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当初为什么不愿意称帝 曹操是不愿意还是不敢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不称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为曹操手里有最多的资源,且心机城府过人,一切从实际角度出发,像极了出色的商人。所以,许多历史爱好者都喜欢称其为“曹老板”。
曹老板的人生,始终在朝着帝王的方向努力。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他曾距离皇位仅有一步之遥,可他却始终没有迈出最后一步,将机会留给了后代。
在建安元年以前,曹老板的事业还未出现任何曙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未来的前程铺路。
建安元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这一年曹老板的人生发生了巨大转机。这年八月,曹老板来到洛阳,笑眯眯地进入皇宫,出来的时候拿着一道迁都许昌的圣旨。
曹老板成功了,他将天子“拐”到了许昌,自此之后他便有了一枚所有诸侯都不曾拥有的筹码。掐着天子的小命,曹老板终于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起初,献帝将曹老板任命为大将军。然而,袁绍却对此表达了不满,曹老板见状立即将大将军一职拱手相送。对于他而言,再高的官职也只是虚职,手里掐着皇帝的人才是东汉真正的掌舵人。随着曹老板的声望越来越高,各地诸侯都已将他视作天子的“代言人”。
渐渐地,朝中的军国大政全都被曹老板一手控制。曹老板的影响力越大,献帝的政治地位就越“靠边”,到了后来献帝连在朝堂上插嘴的机会都没有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曹老板趾高气昂地布局。
到了建安二十二年,不知是因为献帝酒喝多了,还是受了曹老板的胁迫,这位天子竟允许曹老板使用与自己平级的旌旗及仪仗队。
同年十月,献帝赠予曹老板一顶挂着十二根珠串的礼帽。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种带十二根珠串的礼帽,就是中国皇帝的皇冠。
可以说,这时的曹老板,只需来到小皇帝面前,亲昵地对他说声:“陛下,该退休了。”就能将曹魏江山的建国时间提前个十几年。
从曹老板这么多年的布局来看,他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干了不少缺德事,目的十分单纯,就是为了像前辈王莽一样篡汉。
不过,老曹终究没跨出这一步,而是将坐上龙椅的史诗一刻留给了儿子曹丕。为什么曹老板辛苦了一辈子,却没有尝尝胜利的果实呢?
原因有三:
之一,称帝是孙权的圈套。
孙权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曹老板是时候该称帝了。孙权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骗取曹操的信任,为孙吴争取发展空间,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吞并蜀汉。
众所周知,在襄樊之战中,孙权对关羽发动奇袭,间接帮了曹老板的忙。不过,此举使吴蜀联盟破裂,此时的孙权独木难撑,必须获得曹老板的支持。
倘若曹老板真的听信了孙权的鬼话,在时机尚未成熟时坐上了不属于他的龙椅,那么全中原的拥 *** 士会集体将矛头指向曹老板。
显然,曹老板不是傻子,他早已洞悉了孙吴的计谋。所以,不论孙权说得多天花乱坠,曹老板丝毫不为所动。
第二,称帝会导致朝廷内乱。
前文我们已提到了,曹老板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拥汉派的关注。虽然在当时的朝廷里绝大多数大臣都是曹老板的“自己人”,但仍存在一些拥汉的老臣。
这些老臣起初并未与曹操发生矛盾,但在曹老板被封为魏公乃至魏王后,他们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所以,“汉”这块招牌绝不能换成“魏”。就算要换,也得等曹家的影响力足够,并能腾出手来压制拥汉派再说。
第三,曹操曾多次表示不会称帝。
自公元210年开始,曹老板每年都会发布一篇文章,告诉天下人自己绝不会觊觎皇权。在十年的时间里,老曹多次“自明本志”。
发自真心也好,演戏也罢,老曹此举已掐死了称帝的可能。如果现在突然一改口风,就是在否定自己的志向。在那个看重声誉的年代,这种反差是致命的。
所以,不论如何,曹老板都必须把这场戏演完,直到他告别这个时代为止。
文章一开头我们便说了,曹老板是个力求务实的生意人。只要收获了实际利益,赚足了名声和权力,区区皇帝之名舍弃又如何?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这八个字就是他的行动方针和思想方针。
曹老板已经六十五岁了,当了小半辈子土皇帝的他早已对那张龙椅失去了兴趣。登基的机会,还是留给年轻人吧。
参考资料:
【《三国志》、《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