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魏忠贤势力强大,为何会被崇祯帝轻易的除掉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16)200

魏忠贤是明朝末期宦官,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势力强大,为什么还是被崇祯帝轻松干掉?

魏忠贤势力强大,为何会被崇祯帝轻易的除掉呢?

公元1627年,崇祯即皇帝位,年仅十七岁,随后崇祯着手除掉阉党,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魏忠贤被逼自杀,阉党终于倒台。天启年间,魏忠贤在朝廷作威作福,甚至满朝文武只知道九千岁魏公公,而不知有熹宗皇帝。打击异己、诬陷官员、以权谋私自不必说,魏忠贤还私掌兵权,训练了万余人的武装,权倾朝野无人敢惹。为何在短时间内,崇祯就能轻松除掉魏忠贤,铲除国家一大毒瘤?

祖制约束、皇权控制,魏忠贤无法真正做到大权独揽

明代从朱元璋开始已经制定了严格的宦官禁令,从法律层面禁止宦官读书认字,禁止宦官统兵,朱元璋还 *** 了一张铁牌,上写:“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朱元璋虽然定好了规矩,但他的子孙并没有按照规矩来,正统年间的宦官王振还把铁牌给砸了,这无疑打脸朱元璋。朱棣从新开始了锦衣卫,并设立的东厂,令宦官作为其长官,提升了宦官的地位。宣宗朱瞻基还开设内书房,专门教宦官读书,增加了宦官的学识。

于是一批批的牛宦官登场,比如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等人,毫无例外的是这些宦官看似光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结果则都是被皇帝分分钟消灭,没有什么拖泥带水之感。祖制也就是初代皇帝设置的规定,对子孙的约束力很强,朱元璋设立这些制度的初衷,也是为子孙后代的安稳,就算是朱棣也能理解和支持。

朱元璋废掉了丞相,却有生出个内阁大学士,这让后辈君主们操碎了心,既不能对不起祖宗,还得掌握好权力,那就只能使用宦官了,因为文官的势力越来越大,如果不加以控制,那才是真的灾难。于是乎在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从皇帝身边的奴仆,到掌管锦衣卫,掌管东厂,再到掌管批红权,甚至掌握少部分军队。但在一定程度上,明代的皇帝对宦官要求都十分严厉。

史料记载:“初,太祖禁中官预政。自永乐后,渐加委寄,然犯法辄置极典。宣宗时,袁琦令阮巨队等出外采办。事觉,琦磔死,巨队等皆斩。又裴可烈等不法,立诛之。诸中官以是不敢肆。”成祖在位的时候,宦官权力上升,但依旧对极其严格,一旦触动律法,会施以极刑。宣宗时期,宦官袁琦令阮巨队出宫采买,被发现后袁琦被五马分尸,阮巨队被斩杀,宦官中一旦有不法之徒,立刻处死,这也是宦官不敢放肆的原因之一。

宦官无儿无女,一般年少时净身入宫,身边没有任何依靠,唯一依靠的只有皇帝,这也是宦官设立的初衷,只有这样宦官才能忠心不二。宦官的活动范围也有限,一般禁止出宫,除非少数特例,比如王振、魏忠贤。另外,宦官的很多权力来自皇帝的默许,也就是皇帝点头,就可以做,皇帝摇头就不允许做。这个条件是很模糊的,根本没有所谓的制度体现,也没有任何书面文件,对外这些权力是不会被承认的。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再牛的宦官也会一无所有。

看似魏忠贤胡作非为,打击政敌,做了无数恶事,实际上这些都看在熹宗眼里,一定程度上是皇帝默许魏忠贤这么做的,就是为了制衡文官的权力,保证皇权权威性。要想做到大权独揽,必须有军、政、财一起抓住,这才能跟皇帝分庭抗礼,明显魏忠贤一样都站不住脚。

崇祯有魄力有胆量

不可否认,崇祯的确多疑且权力欲望极重,这也是造成明亡的原因之一,而在崇祯刚即位之初,崇祯还是很积极很勤政的。崇祯想要改变帝国的状态,让大明能走的更远,在这一目标实现之前,挡在眼前最麻烦的就是阉党。经过在天启朝的发酵,魏忠贤的阉党势力早已尾大不掉。在内宫,魏忠贤有三十余名亲信,宫外文臣有崔呈秀、田吉、吴淳夫等人,为“五虎”。宫外打手有田尔耕、臭名昭著的许显纯等人,号称“五彪”,另外还“十狗”等人。

朝廷内外都是魏忠贤的人,各个部门要害单位都安插有魏忠贤的亲信,所以就崇祯在宫内吃饭喝水都得谨慎万倍,生怕有人毒害自己。事实上,魏忠贤的确有些不良企图,但要说他想造反,就太夸张了。魏忠贤只不过想继续在皇帝手下做事,继续保证他的权力和地位,他曾想再次让崇祯陷入享乐的安乐窝中,他便可以继续当他的九千岁。崇祯不是天启,也没有什么爱好的手艺,崇祯只想废掉阉党这颗碍脚石,重振国家。

为了干掉魏忠贤崇祯也费了不少脑筋,他首先授意几位官员弹劾魏忠贤,之后隐忍不发,令魏忠贤摸不清头脑,麻痹阉党的神经。接着令人弹劾魏忠贤十条大罪,蔑视皇后,搬弄兵权,目无皇权,掩盖边功等等,不论哪一条都是死罪。并且让内侍诵读,威吓魏忠贤。

史料记载:“于是嘉兴贡生钱嘉徵劾忠贤十大罪: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籓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功,九朘民,十通关节。疏上,帝召忠贤,使内侍读之。忠贤大惧”。魏忠贤害怕了,其阉党势力也开始松动,不论内臣还是文官,其看中并不是魏忠贤本人,而是其权力链条,哪边有利就站哪边。崇祯一心想杀魏忠贤,在条件允许后,立马下令让魏忠贤去凤阳养老,之后再派锦衣卫中途拦截,逼得魏忠贤自杀身亡。

一方面皇权仍是更高权力,宦官跟本无法动摇,另一方面可以从此看出崇祯的胆量和魄力,哪怕魏忠贤势力再大,也可直接亮出刀剑,致对方于死地。同时崇祯帝也是一个相当有心计的皇帝,在天启帝尚未驾崩之前,他就已经进宫。暗中观察情况,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甚至不喝宫里的水,不吃宫里的饭,都是自带伙食。甚至继位之前每天晚上都不睡觉,就坐在椅子上静待天明,有这么一心想大权独握的主,魏忠贤想分权,门都没有。

制约魏忠贤,有朝廷大臣的帮助

明朝的文官不论哪个皇帝当政,都是一个个硬骨头,只要你做得不对,不利于国家,言官会不畏生死地往上冲,哪怕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魏忠贤把持朝政这么多年,杀了无数正直的官员,如此恶行得罪的人也不在少数,更有大量官员想法设法阻挠魏忠贤的权力和野心。

天启三年,魏忠贤想推荐自己的亲信魏广微进入内阁,命令御史郭巩攻击邹元标、杨涟、周朝瑞等人,马上遭到御史方大任、周宗建等人的反击,虽然没有成功,却仍令魏忠贤极其不痛快。随后魏忠贤想让客氏的儿子侯兴国,在锦衣卫准许世袭,兵部尚书董汉儒、给事中程注等纷纷上疏,最后是皇帝默许了魏忠贤行为才算告终。魏忠贤每次肆意妄为,都伴随着文官的强烈抵抗,哪怕不是对手也义无反顾,杨涟、左光斗等人就是死在魏忠贤的屠刀之下,致死都没有屈服。

魏忠贤能得势,主要在于天启帝的支持,所以文官的一系列反制行动才无功而返。等到崇祯帝上位,势必要铲除阉党,于是乎一大批官员站了出来,成了崇祯的队友,并告诉皇帝,你并不孤单,铲除阉党人人有责。另外还有大批墙头草,魏忠贤受宠时跟随着魏公公,魏公公倒台则树倒猢狲散,继续跟着大老板崇祯做事,绝对不做亏本生意。听说魏公公要完,大多数人都跑了,在魏忠贤临死前只有亲信李朝钦一人陪同,可见同富贵容易,共甘苦很难。

魏忠贤坏事做绝,罪有应得,哪怕崇祯没杀他,他早晚也会被文官折腾死,更可况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崇祯除掉魏忠贤,也可以说是顺应天道。皇权至上,一个太监再怎么牛,也干不过皇上的只不过,除掉了魏忠贤,朝堂势力失衡,再也没有力量制衡东林党人,不知道崇祯帝吊死在歪脖子树上时,那句“众臣误朕”是不是有所怀念魏忠贤呢?

魏忠贤势力强大,为何会被崇祯帝轻易的除掉呢?

崇祯上台后之一件事就是杀死魏忠贤,从此阉党失势,东林党得势,这件事也一直被后人诟病,我们先不论崇祯杀魏忠贤应不应该,为今后埋下了哪些祸根,单说崇祯为什么要杀魏忠贤,魏忠贤真的必须死吗?崇祯杀魏忠贤和嘉庆杀和珅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符合历朝历代所说的那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规律,只不过有的是废掉,有的是杀掉,像魏忠贤和和珅这种炙手可热、权力通天的人,是必死无疑的,具体崇祯为什么一定要杀魏忠贤,基本是这样几个原因:

一、崇祯的安全受到了直接威胁。

天启驾崩,崇祯继位的时候,正是魏忠贤势力达到顶峰的时候,宫里宫外,朝廷内外,魏忠贤的势力无所不及。崇祯刚进宫,根本没有自己的势力,皇太后告诫他不要随便吃宫里的东西,所以崇祯衣服里藏了很多饼,饿了就偷吃自己带来的饼,生怕中毒,晚上也不敢去卧室入睡,只敢在灯火通明的厅堂待着,这反映了崇祯的安全受到了直接的威胁。倒不是说魏忠贤敢杀掉崇祯,自己做旷古绝今的太监皇帝,但魏忠贤杀死已近成年的崇祯再立一个娃娃皇帝以便于自己控制,这是完全有可能的。魏忠贤也完全有能力完成这项事业,所以崇祯出于活命,也必须干掉魏忠贤。

二、魏忠贤权势过大,严重影响了崇祯的权力。

刚才已经说过,魏忠贤皇宫内外,朝廷上下,都是他的人,没有他势力触及不到的地方,崇祯施政肯定会掣肘,这种权力比皇上还大的人,皇上能留着他?而杀掉魏忠贤,再扶植东林党,以达到互相制衡的效果,自己的权力才会至高无上,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愿意做的事,唯一可惜的是崇祯《资治通鉴》看得少,不懂得驭下之术,完全拍死了阉党,抬起了东林党,结果这帮所谓的清流比阉党还坏,朝政日下,这是崇祯没料到的。

三、立威。

哪怕魏忠贤像和珅那样对皇帝的安全和权力根本不构成威胁,皇上也必须杀掉他。因为新皇上上任,是必须有动静的,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杀一个权臣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获得大量的收入。通过查抄权臣财产,获得大量收入,既能填补国家财政的空缺,又能获得皇帝个人的收入。2。迅速建立威信。给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甚至敢于和自己抗衡的大臣一个下马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3。便于安插自己的势力。通过打压权臣,迅速在各个领域安插自己的势力,使自己的统治迅速巩固。

综上所述,别说崇祯这样疑心重重、乾纲独断的皇帝必杀魏忠贤,就是一个庸主上台,魏忠贤也难免一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1/221055.html

“魏忠贤势力强大,为何会被崇祯帝轻易的除掉呢?” 的相关文章

秦始皇要是传位给扶苏 秦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秦始皇要是传位给扶苏 秦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如果秦始皇传位给扶苏,秦朝又是怎样的局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在中国的历史上非常的有特色。即便是他给自己定的名号,都特别的有霸气侧漏的感觉。“皇帝”是什么意思呢?《史记》当中这样说到:“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

历史上朱元璋出征前,将士兵的妻子集中起来是做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出征前,将士兵的妻子集中起来是做什么?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国初事迹》中记载:出征阵亡及病故军妻,俱令于寡妇营居住,不许出营,令人巡绰及把门,在外男子无故入营问罪。这段话是朱元璋对李善长说的几句话,大意是要李善长把那些阵亡将士的妻子囚禁起来,不让她们任意出去,同时也不准其他男子无故进到...

冯太后为何会进入北魏的后宫?都发生了什么?

冯太后为何会进入北魏的后宫?都发生了什么?

冯太后,北魏文成帝的皇后,是北魏实际执政时间较长、治理功绩非常突出的一位贤后。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冯太后是十六国中的北燕皇室的后人。北魏在统一战争中,灭掉了北燕,冯氏便作为俘虏,被掳进北魏的后宫之中,成了一个婢女。不仅如此,由于担心北燕后人造反,北魏皇帝太武帝还杀掉了冯氏的...

刘理: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刘理: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刘理(约215年—244年),字奉孝,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甘陵王刘永异母弟。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章武元年(221)六月,刘备派司徒许靖封刘理为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为安平王。延熙七年...

三国时期孙权基本熬死了所有劲敌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三国时期孙权基本熬死了所有劲敌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还不知道:三国的此人几乎耗死所有劲敌,为何没有一统天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搅动了天下风云,其中曹操的军事能力最强,刘备次之,孙权最差。也就是说,单纯看军事能力,其实孙权是毫无机会一统天下的,真正有机会一统天下之人只有曹操,然...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失志早卒?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失志早卒?

谢夫人,会稽山阴人,东汉尚书郎谢煚之女,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又称谢妃。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夫人以天姿国色闻名于江东 ,深受孙权宠爱,史载“爱幸有宠”。后来孙权为了巩固江东政权 ,又纳徐氏,欲让谢夫人屈居其下。谢夫人不同意,失志早卒。其弟为三国著名史学家、武...

蜀汉众多武将中,有哪些人拥有了军权?

蜀汉众多武将中,有哪些人拥有了军权?

在古代,军权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和根本,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手下最著名的大将,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除此之外,还有魏延、刘封、廖化、王平等人,他们都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少功勋。刘备手下这些将领之中,谁才是实力派,谁真正有兵权呢?兵权,也就是意味着能调动军队,指挥作战...

历史上的王朗是怎么死的 诸葛亮真的将人给骂死了吗

历史上的王朗是怎么死的 诸葛亮真的将人给骂死了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朗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中,记载了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原文摘录如下: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佬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