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要在江边自刎 项羽真的很愚蠢吗
对项羽自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此词是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词,让人感受到汹涌的爱国之情,与千古英雄项羽一样值得敬重。但是 “无颜见江东父老”指的也是项羽,是说出去闯荡一番回来,并没有衣锦还乡,反而挫败。
项羽作为一个乱世之中的英雄,千百年来一直被歌颂。他能够灭秦军、火烧阿房宫。项羽无颜过江,最后选择在江边自刎,他这样做是真的愚蠢吗?从史料当中记载能够看到一些端倪,这是因为项羽发现了一个真相。项羽是楚国名将的后人,自幼习武,力大无穷,能徒手扛鼎。项羽出生于贵族之家,他是周王诸侯国项国后代。
他从小的生活,比起刘邦,已经是好过不少。项羽家道中落,由叔父抚养长大,但在武术和文化教育方面,接受的资源比出生乡野的刘邦还要好很多。项羽那个非常有名的叔叔叫项梁,一开始项羽并不喜欢学习平常的知识,这让叔父很不解。但项羽从小志存高远,不愿意学最普通的东西,他想敌过万人。
项梁看到项羽这么有雄心壮志,于是便开始教他学习兵法。他没想到项羽接触到兵法,一下子来了兴趣。项羽静下心来认真研习,一晃就过去了许多年。有天秦始皇去游玩,正好路过项羽的家乡。项羽对叔叔说,早晚一天,始皇帝会被人取代的。项梁赶紧捂住了侄子的嘴,却因为这句话对项羽更加另眼相看。
彼时这位少年已经身高八尺,在一群青年中已是一呼百应的主心骨,才气过人,周围许多人对他很是敬重。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项梁也在地方组织军队,想要推翻秦朝统治。项羽这个时候已经在军中很得士兵们的拥戴,叔父战死之后,他开始独挑大梁,逐渐培养起自己的势力,自立为楚怀王。
可是为何项羽这么厉害,最后还是会输给刘邦?韩信评价项羽只能自己带兵,却不会用人。与之相反的是,刘邦很擅长用人,特别是将领。项羽不能将手下的谋士完全为自己所用,也不能狠下心来铲除身边的异己,也不像刘邦一样将好处只归功于自己。换句话说,项羽是一个军事上面的奇才,但是却不适合做一国之君。
自古君王天性凉薄,不讲情义,在权衡帝王之术上面,项羽是不如刘邦的。项羽身边有个谋士叫范增,他在刘邦已经初露头角的时候就发现这个人将会成为楚霸王更大的威胁,于是设计鸿门宴,想要趁机除掉刘邦。但是项羽太过骄傲自大,在鸿门宴上碍于面子问题,让刘邦得以侥幸逃脱。
鸿门宴不成功,范增觉得刘邦将在此之后夺得天下,而最后的事实也是如此。而后刘邦在鸿沟之盟当中毁掉了约定围攻项羽,项羽失去了虞姬,带着所剩无几的旧部逃至乌江,悲痛万分,最终在乌江旁边自刎。许多人都觉得项羽自刎是一件非常惋惜的事情,项羽自刎前还说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当初随他一起出来的江东子弟,早已所剩无几,但是如果真的是无颜面对父老,为什么到了江边项羽才开始自杀,是因为近乡情怯吗?按照之前史书的记载,项羽向来是一个心气非常高的人,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在虞姬自刎的时候,他就应该双双殉情才对。他的逃跑已经是精心筹划的,最后一次突围已经甩开了,到了江边却不过去了。
通过史料记载,可以综合看出项羽是一个非常自私,骄傲自大的人。他总认为刘邦这种行伍出身的人,不会对他造成任何的危险,太过于轻敌,没想到最后却被围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他也不想成为刘邦的困兽。
项羽到了江边,发现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一时就算回到江东也很难再东山再起。与其等刘邦追到江东,使得家乡人民遭受战乱,不如自己先自杀以保家乡安宁,还能留下个千古好名声。于是他带着对自己名望最后的追求,以及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心灰意冷地拔剑自刎。其实项羽不是军事意义上的失败者,而是政治策略上的失败者。
面对一个强大狡猾的对手,他是开放的、天真的、不带偏见的,他死的时候一定明白,这种翻身机会不会再有了,他注定要被对手打败。作为一个受欢迎的强大领袖,他强大的臂膀在对战刘邦的诡计权术中失去力量。当时他率领40万至40万大军从江东赶来,战无不胜,到今日兵败如山,最终只剩下28名随从。
“力拔山兮气盖世!”面对失败,项羽虽然是个失败者,但人们不应该以英雄的成败来评判一个人,在人品和对于理想的追逐上,项羽无疑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参考资:
《史记 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