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杜甫一生穷困潦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杜甫穷困潦倒的根本原因,的确很难说清楚,因为,杜甫穷困潦倒的原因太多了,要说起根本原因,反而不太好了解。
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事物内因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我想还是通过内因,来寻找本质的原因。
那么,在寻找答案之前,我先把一些外因剔除,其中主要就是安史之乱。
这场战乱不光是杜甫,就连皇帝都仓皇的逃往蜀地,所以说,这场战乱的确可以引起穷困潦倒这样一个事实。
但很显然,只要有战乱,九成以上的人都可能穷困潦倒,这并不能成为根本原因。
抛开这个外因不考虑,那么,我只能从杜甫的生平、性格、理想以及思维模式来分析。
书香门第的幸运和不幸
先说杜甫的生平。
其实,他的家庭,并不是一个大富大贵的人家,却也不是普通人家,他属于书香门第。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一代文坛领袖,格律的重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对唐朝诗歌,乃至整个中国的诗歌,都是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文学史上,不可能少了杜审言的位置。
但问题是,杜审言除了文学上的巨大贡献以外,其他方面又如何呢?
在历史上,杜审言是一个有能力的狂人,但不是一个治国理政的能人。
他的狂,体现在对自己文章的自信,甚至狂到认为苏味道看到自己文章会羞死。
这样一个狂人,当官的水平却并不高,只当过地方的小官,他凭借自己的文章,进入中央,也没有进入政治的核心。只是当成是一种词臣来对待。
这种任命,对于杜审言来说,实际上是合适的,但问题是,他还是不死心,希望通过自己文章作为跳板,最终达到治国的梦想。
但事实证明,他的政治嗅觉相当差,居然想到结交张易之兄弟,这种为文人所不齿的行为,终究害了杜审言。
并且,当张家兄弟倒台之后,杜审言也被贬谪。
这次贬谪,让杜家面临一个极大的困境,这种困境,让杜家三代人都没有起来。
他的小儿子杜闲,不过当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官,而他的孙子杜甫,出生的时候,其实已经家道中落。
而杜甫,在这样一个当官水平很低,文学水平很高的家庭里出生,依然像是自己的祖父一般,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学功底。
而他成长的时候,正是开元盛世。在这种整个国家自由开放的风气下,他开始云游四方,到处结交还有,谈论诗文艺术,他的文学水平很高,也积累了足够多的名声。
但唯独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生存技能。
开元盛世,之所以是盛世,那是因为,整个社会的风气开放,民风淳朴,很多有钱人并不在意去接济一些云游四方的诗人学子。
而且,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件十分荣耀风雅的事情。
云游的生活,让杜甫失去了紧迫感,直到一场挫折,让他醒悟过来。
君子立德,小人成事
那是天宝三年的时候,杜甫准备考取功名,这时候的杜甫太过天真,他是一个相当理想主义者。
他虽然有抱负,但终究太过天真,他不知道官场和文学是不一样的,当他没有成功中举,困在长安城,只有四处献诗,来糊口。
这种现实,终于打破了他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仿佛钻进了牛角尖。
同样是天才,李白在仕途不顺的时候,选择离开,去向更广阔的天地自由翱翔。
那么,为什么同样天才的杜甫,会郁郁寡欢?这个就必须考虑到杜甫的个人理想以及思维模式了。
杜甫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诗人,但他绝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诗人。
他的本质,是一位儒士。
他的理想,和他祖父一样,还是想要治国,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是一个受到儒家文化熏陶的人的终极理想。他可以像李白一样,云游四方,可以像李白一样吟诗作赋,但他不能像李白那样,拿得起放的下。他拿得起,却放不下。
杜甫的苦,是心怀天下的苦,杜甫的是,也是民间疾苦的反应,这是他的理想和思维方式,他虽然是个诗人,但他并不想做诗人,只想做一个兼济天下的人。
诗歌,只是他发声的工具而已。
但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就像上文说的那样,他的思维方式,是一个诗人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儒者的思维方式,却不是一个官员或者一个政治家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根本区别在于,政治家会放弃很多自己曾经的骄傲,放弃很多尊严,放弃那些没有价值的幻想,放弃白莲花式的自尊。
并且,他们懂得怎么在宦海中沉浮,然后才能知道,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
杜甫却没有这样的思维方式。
在封建社会,或者在现在也是一样,君子立德,小人成事,这是一种亘古不变的规律。
杜甫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君子,所以,他的人品,至今都闪烁着光芒,但他不是一个小人,那就意味着,他永远不可能做成什么大事情。在杜甫死后七百多年后,明朝有一位哲学大师,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也诠释了,立德和成事的关系。所以,王阳明成功了,他做事的时候,很小人,立德的时候,很君子。而杜甫,始终没有想明白这件事,所以,即使没有安史之乱发生,他的生活也可能穷困潦倒。杜甫穷困潦倒的根本原因,的确很难说清楚,因为,杜甫穷困潦倒的原因太多了,要说起根本原因,反而不太好了解。
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事物内因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我想还是通过内因,来寻找本质的原因。
那么,在寻找答案之前,我先把一些外因剔除,其中主要就是安史之乱。
这场战乱不光是杜甫,就连皇帝都仓皇的逃往蜀地,所以说,这场战乱的确可以引起穷困潦倒这样一个事实。
但很显然,只要有战乱,九成以上的人都可能穷困潦倒,这并不能成为根本原因。
抛开这个外因不考虑,那么,我只能从杜甫的生平、性格、理想以及思维模式来分析。
书香门第的幸运和不幸
先说杜甫的生平。
其实,他的家庭,并不是一个大富大贵的人家,却也不是普通人家,他属于书香门第。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一代文坛领袖,格律的重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对唐朝诗歌,乃至整个中国的诗歌,都是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文学史上,不可能少了杜审言的位置。
但问题是,杜审言除了文学上的巨大贡献以外,其他方面又如何呢?
在历史上,杜审言是一个有能力的狂人,但不是一个治国理政的能人。
他的狂,体现在对自己文章的自信,甚至狂到认为苏味道看到自己文章会羞死。
这样一个狂人,当官的水平却并不高,只当过地方的小官,他凭借自己的文章,进入中央,也没有进入政治的核心。只是当成是一种词臣来对待。
这种任命,对于杜审言来说,实际上是合适的,但问题是,他还是不死心,希望通过自己文章作为跳板,最终达到治国的梦想。
但事实证明,他的政治嗅觉相当差,居然想到结交张易之兄弟,这种为文人所不齿的行为,终究害了杜审言。
并且,当张家兄弟倒台之后,杜审言也被贬谪。
这次贬谪,让杜家面临一个极大的困境,这种困境,让杜家三代人都没有起来。
他的小儿子杜闲,不过当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官,而他的孙子杜甫,出生的时候,其实已经家道中落。
而杜甫,在这样一个当官水平很低,文学水平很高的家庭里出生,依然像是自己的祖父一般,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学功底。
而他成长的时候,正是开元盛世。在这种整个国家自由开放的风气下,他开始云游四方,到处结交还有,谈论诗文艺术,他的文学水平很高,也积累了足够多的名声。
但唯独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生存技能。
开元盛世,之所以是盛世,那是因为,整个社会的风气开放,民风淳朴,很多有钱人并不在意去接济一些云游四方的诗人学子。
而且,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件十分荣耀风雅的事情。
云游的生活,让杜甫失去了紧迫感,直到一场挫折,让他醒悟过来。
君子立德,小人成事
那是天宝三年的时候,杜甫准备考取功名,这时候的杜甫太过天真,他是一个相当理想主义者。
他虽然有抱负,但终究太过天真,他不知道官场和文学是不一样的,当他没有成功中举,困在长安城,只有四处献诗,来糊口。
这种现实,终于打破了他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仿佛钻进了牛角尖。
同样是天才,李白在仕途不顺的时候,选择离开,去向更广阔的天地自由翱翔。
那么,为什么同样天才的杜甫,会郁郁寡欢?这个就必须考虑到杜甫的个人理想以及思维模式了。
杜甫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诗人,但他绝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诗人。
他的本质,是一位儒士。
他的理想,和他祖父一样,还是想要治国,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是一个受到儒家文化熏陶的人的终极理想。他可以像李白一样,云游四方,可以像李白一样吟诗作赋,但他不能像李白那样,拿得起放的下。他拿得起,却放不下。
杜甫的苦,是心怀天下的苦,杜甫的是,也是民间疾苦的反应,这是他的理想和思维方式,他虽然是个诗人,但他并不想做诗人,只想做一个兼济天下的人。
诗歌,只是他发声的工具而已。
但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就像上文说的那样,他的思维方式,是一个诗人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儒者的思维方式,却不是一个官员或者一个政治家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根本区别在于,政治家会放弃很多自己曾经的骄傲,放弃很多尊严,放弃那些没有价值的幻想,放弃白莲花式的自尊。
并且,他们懂得怎么在宦海中沉浮,然后才能知道,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
杜甫却没有这样的思维方式。
在封建社会,或者在现在也是一样,君子立德,小人成事,这是一种亘古不变的规律。
杜甫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君子,所以,他的人品,至今都闪烁着光芒,但他不是一个小人,那就意味着,他永远不可能做成什么大事情。在杜甫死后七百多年后,明朝有一位哲学大师,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也诠释了,立德和成事的关系。所以,王阳明成功了,他做事的时候,很小人,立德的时候,很君子。而杜甫,始终没有想明白这件事,所以,即使没有安史之乱发生,他的生活也可能穷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