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用三招就搞定了张居正,她是如何做到的?
李太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初十,这一天是皇太子朱翊钧继位的日子。内阁首辅高拱早早的率领百官于会极门等候,可是左等右等却始终不见朱翊钧出现。就在高拱欲起身前去一探究竟的时候,司礼监太监冯保出现了,他要向众臣宣读一道圣旨:
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专。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明穆宗的皇后、皇贵妃和皇太子)惊惧不宁。高拱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
圣旨宣读完毕,不仅高拱,就连在场的百官也是惊愕不已。高拱是明穆宗最信任的大臣,半个月前病危的明穆宗托孤之时那可是直接抓着高拱的手交代后事的。没想到半个月后,高拱就被撵回家了!
要说起来,高拱是一点都不冤,托孤之时涕泪横流的他,离开皇宫后首先考虑的不是该如何辅佐即将登基的皇太子朱翊钧,而是把主意打到了司礼监头上。
高拱认为明穆宗驾崩后,十岁的新皇帝朱翊钧和他的生母李太后只有依靠自己才能稳住局面,于是他决定乘机扳倒司礼监太监冯保,然后再将司礼监的批红与掌印之权收归内阁。
批红与掌印之权是皇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后来随着明代内阁权力的不断膨胀,明宣宗将其交给了司礼监代管,并以此来制衡内阁。所以,看到这里我们应该能够明白高拱此举意在司礼监背后的皇权,一旦他能成功,皇帝将彻底被内阁架空,成为名义上的天子。
幸好此时一直觊觎首辅之位的张居正偷偷将高拱的想法告知了冯保,然后冯保又将之上报给了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
李太后知道详情后是既怒又怕:明穆宗尸骨未寒,高拱就想架空皇帝,她怎能不怒;如果没有张居正偷偷传递消息,高拱很可能就把事给办成了,她怎能不怕。可是,怒归怒,怕归怕,儿子万历皇帝年仅十岁,事情如何解决还得李太后来拿主意。能从一个宫女一步步登上皇贵妃之位,李太后肯定不是个没有主意之人,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文章开头的那道圣旨。
高拱被一道圣旨赶回家之后,张居正顺利登上了首辅之位。有了高拱的前车之鉴,李太后觉得不能再让张居正成为另一个高拱,于是她下定决心要搞定张居正。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李太后仅用三招就轻松搞定了张居正。
之一招:极力拉拢
为了让张居正不生二心,李太后在各种场合都对张居正表示出了极大的信任和支持。可是,要想拉拢住张居正,仅凭信任和支持还远远不够,并且碍于李太后的身份和地位,她不可能直接出面拉拢张居正,所以在她的授意下,年仅十岁的万历皇帝登场了。
万历元年十月,张居正给皇帝朱翊钧讲授宋仁宗不喜珠饰的故事。朱翊钧听完后对张居正说:“贤臣才是国家的珍宝,珠玉之类,拥有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先生(张居正)才是朕更大的珍宝。”
这句话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如果没有李太后时常向朱翊钧灌输张居正的好处,很难想象一个十岁的孩子能对张居正说出这种话。所以,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这句话就是皇帝朱翊钧在李太后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用来拉拢张居正的。
有了李太后的信任和皇帝的极力拉拢,张居正还能不尽心竭力的辅佐朱翊钧!
第二招:制造隔阂
李太后十分清楚,经常向皇帝朱翊钧灌输张居正的好处并不是一件好事,皇帝对任何臣子都应该又拉又防。但是,当时正是用着张居正的时候,她又不能明着对朱翊钧说张居正的坏话,所以她用了很巧妙的一招:每当皇帝朱翊钧犯错的时候,她就会对朱翊钧说一句话“使张先生闻,奈何?”
为什么说这一招很巧妙呢?因为她说的这句话无疑是在朱翊钧心中种下了一颗对张居正恐惧的种子,当这颗种子茁壮成长后,朱翊钧自然会对张居正又拉又防。
第三招:敲山震虎
万历八年,皇帝朱翊钧已经十八岁,李太后用出了最后一招——敲山震虎。
当时,万历皇帝醉酒后打了身边的两个小太监,李太后得知后大怒,不仅罚朱翊钧长跪,还找来了《汉书·霍光传》让他好好读读。
读完了《汉书·霍光传》后,万历皇帝朱翊钧似乎全都明白了,李太后让自己拉拢张居正以及总是告诉自己“使张先生闻,奈何”都是害怕张居正像霍光那样废了自己。
同时,李太后让朱翊钧读《霍光传》的消息传到张居正耳中后,张居正也吓坏了,如果李太后和皇帝真把自己防备了霍光该如何是好?当年李太后赶走高拱的旧事还历历在目,自己可不想步高拱后尘。于是,他赶紧向皇帝朱翊钧上疏请辞。然后,“天子慰留恳切。最后手书称慈圣口喻:张先生亲受先帝付托,岂忍言去。俟辅尔岁至三十而后商处。先生毋复兴此念。”
李太后这最后一招着实是高明,仅用一本《汉书·霍光传》就敲了皇帝朱翊钧这座“山”,震了内阁首辅张居正这只“虎”。此后,张居正不仅会尽心辅佐万历皇帝,还不敢流露出一点二心。
李太后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仅凭三招搞定张居正,她就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