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林甫是奸臣吗?为何他能长期得到重用?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1-18)170

李林甫是唐朝时期宰相,为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李林甫历来受到责难,被视为“口蜜腹剑”的小人和促成李唐由盛而衰的罪魁祸首之一。“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林甫为何能长期得到重用?

李林甫在大唐盛世任相十九年,几乎是独自全权处理国事,大唐由盛转衰的锅,他肯定要背。但是不是都由他来背锅?这个大可商榷。司马光对李林甫的评价是很差的:“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疾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在司马光的笔下,李林甫是个狡猾阴险的两面派,成语“口蜜腹剑”的主人公,正是他“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真的是这样吗?

史学界一直有一种看法,也就是如果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敢造反。虽然安禄山一直在觊觎大唐的锦绣河山,对唐朝满朝文武都不放在眼里,但唯独对李林甫毕恭毕敬,非常忌惮。他一直等到李林甫死后才敢“渔阳肇鼓动地来”,揭开“安史之乱”的序幕。

李林甫也算是李唐宗室之后,他的先祖是长平王李叔良。如果按照辈分来推的话,唐玄宗还得喊他一声叔叔。由于他家的王爷不是世袭的,到了李林甫的父亲李思海这辈,早已不再是王爷了,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参军。所以说李林甫的成长道路上,家庭并没有给他太大的帮助,更多的是靠他自己。

李林甫文化程度不是很高,虽然读过书,但是不求甚解,读过就忘,很多字都没记住。但是他精通音律,也会填词,这倒是一件很蹊跷的事。按说文化水平低的人,作诗填词是外行,可是李林甫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结合体。李林甫有个笑话,有一次,他看到“杕杜”两个字,这个“杕”字他不认识,就问吏部侍郎韦陟这是个什么字。韦陟故意出他的洋相,假装没听到,也不理他。之后韦陟把这事对别人一说,李林甫也就得到了“杖杜宰相”这个外号。

李林甫是个老谋深算的天才,任何难题在他看来,都有解决办法。开元十四年时,李林甫已经是朝廷的吏部侍郎了,专门负责对官员的考核工作。这一年唐玄宗的哥哥李宪找他走后门,给了他十个人的名单,要求提拔这十个人。但是这十人都是没有什么贡献的,如果全部提拔,舆论也通不过。李林甫想出一个办法,他和宁王商量之后,从十人中挑选了一个关系比较远的,故意当众宣布这个人为官不正,给予黜免;其他九人则升官一级。这样做既讨好了李宪,又显示自己刚正公平,大家看到官声最差的某人被黜免,都称赞李林甫处理得当,为官清正。

李世民曾孙李适之和李林甫同朝为相,两人政见不合,总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但是表面上李林甫对李适之非常尊重,两人关系也还过得去。有一次李林甫对李适之道:“华山有金矿,开采可以富国,皇帝还不知道。您是左相,不如向皇上进言开采,可富国强兵,是大大的好事。”李适之果然上当,将华山金矿奏知玄宗。唐玄宗询问李林甫,李答道:臣早就知道!但是,华山是陛下本命山,乃王气所在,不宜开凿,臣便没有提及。唐玄宗便认为李适之虑事不周,对他道:以后奏事时,要先与李林甫商议。从此,李适之失宠,不久后被罢去相位,改授太子少保。李林甫类似的事情干了不少,史书上都是他用阴谋诡计害人的记载,而且无一例外都认为这是个小人。可是这样一个小人,为什么为相十九载不倒?里面肯定有其他原因。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政治清明、国家繁荣的“开元盛世”,是一个有为的明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日渐昏庸,追求享受,懒理国政,逐渐蜕变成一个昏君。特别是在公元740年纳了杨贵妃之后,更是将政事委托给李林甫,自己纵情声色,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大权在握的李林甫,对那些不听话的政敌开始大肆打击。他重用酷吏吉温、罗希奭掌管刑狱,帮助李林甫打击异己,那些反对李林甫的人只要落在他们手中,没有人能活着回家,时人称之为“罗钳吉网”。

唐玄宗曾准许天下士子中通六艺者,可到长安参加官员选拔。李林甫担心士子们会在面圣时说一些对自己不利的话,便要求由郡县对士子选行甄选,优秀者才能送到京师复试。然后他暗中指使州郡,故意将一些才能平庸者送到京师,结果考核时没有一个人合格。李林甫向玄宗说,人才都被他挑选做官了,真正做到了野无遗才,唐玄宗大喜,从此对李林甫更加言听计从。

李林甫是奸臣吗?为何他能长期得到重用?

就个人来说,李林甫是一个专权的小人,只要涉及权力之争,他都会用尽腹黑之术,将对手打死打残,毫不留情。但是他本人却没有什么把柄可以让政敌们抓住。他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也从不将自己心里想什么告诉别人。更特别的是,他遵纪守法,做事也非常谨慎。《旧唐书》说他“调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出,皆有恒度”,承认他是一个铁腕宰相。

唐玄宗信任安禄山,在兵权之外,还给了安禄山管理民政和财政的权力。但是安禄山非常惧怕李林甫,因为李林甫仿佛可以看穿安禄山的心思。每次两个人聊天,安禄山心里想什么,李林甫都能准确地说出来,弄得安禄山“虽盛冬常汗湿衣”。安禄山在朝廷有很多眼线,每次只要听到眼线汇报说李林甫表扬他,就开心得要命;要是听到李林甫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就吓得大叫“阿与,我死矣!”所以安禄山在李林甫的积威之下,一直不敢发难。只有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执政,安禄山这才敢于起兵造反。

李林甫一生所做所为之中,最为封建士大夫不能接受,也是最受诟病的,就是他曾设计陷害了当时的太子李瑛等人,在唐玄宗立李亨为太子之后,又想废掉李亨。虽然最终没有得逞,但 *** 的李适之、韦坚、王忠嗣都受到了牵连。这在封建礼教中属于大逆不道的作法,任何一个正统的士人都不可能赞同臣子害太子的行为,历史上对李林甫的评价不高,与这一点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果说谁是唐玄宗时更大的奸臣,那应该是杨国忠而不是李林甫。李林甫虽然权力欲大,但他还做事,属于有才无德之人;而杨国忠不但无德,而且无才。李林甫临死时将全家托附给杨国忠,杨国忠答应得好好的,李林甫一断气,他就靠黑状,使得还没躺进棺材的李林甫被唐玄宗除去官籍,家产也被抄没,家人流放,以庶人之礼下葬。杨国忠的品行也可见一斑了。

李林甫为何能长期得到重用?

之一,非常善于揣摩人的心思,并且对症下药,极力讨好上级极尽阿谀奉承之事。所以李林甫很懂玄宗,玄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用他说李林甫都知道,而且会顺着他的意思去做,从来不会逆他的意。尤其在那些“酸腐固执”的文人对比下,李林甫简直是上天派给他的“天使”。比如在废黜三子的问题上,在封赏牛仙客的问题上,相对起张九龄的极力反对,把皇帝气的跟蛤蟆一样。李林甫可谓善解人意了,废太子被他看做“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对牛仙客的问题是“苟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反正一句话,皇帝想干的事,没有不可以的。

第二,李林甫会变通,哪怕是明明说不过去的事,李林甫也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让这件事变得理所当然,让皇帝有很好的理由去满足自己的私欲。比如玄宗想从东都洛阳返回长安,被裴曜卿等以妨害农务为由劝谏,希望皇帝延缓行程。皇帝不开心。李林甫趁没人的时候跟皇帝说,两都本来就是您的东西宫,您在自己的两栋别墅间往返,那是随时谁地都可以,哪需要将就什么时候。如果怕损坏农田,那大不了免掉这一路所到之处的税赋好了,臣向您请旨宣示百司,即日西行。皇帝很高兴,从之。

第三,李林甫虽无大才,但擅长吏治,行政管理能力很强。早年任国子司业时,把国子监治理的井井有条。做宰相后“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恒度”。所以非常符合这个阶段唐玄宗需要的“得力帮手”的要求——不需要雄才大略做规划蓝图,不要叽叽歪歪的用各种杂事烦他,只需要处理好日常政务就行了。李林甫非常“识趣”的包揽下所有政务,给玄宗更多的方便去享乐,不再被“俗务”缠身。

这些特点,让李林甫非常契合唐玄宗当前阶段的需要,坐稳了宰相的位置。但是能在相位上一呆就是十九年,一直做到去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一是“政绩”支持。

这 个阶段的时代背景 , 在客观上大大的帮了李林甫的忙。一辆高速前进的列车,就算是切断了所有动力,仍能凭借惯性,继续向前行驶。李林甫接手宰相时的大唐,就是这样的一辆列车,虽然专用李林甫相 当于切断了动力,但凭借着二十多年来的铺垫和积累下的惯性,开元末年 到天宝初 年 这个时段,整个国家综合实力冲上了巅峰,这个巅峰,不仅仅是大唐王朝的顶峰,也是整个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顶峰。如此辉煌的“政绩”,在玄宗眼里这自然是自己 这个皇帝 领导的好,李林甫这个宰相当的好的结果。

二是口蜜腹剑,嫉贤妒能,排除异己。让朝廷无人可用,玄宗找不到比他更适合的人。

李林甫用人,多为才能在他之下,阿谀奉承之徒。凡是才能比他强的,有可能得到皇帝重用的,他都想办法给弄掉。尤其是那些文才出众的,因为他没什么文化,闹出过弄“獐”之喜的笑话,所以特别讨厌这些能衬托出他短板的文人。皇帝喜欢的人,开始会积极结交,一旦权势渐大有可能会威胁到他,便会想办法除掉。哪怕是老奸巨猾的人,也难逃他的算计。被李林甫的终极技能——口蜜腹剑KO的大臣不计其数。

案例一;宰相李适之和李林甫不和。李林甫跟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开采了可以使国家富裕,皇上还不知道。于是李适之就兴冲冲的把这件奏报了玄宗,玄宗就去问李林甫,李林甫说这事我早就知道了,只不过华山是皇上您的本命山,王气所在,不宜开采,所以我才没跟您提这事儿。皇帝听了很生气,觉得李适之做事考虑一点也不周全,缺乏大局观,就跟他说你以后奏事先跟李林甫商量,不要自作主张。并从此日渐疏远李适之。

案例二:玄宗问起严挺之在哪里?这个人还可以用。严亭之和张九龄关系非常好,也是张九龄罢相的导火索,这时正被贬到外地做官。李林甫怕皇帝把他找回来重用,于是跟严挺之的弟弟说,你哥哥不是想回来吗,皇帝挺看重你哥哥的,你让你哥哥上书,说得了风疾需要治疗,这样皇上就会允许他回京治病。严挺之不知是计,就按他说的上了道奏折。李林甫就拿着这封奏折跟玄宗说,可惜啊,这个严挺之年纪大了,还患了风疾。看来是用不了了,不如给他个闲职,让他安心养病吧。玄宗叹息了好久,最后把他打发到东都洛阳做太子詹事去了。诸如此类被李林甫阴到的大臣数不胜数。据说李林甫家里有个类似半月形的大厅,每次他想整人了就会躲在这个大厅里想办法。等他想好出来的时候,被他盯上的人就会家破人亡。

三是杜绝言路,闭塞皇帝视听,防止皇帝觉醒。

李林甫做了这么多亏心事,自然不希望让皇帝了解的更多,所以他是想尽一切办法,把皇帝和外界隔绝开来,不让皇帝再有机会接触到外界的舆论和真实的情况。当皇帝说要搞个人才选拔大会,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参加。李林甫怕来参加选拔的人说他坏话,把他做的那些坏事告诉皇帝,于是对皇帝说为了防止奇葩冲撞陛下,更好先做一些初步的筛选,考考诗词歌赋什么的,留下些风雅人士再来面圣。皇帝说好。

结果这一筛选,渣都给筛没了。然后李林甫竟然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这次筛选一个都没选上,证明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被您收入囊中,连野外都没有遗漏的贤才。这种鬼话,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不可能,但是此时的唐玄宗竟然相信了,还非常高兴。

李林甫又借着贬谪了一位言官的机会,对一众大臣说,当今天子圣明,做臣子的顺着皇上的意思做就行了,哪那么多意见提呢?你们没看过皇家仪仗队的马吗?好好的站在那里做背景,不要叫,就可以享受到三品的饲料。但只要一叫就会被拉出去,做一个普通的马,到时候就算想不叫都回不来咯。结果大臣们听了,再也不敢上书谏言了。皇帝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基本被堵死。

李林甫在辉煌的“政绩”支持下,靠着揣摩皇帝心思,迎合皇帝需求,同时排挤一切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封堵言路迷惑皇帝,在宰相的位置上安安稳稳做了十九年,直到去世。但是,唐玄宗是个聪明人,也是个政治斗争的好手,难道他对李林甫的行为一点都没有觉察吗?从李林甫死后不到一个月就被彻底清算,及玄宗最后对他的评价看,未必如此。

只是巅峰盛世冲昏了玄宗的头脑,对许多问题视而不见。可能他认为这些都是小问题,瑕不掩瑜,却不想一个鼎盛的王朝会在一夕之间倒下。与其说李林甫蒙蔽了玄宗的视听,还不如说盛世迷惑了玄宗的头脑,与其说盛世迷惑了玄宗的头脑,还不如说是玄宗自己封闭了自己的世界,为人君者,不察不明,以天下权柄,假手他人,以垂拱为名,实则怠政。当你以为掌控了整个形势,实则被形势所误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得不防也。

李林甫是奸臣吗?为何他能长期得到重用?

李林甫完全是靠个人打拼上位的宰相,他的许多野史秘闻都是政敌们记载下来的,有多少可信度,值得商榷。不说别的,就说他文化不高又精通韵律,会写诗填词这一条,就与常识不符。其中难免有些是对他的不实的记载。他确实是嫉贤妒能,也迫害过政敌,这在封建社会太常见了。历史上那么多宰相,有几人没有打击过政敌?世人把安史之乱的账算在他的头上,而不算在杨国忠的身上,对他也是不公平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1/221413.html

“李林甫是奸臣吗?为何他能长期得到重用?” 的相关文章

子婴是秦始皇什么 人 子婴为何没有被胡亥弄死

子婴是秦始皇什么 人 子婴为何没有被胡亥弄死

对秦王子婴会是谁的儿子?他为什么没有被胡亥处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王子婴是谁的儿子?这个问题一直是史学家的一个千古之谜。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比较少,而且对于他是谁的儿子更是众说纷纭。子婴又被称为秦三世,在他身上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他的身世,他和秦始皇究竟是什么关系?...

甄宓是曹丕的正牌皇后,为什么却赢不了郭女王?

甄宓是曹丕的正牌皇后,为什么却赢不了郭女王?

众所周知甄宓长的极美,她原本应该是袁绍第二个儿子的妻子,后来曹丕把她给抢回自己的家中,成为了自己的正牌皇后,但是貌美的她为什么赢不了郭女王呢?赐死甄宓的就是曹丕甄宓这个女子,她是一个美貌双全的人,甚至她的行为举止都是落落大方。曹丕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就被她深深吸引住了。不顾一切的,就想要娶她回家。当甄...

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与曹操有何联系

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与曹操有何联系

说起曹操这个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时期,是一段风云诡谲、荡气回肠的历史时期。那段岁月,不仅仅有最热血的男儿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也还有身有所长者在庙堂之外留下诸多传奇,前者如曹操,后者如华佗。说起这两个人,颇有渊源。众所周知,...

历史上汉文帝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哪些作为?

历史上汉文帝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哪些作为?

汉文帝名叫刘恒,是汉太祖刘邦的第四子,母亲为薄太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和儿子刘启统治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外,也有很多人说汉文帝是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自公元前22...

张辽作为曹操手下的医院 张辽在军中的人缘又是什么样的

张辽作为曹操手下的医院 张辽在军中的人缘又是什么样的

对为何张辽在曹操军中人缘很一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辽在曹操阵营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第一,他不是曹操的元从旧部,也就是说张辽不是一开始就跟着曹操的而是在曹操攻灭吕布之后投降过来的;第二,曹操的军权基本上都掌握在夏侯惇曹仁等宗室大将之手,外姓大将除了极个别的人...

张纲:东汉时期官员,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张纲:东汉时期官员,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张纲,字文纪(108—143年),东汉犍为郡武阳人。 张纲是汉留侯张良的后代(七世孙),父亲叫张皓,爷爷叫张胤。他还是蜀汉将军张翼的曾祖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张纲少时勤奋好学,对经学有一定研究。他虽出身官宦家庭,但少纨绔习气,很注意气节方面的修养。主...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kūn)(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仕州郡,随孙坚征伐有功,拜偏将军。坚殁,随孙策战伐,孙策上表徐琨领丹阳太守,恰逢吴景从广陵归吴,吴景更得人心,因此孙策任命吴景为丹阳太守,任徐琨为督军中郎将。从督军中郎将破庐...

历史上徐庶真的是因为母亲才选择离开刘备吗?

历史上徐庶真的是因为母亲才选择离开刘备吗?

徐庶本名徐福,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众所周知,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主要是因为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控制。除此而外,还有另外三个原因,可能是你我都不曾想到的,是什么呢?(我们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寻找答案):一、三国博弈,各自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