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陈庆之是如何靠着几千士兵大败几十万大军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14)130

陈庆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出身寒门,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信任。陈庆之以7000人北伐,击败50万大军,140多天攻下32座城池,在北魏军队心中投下了恐怖的阴影,军中流传“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陈庆之是如何做到千军万马避白袍的?

陈庆之是如何靠着几千士兵大败几十万大军的?

陈庆之早年经历十分漫长,从出生到童年、青年、甚至中年,都算是陈庆之的早年经历。因为他的早年经历基本就是一个好好学习然后当一个文职人员的故事,毕竟他出身寒门,穷习文富学武不是说说而已。

而他其实并没有得到正规教育的权利,只是宫内的一个小小书童。不过陈庆之毕竟是陈庆之,当个书童也比别人耀眼的多,梁武帝萧衍就对其格外赏识。在萧衍自立为帝之后,年仅十八岁的陈庆之就被命为掌管文书的主书。

陈庆之在其位也是尽职尽责,但他的心却躁动不安,好男儿志在四方,这样混乱的一个年代里,他希望自己能走上疆场,为国家建功立业。但是由于出身贫寒,他一直没有什么机会,只好默默努力。就这样一直努力了二十几年,终于等到了他想要的机会。

四十一岁,这是陈庆之出道,或者说走上疆场的年龄。有人说这是传奇的开端,但我却觉得,陈庆之的传奇,打从出生就开始了。

陈庆之刚一出道,便以一场漂亮的夜袭战拿下了首胜,只带了二百人便击溃了魏军的先头部队,从此拉开了他以少胜多的传奇经历。之后这场战争持续了一年之久,打的从将领到士兵都不愿打了,打完这场仗就回家结婚这种愿望许了都不知道多少次了,双方都起了退却的心思。

陈庆之一看这哪行啊,当即率领精锐突破十三道营垒,终大获全胜,史料记载,魏军的尸体甚至堵塞了淮水的支流。而真正将陈庆之捧上神坛的,却是一次搪塞之举的北伐。

简而言之就是北海王元灏降梁,萧衍派陈庆之率兵七千人北上助元灏称帝。而这一次感觉没什么意义的北上,却成就了历史上更具有传奇色彩的北伐征程。陈庆之的七千白袍军,所获战果简单说出来,却最是让人惊心动魄:攻三十二城,所在皆克,历四十七战,所战皆捷,孤军千里杀进洛阳城。

其所面对兵力从七万、两万、七万、三十余万、五十余万,合计近百万兵力,而陈庆之永远只以七千白袍所应对,全胜。一时间北朝皆谈陈变色,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陈庆之是如何靠着几千士兵大败几十万大军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陈庆之神话的背后,是几千年来被忽略无视的汉族强大步兵。两晋南北朝,因为被胡人欺凌的原因,军事成就惨遭无视。其实正是在这个年代,汉族步兵逐步走向巅峰,直到唐朝完成这一过程。

一、陈庆之的主要对手是甲骑具装

和几千年来一样,两晋南北朝的汉族步兵,面对的是北方胡人强大的骑兵力量。而且是除了女真骑兵外,中国历史上重骑兵的巅峰时期。可是在与重骑兵的对决中,汉族步兵并不落下风,相反还找出了许多教重骑兵做人的 *** 。

北朝重骑兵的发源,还是起于汉末,这是和科技水平息息相关的。到了东汉末年百炼钢技术已大规模运用,使得武器装备的精良程度得以大幅提升,而成本大幅下降。于是在当时哪怕一个小国,也能轻易装备数万重甲骑兵,比如前燕派生出来的南燕,就有铁甲骑兵5万3千名。

一些崇拜西方的中国人老是以西方为例来说明装备一个重骑兵太贵了,所以重骑兵很难大量装备,我只能表示蕞尔小国无法理解大国的经济实力。希望大家养成点点点的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重骑兵,也就是通常说的“甲骑具装”登上历史的舞台。胡人本不重视重甲骑兵,因为这完全不符合他们的作战理念。但是“五胡乱华”时代的胡人早已深受 *** 影响,特别是曹操的虎豹骑和西晋的甲骑具装让他们见识到了重骑兵的威力。

因此,北方十六国政权对重骑兵部队极其重视,甚至连一些小的政权都能轻易拿出数万重骑兵部队。这是因为胡人原本的轻骑兵在与重骑兵的交锋中,骑射弓的威力不足,难以抵御重骑兵的冲击,而产生的一种心理。

重骑兵在胡人政权的发展现在已经难以考证,但仅从北魏政权来看,这个原本一样讲究骑射的民族还是未能免俗,重骑兵压制了轻骑兵成为军队的主力。

二、重骑兵发展中存在严重的战术单一

但是由于对军事编制体制和协同作战认识的不足,过于强调重骑兵反而成为胡人骑兵的一个弱点。

在历史上,真正精锐的汉族步兵从来不畏惧重甲骑兵。这是因为重甲骑兵的作战手段太过单一,只有强力突击这一种。其实汉族军队一样有重骑兵,但是 *** 从来不把重骑兵作为先登突阵的首要手段,而是在战局焦灼可能产生微妙变化时,用作改变战场局势的主要突击力量。

这从曹操的用兵里就表现的非常明显。曹操与西凉联军的潼关之战是其使用重骑兵最典型的一场战役,在最后决战中,曹操并没有在一开始就使用他的虎豹骑发起强力突击,而是先用轻兵挑战,良久后,待西凉联军之一梯队已显疲态,突然使用虎豹骑发起突击,一举而定乾坤。

但是当时的胡人除了极少数天才,基本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重骑兵冲阵还是他们主要克敌制胜的手段。昔日冉闵虽背赵自立,其实也深受胡人用兵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冉闵与石氏、慕容氏等交战,双方都是铁骑攻坚陷阵、来往冲突,完全就是依靠重骑兵的强大冲击力来作战。

而冉闵部队中大量的步兵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而慕容恪最后击败冉闵,也是依靠重甲骑兵组成的连环马而取胜。值得注意的是,冉闵自持武勇,竟然率自己的重骑兵直捣慕容恪的连环马方阵,导致败亡。胡人的这种用兵习惯,直到近百年后都没什么改变。

刘裕北伐南燕,南燕大臣公孙五楼建议据大岘山而守,并以精骑击刘裕粮道。南燕国主慕容超居然认为,自己有“铁马万群”,就让晋军过大岘山,然后以“精骑践之”,能够必胜。没成想刘裕以4000战车为两翼,边走边战,南燕的重骑兵部队拿刘裕一点脾气都没有,铁骑冲阵的战法被完全遏制。刘裕轻易就灭掉了南燕。

10多年后,刘裕再次北伐后秦,行军途中遭遇北魏重骑兵。北魏大将长孙嵩以3万铁骑冲击刘裕的却月阵,可是在不足3000步卒面前,北魏重骑兵反复冲锋、伤亡惨重,还是无法取胜,反被晋军反击而大败。

这些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胡人头脑简单,只以重骑兵强力冲阵一种战术作战,这正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胡人重骑兵最致命的弱点。但是在精锐的步兵面前,这真没什么用。

三、步兵方阵能防御重骑兵冲击是一种误解

经常可以看到网上有人说,马儿天生害怕尖锐的东西,所以骑兵无法冲击步兵长矛方阵。这种说法没有任何依据,属于想当然。马匹确实会躲避尖锐物,可是当重骑兵开始突击后,是会把马的眼罩拉下的。

人、马、加上所负的铁甲,本身的重量已经非常大,再加上骑兵冲击时的速度。这是初中就教过的物理知识,产生的冲击力之大,岂是手握长矛的步兵所能抵挡的?事实上步兵方阵抵挡骑兵冲击,步兵长矛阵已是最后一道防线。沟坎、鹿角、拒马,这些才是抵挡骑兵冲击的主力。

而且为了防御重骑兵的冲击,车这种装备再次在汉族步兵中盛行。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刚才所举的刘裕攻打南燕和却月阵这两个例子。用车阵抵御骑兵由来已久,卫青在漠北与匈奴单于大战,首先使用的就是武刚车。用车阵环绕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后,再使用骑兵与匈奴骑兵交战。

西晋时,河西鲜卑人秃发树机能率众反晋,马隆率3500人进讨。面对数万叛军,马隆以偏厢车为阵,且战且进,跟陈庆之一样,所向披靡。

其实早在卫青之前,车阵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李牧是以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来和匈奴作战的。其中的战车肯定不会是春秋时期那种供“贵族玩射箭游戏”的战车,而是类似卫青、马隆这样充当防御性工事的战车。

不光是古代中国,在西方这种车阵也被广泛运用,最著名的就是胡斯战车。胡斯派凭借这种战车防御战术屡屡打败神圣罗马帝国的重骑兵。那么是不是步兵仅仅凭借车阵就可以打败胡人骑兵呢?或者准确的说,是不是仅仅凭借多兵种协同作战就能打败胡人骑兵呢?也不尽然。

四、装备水平的进步

在中国历史上,胡人的骑兵向来以骑射而闻名。因此中国重骑兵的作战方式和西方重骑兵并不一样。除了强力突阵,骑射亦是一种作战手段。他们的常备武器包括马矟,刀和弓。其实就是说,攻击方式就是突刺,劈砍和远射。车阵虽然能有效抵御突刺,部分抵御远射,但弓箭的射击是弧线,车阵并不足以完全抵挡箭矢的突入。所以步兵所使用的装备是另一个关键。

两晋南北朝时步兵所用铠甲叫做筒袖铠。这种铠甲的防御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比如刘裕曾赐给殷孝祖的那套诸葛亮筒袖铠,“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当然这套筒袖铠肯定是顶级的,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筒袖铠的防御强度。骑兵所使用的弓,威力本来就不及步弓,重骑兵更因为其沉重的负重,所用弓的威力更远低于步弓。两晋南北朝的步兵甲连弩箭都不能射透,更不要说弓箭了。

而且别说穿透,连精度都大受影响。宋文帝北伐时,众军看见北魏重骑兵都心生忌惮。宋将薛安都卸去人、马盔甲,冲入敌阵,“当其锋者,无不应刃而倒”。后来北魏军实在气不过,却“夹射不能中”,这就是沉重装备对精度的影响。而重骑兵所用的铠甲大多为两当铠,因为要考虑驰骋战斗的原因,这种铠甲比筒袖铠轻便,防护能力要弱一点。所以在薛安都的冲击下,“当其锋者,无不应刃而倒”。

更主要的汉族步兵所用射远兵器,弩的比例更高。弩这种兵器在汉代就已完全发展成熟。两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进一步加强单兵弩之外,大型强弩又开始流行,原因就是为了对付北方重骑兵。汉族步兵的万钧神弩对重骑兵来说那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也正是因为射远兵器威力的不足,重骑兵对突击冲阵能力更加重视。这从重骑兵装备的最主要作战武器就可以看出来,马矟是重骑兵最主要的装备。为什么?面对步兵强大的铠甲,劈砍类的兵器和射远兵器都难以产生威胁,只有马矟能突破铠甲的防御形成贯穿。

在这种情况下,迫使胡人只能使用重骑兵进行循环往复的突击,试图从车阵的结合部杀出缺口,进而直扑步兵方阵。这其实也是胡人重骑兵更多使用突阵战术的原因之一。但是由于负重的原因,重骑兵失去了骑兵对步兵的一贯优势,那就是灵活的机动。轻装骑兵对付步兵军阵可以来回驰骋,寻找机会,或冲或停或迂回包抄,循环往复疲惫对手。

步兵对于这种战术只能摆开阵势严加防御,根本原因就在于轻骑兵具有步兵所不具备的从行进中发起打击的能力。但是面对重骑兵,步兵军阵的压力一下子就变小了,几十公斤的负责让重骑兵自身就难以持久。一句话,步兵方阵就跟你耗着,看谁体能先耗不住。而且南朝 *** 并不是没有骑兵,只是数量和质量稍差,但是当胡人的重骑兵被步兵方阵严重消耗之后,这正是南朝骑兵出击之时。

在射远威力不足;汉族步兵防御能力强化,强行冲击损失过大;自身负重导致机动性丧失的情况下。重骑兵对汉族步兵的威力自然大减。胡人骑兵也发现这一问题,所以从中期开始,轻骑兵和步兵的比例逐步增加。然而由于惯性的思维,重骑兵依然处于主导地位。这就导致步兵的训练水平不高,难以与汉族精锐步兵抗衡。

五、合成型军队

陈庆之北伐时军队数量虽少,只有7000人,但却是典型的合成型军队。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陈庆之的军队并不是仅仅善于防御作战,他们具有极为强大的攻坚能力。陈庆之在半年之内一共平定了32座城池。在睢阳进攻魏将丘大千,陈庆之在一日之内就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

其后陈庆之进攻在考城的北魏济阴王元晖业,这座城池四面环水,易守难攻。陈庆之命部下浮水筑垒,一举突破考城外围屏障,攻陷其城。在荥阳,陈庆之遭遇北魏更大一次抵抗,结果陈庆之亲自擂鼓攻城,只一次击鼓,梁军便全部登上了城墙,攻克荥阳。

这说明什么?说明陈庆之的军队中有大量的工匠类的技术兵员。攻城克坚难道只是靠士兵攀登云梯蚁附而上?这不是在开玩笑吗。攻城是要依靠大量的攻城器械。特别是攻克考城一战,梁军浮水筑垒,显示出了强大的技术水平。

车、步、骑协同作战,再加上强大的技术兵种,这是一支非常典型的合成型军队。而这种合成军队的设计,主要就是针对胡人重骑兵的作战特点,胡人勇悍,又凭借其重骑兵的强大冲击力使用突阵战术,面对这种勇而无谋的军队,防守反击自然是更佳的战术选择。

那么对于这种合成军队来说,自身是否存在缺点?当然,而且非常明显,那就是机动能力严重不足,对地形要求极高,布阵时间太长,对军队的训练水平要求极高。

人们常说,古代中国的重骑兵巅峰时期非常短。正是因为重骑兵被强大的步兵方阵所克制,不适应战争的要求,自然很快就被更为灵活机动的轻骑兵所代替,重新恢复骑兵部队最为关键的机动能力和行进中发起攻击的能力。

而轻骑兵传统的恢复,也将迫使步兵战术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就是到了唐朝,重骑兵变得少见,而步兵中战车的数量也大大减少的根本原因。合成型军队、强大的步兵、多兵种协同作战、精良的装备,再加上胡人重骑兵战术手段的单一这最关键的一点,这就是陈庆之纵横无敌的秘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1/220697.html

“陈庆之是如何靠着几千士兵大败几十万大军的?” 的相关文章

严延年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严延年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严延年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历史人物,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严延年是一个汉宣帝很器重的人。那时候,严延年正在河南当太守。有一天,严延年的母亲从家乡去河南看他,没住几天就要回去。而且回去的时候对严延年说,我看你的丧期就要到了,我还是回去给你准备后事吧。严延年的母亲回去后,果然仅仅一年多一点时间,严延年就...

康熙的儿子那么多 最后为什么是雍正上位

康熙的儿子那么多 最后为什么是雍正上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那么多儿子,为何老四胤禛能够顺利继承皇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后人在讨论古代皇帝传位的继承人问题时,常常喜欢琢磨其合不合法度、合不合规矩,其实,作为当事人的传位者,才不管什么合不合法、合不合规,作为九五至尊的皇帝,自己就是法,自己就是规。...

白起实力那么厉害 秦王最后为何将他处死

白起实力那么厉害 秦王最后为何将他处死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王为何要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257年,白起死于杜邮,方式是被赐予自刎。在收到秦王让他自杀的命令之后,白起先是非常的吃惊,觉得自己没有罪。但是沉默良久后,他怅然说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

靖难之役时,为什么全力抵抗朱棣的徐辉祖却得了善终?

靖难之役时,为什么全力抵抗朱棣的徐辉祖却得了善终?

洪武三十一年,皇太孙朱允炆继承了大明皇帝之位,是为建文帝。之后更是在齐泰与黄子澄的建议下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先是周王朱橚被废,紧接着又将齐、湘、代三位亲王贬为庶人。就这样,一场决定大明王朝命运的战争诞生了,那就是燕王朱棣发起名为“清君侧”的靖难之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靖难之役时,为什么全力抵...

历史上朱高煦是以什么罪被处死的?

历史上朱高煦是以什么罪被处死的?

朱高煦明朝宗室,成祖朱棣次子,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朱瞻基处理朱高煦的方式是不太让人理解的。朱瞻基在进京准备继承他父亲朱高炽皇位的时候,朱高煦就在半路上伏击朱瞻基,想把朱瞻基刺死。只是因为朱瞻基警惕,而朱高煦做事不细致,最终朱高煦才没有得逞。要知道,刺杀皇帝,那简直就是...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最后为什么会被亲叔叔抢走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最后为什么会被亲叔叔抢走

朱允炆继承朱元璋皇位,为何却被亲叔叔夺了皇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说起明朝,自然离不开宦官、杀戮、血腥和专制统治等等,而大明的十六位皇帝更是极具“传奇”与“神秘”色...

士燮:东汉末年军阀,任交趾太守,后归附孙权

士燮:东汉末年军阀,任交趾太守,后归附孙权

士燮(xiè)(137年-226年),字威彦,苍梧广信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割据交州一带的军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士燮年少时师事学者刘陶,其后逐渐升任交趾太守。后被朝廷加职绥南中郎将,迁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在步骘接管交州时积极配合,归附孙权,被孙权加为左将军;...

历史上钩弋夫人是怎么死的?与汉武帝有何关系?

历史上钩弋夫人是怎么死的?与汉武帝有何关系?

对西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较为熟悉的人,应该都知道钩戈夫人的事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汉武帝立小儿子刘弗陵为皇位继承人,为什么一定要杀他的母亲钩弋夫人?西汉史学家褚少孙在《史记》补记中讲过,当时就有人问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汉武帝回答说:“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