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交通工具,春节怎么归乡省亲呢?
为了防止官员权力威望过大,威胁到中央的统治,我国很多朝代都有着异地为官的政策,即地方官员不能在本地任职,有时候甚至要到遥远的外省任职,南北互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每到过年过节,春运的大潮就浩浩荡荡开始了。
西门庆在本地做官,腊月24日封印休假后,不用舟车劳顿,可以立马回家团聚,老婆小妾热炕头。按照明朝规矩,地方主官不能是土著,得异地为官。好在西门庆不是党政军一把手,打打擦边球,可也。
这规矩就是回避制度,包括籍贯回避、亲属回避、职务回避、科举回避,具体另文再谈。籍贯回避经常导致北人南官、南人北官。对于大量官员而言,山高路遥,和今天一样面临“春运”的考验。
“回家难”根本原因是“行路难”,解决春运矛盾,首要解决交通问题。
古代没火车、轮船和飞机,不存在一票难求,黄牛党没用武之地。春运的大巴是畜力车,马啊牛啊驴啊骡啊,整装待阵。阔佬、官僚,坐马车,有面子,比较舒适。或者坐轿,偶尔骑驴。轿子是人力车,又叫肩舆。没钱的百姓,多靠步行,风霜露宿,在路边小饭店、旅馆歇脚。
古代中国的交通体系,有官办、商办和民办,都收费。节假日生意好,交通工具不足,收费可能高一些,但总体价格相对平稳。比如唐代为限制哄抬票价, *** 依照里程、速度,设定更高和更低价。《唐六典》规定,如果某车载1000斤,走100里,运费900文;如果某人背负100斤,走100里,运费100文;如果走山坡,运费120文;如果全是山路,更高运费150文;如果全走平路,运费不低于80文。唐代京城正八品官,相当于今天的科级干部,有职田250亩,月俸1.85贯,每年禄米67石。职田收租不能超过每年每亩6斗粟,按此计算,可收租150石粟,1石粟约能换0 。6石米,则年收田租等于90石米。唐初米价较低,1贯钱=10石米,则科干年薪9 22.2 6.7=37.9贯钱,日工资104文左右。那么这苦力活的运费确实不高。
由于交通工具缺乏科技含量,大部分时间耗在路上,加上人流拥挤,堵“车”时有发生。明朝大臣王锡爵,很惨,春节雇船去松江探亲,靠岸时码头上乌麻麻全是船,挤了两个时辰才挤进去,脸都等绿了。
国子监的学生,也是春运大军的一员。杨廷和,正德时期名臣,老家四川,曾在京城国子监求学多年,春节归乡省亲,先甩开脚丫子走,再转船,兜转了大半个月,才平安到家。好在 *** 体恤学生,放寒假,发过节费,发米粮和生活用品。老杨有木有背着大米牙刷牙膏毛巾回四川?
晚明时期,苏州、杭州、泉州这些大城市,经济发达,招募了不少外来工。每逢腊月底,外来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城市空了一大半。文人张岱为此感叹,这城里人的日子,咋一到春节,太不方便了,去酒楼喝个小酒,喊半天没个酒保搭理,一问,都回老家了。
弘治年间李东阳记载,老朋友徐浦,告老辞官还乡,从腊月初居然走到27日。73岁的老爷子,终于踏入家门,那一刻,一把辛酸泪,喷薄而出:“三十年宦海沉浮,没哪个春节舒心过,从今天起,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