁王叫过来对...

司马懿在夺权时曹魏忠臣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没有站出来反对

司马懿在夺权时曹魏忠臣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没有站出来反对

曹操打仗打了十几年,可以说江山都是自己打下来的,曹操还活着的时候,提拔了无数的忠臣,他们对曹操基本没有什么异心,在司马懿夺权的时候,受过曹魏恩惠的人,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反对呢?司马氏一族一开始也只是曹家的殿下之臣,他是如何夺取政权,又是如何避免了一场因夺权而引起的动乱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

朱祁钰夺取朱祁镇的皇位后 朱祁钰为何没有杀他

朱祁钰夺取朱祁镇的皇位后 朱祁钰为何没有杀他

朱祁钰夺了哥哥的皇位后,为什么不杀了自己的哥哥朱祁镇?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人云“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朱祁钰至死也不会想到,因为自己的那几个念头,放了朱祁镇一条生路,会让自己的结局那么的悲惨,以至于自己死不瞑目,死后,还被自己的哥哥将自己...

三国时期的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孙权对他们有何评价?

三国时期的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孙权对他们有何评价?

吴国,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一顶一的英杰之才,为孙权坐断东南与曹刘相抗贡献了很多。那么在孙权心目中,他对于周瑜、鲁肃、吕蒙是如何评价的呢,谁的地位最高?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