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大胜,为何下令放走楚军?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了。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命令部队退避三舍。在此战中,击败了强大的楚国,自己荣升为中原霸主。
但是关于这场战役,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在晋军打败了楚军以后,晋文公连忙传令,说是只要把楚军赶出宋国、卫国境内,就算大功告成了,不需要穷追不舍。晋军于是收兵,放过了楚军。许多楚军将士这才保全了一条命。
那么,晋文公为什么在打了胜仗以后,却要选择放走自己的敌人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报答楚王的恩情
在坐上晋国君位之前,公子重耳当了十九年的无国籍人士,说得好听点的话就是游历多国。有一些国家的君主热情款待他,有一些国君却有眼无珠,要么连门都不让他进,要么是偷看他洗澡。(曹共公。)前者之中就包括了楚国。
重耳到了楚国以后,楚成王用国君的礼仪热情招待他,让他住豪华酒店,开派对或者是打猎的时候也时常叫上重耳。重耳自然很感激楚王。一次楚王问重耳如果能够回到晋国,会怎么报答自己。重耳表示如果晋楚两国某一天非常“悲催”地开战了,自己一定对楚军退避三舍。如果这样还不行,那么大家只能抄起家伙好好干一架了。
楚成王
秦穆公得知重耳在楚国,派使者去楚国接重耳。楚王还给重耳分析了一通去秦国有哪些好处,还给沿途的那些楚国附属国打了招呼,吩咐他们一路上优待重耳。由此可见,楚王对重耳,那是真的够意思了。这份恩情想必重耳也牢记在心。后来晋国和秦国一起去揍郑国。郑国人把秦穆公好好忽悠了一通。结果秦穆公被忽悠得不讲武德,连声招呼都不打就自己回家吃夜宵了。晋文公闻讯大怒。晋军众将也 *** 追杀秦军。晋文公虽然生气,却制止了:“没有秦国的帮助,就没有寡人的今天。”看了这句话,类推一下,也就很明白了。虽然和楚国必须打这一仗,但是楚王当年如此恩情,还是要给楚王一些面子的。
二、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上文提到了晋文公放过楚军的一个原因是为了报恩。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报恩显然不会是晋文公做出这个决定的唯一原因。他还有现实利益的考量在内。
晋文公之所以退避三舍,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对楚王的诺言。他还有几层意思:如果楚军见好就收,不追击晋军,晋军就算成功救下宋国,完成了作战任务;如果楚军一定要追上来,那他们的战线也就拉得越来越长了。对晋军而言,这肯定是有利的。
我们再看看三十多年后,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和晋文公的孙子晋景公之间的对垒。这一仗,楚军大胜,总算是洗刷了三十多年前兵败的耻辱。楚军将领请求把晋军斩尽杀绝。楚庄王拒绝了,说晋楚就是大国,早晚有一天大家还是要握手言和的,没有必要这么做。于是就让战败的晋军回国了。楚庄王还下令把两国阵亡士兵全部掩埋,可以也是给晋国留了面子。
这个理由同样适用于晋文公。楚国毕竟是个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晋国总归避免不了要和楚国打交道的日子。放过楚军,就是不把事情做绝了,可以向楚国示好。后来,楚成王派使者请求与晋国通好,晋文公答应了,也派使者回访楚国。当时的晋文公,应该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