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有着怎样的无奈?他为了什么才诛杀韩信的?
说到萧何,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世人皆知,刘邦统一天下,离不开三个人的帮助,韩信、张良、萧何,他们三个人各自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被称为汉初三杰,共同辅佐邦夺取了天下,我们就是看一下一心为国为民的萧何。
入城后并无贪乐,先存书籍
刘邦攻破咸阳后,见到了咸阳宫殿的奢华,当时的军队大多都是穷苦出身,哪里见得这种富丽堂皇,将士们都得意忘形,纷纷抢夺钱财,连刘邦都觉得眼花缭乱,开始沉浸在温柔乡之中。唯独萧何咸阳城一破,立马带人进了丞相御史府,将府中秦朝有关的各种书籍,地图等全部整理分类,方便日后的查阅。
这些书籍文献通晓各地地形,民俗、强弱形式等等,对刘邦以后征战全国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也为西汉成立后制定法制条令的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参照,同时也能更精确地了解到各地民众的生活状态,方便了战后体恤安抚民生。
以为苍生,不得不背信弃义,诛杀韩信
刘邦夺取天下后,异姓诸侯此时手中权力过大,刘邦身受诸侯王之乱的害处,开始剥夺了韩信的齐王王位,将其贬为淮阴侯。被剥夺王位的韩信,对刘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当得知陈豨叛乱时,韩信决定暗中与他联合。当刘邦平定陈豨时,有人告发韩信意欲作乱,于是刘邦的妻子吕后联合萧何,对韩信下手。萧何定计,说是刘邦为了庆祝 *** 了叛乱来宴请大臣,韩信起初根本不信,后萧何亲自去请韩信,韩信这才相信,韩信入宫后,立刻遇到伏兵将他捉住,继而斩首。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毫无疑问韩信与萧何乃是好友,不然韩信也不可能冒着危险只身前来宫中赴宴,或许觉得萧何此举背信弃义,站在韩信的角度也确实是这样,估计韩信死前最恨的人也是萧何了。
可是若站在天下百姓的角度来想就不是这样了,韩信意图作乱已成事实,韩信占据诸侯国中国力强大的齐国,一旦发生叛乱,战乱一开,倒霉遭殃的往往只能是天下的百姓,史书记载萧何正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人,自春秋战国到汉朝的成立连年的战争早已让民众苦不堪言了,萧何正是知道民众在战争期间受到的疾苦,所以萧何用计骗韩信前来赴宴实属心中无奈,为了天下的苍生,萧何宁愿背负上背信弃义的骂名也不得不这么做了。
存亡之际,犹不忘为民 ***
由于萧何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人,整整数年时间,百姓口中纷纷夸赞,后来国内起了战乱,刘邦带兵前去征讨,萧何负责在后方为刘邦输送粮草物资,每次输送之时,刘邦都会问相国在做什么呢,使者就回答相国一向都是爱民如子,为百姓谋取福利,在后方做安抚、体恤民生的事,刘邦每次听到这个回答后,也不再多说话。
后来使者报给了萧何,萧何找来门客商量,心中明白这是刘邦已经对他产生不满跟猜忌了,萧何此时在百姓中声望已如日中天,一旦后方作乱刘邦在前方将进退两难,门客劝萧何如果想保住性命就要收敛百姓钱财,欺压百姓才可以。萧何心中又是万般无奈,要他做出欺压百姓的事来无异于强人所难,萧何只能无奈听取了门客的意见。
后来刘邦回朝收到了民众的告状书,刘邦把告状书交给萧何,让萧何自己去找民众谢罪,萧何就算到了这种时候,还不忘记为民众谋取福利,想要为百姓求得上林苑的土地,让民众来进行耕种。因为这次事件,萧何虽然受了牢狱之灾,但是却保住了性命,可见萧何心中那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和政治智慧。
其实对比鸟尽弓藏的张良,萧何确实没有张良功成身退的潇洒,世上又有几人能做到像张良一样在功成名就时身退呢,更何况新成立的西汉正是百废待兴需要治理的时刻,纵观萧何一生,一心都在为国为民,无愧于治国能臣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