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出身草根,他是如何成为一代英雄的呢?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后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是怎么一步一步,从一个平民成为一代枭雄的?
刘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草根,在还没有三顾茅庐跟诸葛亮定下“隆中对”战略构想之前,他的事业从来没有起色,就跟一个没头绪的苍蝇到处乱飞,时而袁绍,时而曹操,时而公孙瓒,时而吕布,最后被曹操追杀从中原逃到了荆州投奔了刘表。可以这样说,如打不死的小强一般的刘备,半身奋斗,实质上的事业进步根本谈不上,唯一的成功,就是刷得一手的好声望,成功在注重名望的那个时代,给自己的身份镀上了一层铂金,即所谓的“刘皇叔”。
刘备这个人其实是没有什么战略规划的,也就是说他的集团没有实质性的发展方向,大家都知道恢复汉室,可怎么个恢复法,完全没有概念。你看人家曹操一开始也很弱小,跟着袁绍混,后来趁袁绍东征西讨的功夫,悄 *** 茁壮成长,吸纳了一大批人才,最后官渡一战,统一了北方。
而可怜的刘备,搞了十几年,却连一块像样的地盘都没有,当然,这有刘备出身不高的客观原因,也有其缺乏战略眼光的主观原因。而“隆中对”其实就是为刘备量身定做的“远大前程”。倘若刘备没有这一份“企划案”,那么估计赤壁之战就没有刘备什么事情了,即便孙权赢了曹操,荆州也跟刘备没有丝毫的关系,最后可能刘备还是要跟着孙权混,或者逃到益州在刘璋手下打工。
“隆中对”的战略构思,先联吴抗曹,其次取荆州,再取益州,真正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这里面有两步非常关键,其一就是赢了曹操,不赢曹操一切空谈,其二就是取荆州。而这两步刘备的完成度都很高,极大地协助了孙吴抗曹没有扯后腿,在取得胜利后,又果断趁机占据了荆州好大一部分地盘,这才是“隆中对”战略实施成功的重要步骤。那么,倘若没有隆中对这个战略构想,刘备会怎么办?
荆州投降曹操,使得刘备失去了在新野立足的法理性,而他不可能投降曹操,此时他能够想到可以做的,大概就是继续跑路,至于跑到哪里去呢?跟孙吴从来没有交集,不熟,去了人家估计不待见,说不定还会吞并了弱小的自己,北方已经姓曹,虽然西北边上还有几个军阀在闹,但是刘备跟人家也不熟,而且距离太远,隔着曹操过不去,最后剩下的选项只有一个刘璋。
大家都姓刘,虽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但刘璋看起来也不是多么厉害的一个角色,求他给个地盘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有了这么一块人家“施舍”的地盘,又有什么意义?坐观曹操跟孙权决战,曹操胜了,那么江东很快就会拿下,接下来孤零零的益州,还不是只能等死,人家曹操进攻益州,想来刘璋只能投降,刘备最后的结局还是成为曹老板的阶下囚。
倘若孙权胜了,那么,结果其实也不美好,益州必然成为今后曹、孙争夺的重要区域,反正结果要么归曹,要么归孙,这时候如果刘备还不想投降,继续跑路,又能跑去哪里?去南中当少数民族的座上客?还是偷渡到东南亚成为“华侨”先驱者?以刘备的战略眼光,这些事情都是真的可能发生的呀,不要怀疑,毕竟他一路就是这样走来的呀。而隆中对,给刘备提出了成为一方霸主的唯一可能性,当时人家曹、孙都是霸主了,他却连个小军阀都算不上。
综上,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当时刘备的更优解,没有之一,因为天下大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早就不是黄巾大乱时候的几十个军阀混战时期了。那时候刘备还可以凭双腿到处跑,可时间到了这里,已经没有地方跑了呀。
那他到底是如何空手套白狼的收拢积攒自己的政治资本呢?
之一步:获取名师资源
如果在三国拍一部黑帮片,男主角不选刘备那真是瞎了狗眼,刘备年轻时候那是多么一个具有陈浩南气质的古惑仔呀。《三国志》记载:先主不甚喜读书,喜音乐、犬马、美衣服。翻译过来就是刘备不爱学习,平常喜欢k歌,打撸啊撸,刷 *** 。就是这样一个学渣,竟然拜了卢植为师。
卢植何许人也?他是刘备的老乡,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不但官居尚书,还是当时的海内大儒,士人领袖。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干部,并且还是全国著名的博士生导师。刘备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够想到去拜卢植为师,实在不简单。《三国志》记载,刘备年轻时“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卢植不是腐儒,也许他正是看中刘备身上那种“豪迈之气”与“稳重之度”才收他为学生。我觉得在刘备起家之初,他“卢植门生”的名号,比他“汉室宗亲”的名号,还要有噱头。就好比现在你去知名企业应聘时,你拿出清华北大的学历毕业证,绝对比你摆几百年前的家谱要管用。
第二步:借助同学资源
现在有很多家长,明知道自己孩子学习不好,还拼命托关系花钱把孩子往名校送,因为能上名校的人,成材几率都很大。即便自己孩子成不了成材了,他的同学成材了,还能去抱个大腿。刘备虽然学习不好,却在卢植那里结交了一名很牛x的同学——公孙瓒。
公孙瓒何许人也?贵族出身的帅哥一枚,而且声音洪亮,首届《三国好声音》大赛之一名,因此成了涿州太守的女婿。遇到这样一个高富帅同学,以刘备的情商绝对猛抱大腿。《三国志》记载: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这个大腿没白抱,日后公孙瓒成了威震北方的诸侯,刘备落难时去投奔他,老同学很大方,给了小弟一个“别部司马”的官职,并给刘备兵马让他抵御袁绍。后来刘备凭借战功当上平原县令,算是在乱世中暂时站住了脚。
第三步:交结名士资源
人生总是能收到意外的惊喜,在平原的刘备忽然收到一封求救信,这真好比买彩票中了一个五百万。因为求救者名叫孔融。孔融何许人也?孔子的第19世孙,年幼时因让梨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天下名士。“名士”这个称号在当时可不得了,大名士对某个人的夸赞或者批评,关系着这个人在社会上能否立足。比如曹操年轻时,经常苦于自己没有名望,不能挤进上层朋友圈。乔玄让他找大名士许子将。面对曹操的跪舔,许子将说了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后曹操名声大显。
刘备没有这么优质的人脉资源,结识不到许子将这样的大名士,但另一位大名士孔融却主动投怀送抱。怪不得刘备收到求救信时,激动的说出三国最 *** 丝的一句话:“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我很能理解当时刘备的心境,这就好比一个在朋友圈做 *** 的微商,某天忽然收到马云的求救信,我估计这哥们肯定激动的昏死过去。
刘备救完孔融之后,他的名声果然像搭火箭一样飞升,之后惊喜接连而至。陶谦送上了特种部队丹阳兵,陶谦死后干脆把徐州交给了刘备,大土豪糜竺也连忙提供了赞助资金,他瞬间由一名客将变成了封疆大吏。此时刘备终于有了“政治资源”。注意,是资源,不是资本。因为资源是可以夺走的,资本是夺不走的。
第四步:转化政治资本
有了一定“政治资源”的刘备,虽然不能笑傲江湖,但起码已经能够做到百毒不侵。所以他不管多落魄,走到哪里都有人收留。说白了,都是把刘备当成第二个孔融。希望通过救他,获取他身上的政治资源。刘备在投奔曹操时,曹操的谋士都劝杀掉刘备,曹操非但不杀反而厚待刘备。曹操比谁都想杀刘备,但曹操知道刘备身上的资源比他的性命更加重要。刘备看出曹老板的心思,索性半推半就,坐地起价,在曹操身上榨取更多的政治资源。
《三国志》记载:曹公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左将军”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这下刘备不但成了京官,还有了军衔。在许都的刘备又中了一次五百万,那就著名的“衣带诏”。在衣带诏事件之前,可以说曹操集团和汉 *** 是一个整体,但衣带诏事件之后,曹操和汉 *** 成了对立面。这就释放出了一个非常有利用价值的信号,那就是反曹即等于拥汉。刘备通过与衣带诏事件与曹操正式决裂,并成功的打造出自己的政治路线,用刘备自己的话就是:“每与操反,其事乃成。”通过这条路线,刘备终于获得立足天下的政治资本。
此时的刘备虽然没地盘,没兵马,但他却有一项更为重要的东西,即名望与地位,还有“反曹”的政治路线。与孙权、曹操的相比,刘备的政治资本是无形,而且还不是父辈留给他的,而是靠他的努力一步一步赚来的。日后刘备投奔袁绍时,袁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投奔刘表时,刘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求助孙权时,孙权“既宿服仰备…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一个昔日一无所有的小 *** 丝,能混到这份上,不服不行呀。
纵观刘备一生,靠拜学大儒,结交同学,登上政治舞台,又靠结交名士,营救诸侯,获取政治资源。并摸索出一个具有号召力的政治路线,并将其打造成为自己政治资本。当他拥有政治资本的那一刻,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由“平民”到“枭雄”的身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