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牙商?处在社会的底层却富可敌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牙商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所谓牙商,顾名思义,就是指“牙行”的商人。牙商又叫“互商”,指的是互通有无的商人。牙商是一群撮合买卖双方,促成交易,并从中抽取佣金的中间商人,按照今天的理解就是中介。他们没有自己的货物,也不是消费者,他们的全部资本可能就是自己那一副三寸不烂之舌和机灵的头脑。由此可知,牙商是一群伶牙俐齿、能说会道的人,其中也不乏文武双全之辈。
二、牙商的历史
牙商这一群体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汉朝时期,人们将说和牲畜买卖的人称为“驵会”,这就是牙商群体的前身。到唐朝时期,牙商群体才正式出现,这个时候牙商群体的买卖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各种买卖,这个时候的牙商有多种称呼,如“牙郎”、“牙侩”、“牙人”等。《旧唐书》中曾经记载:“禄山为互市牙郎”,意思是安禄山曾经当过牙商。到了唐朝末年以后,由于牙商群体的买卖范围的扩大以及人数的增长,逐渐出现了牙商的行会组织牙行,牙行的职能是监督牙商进行纳税。
到了明清时期,牙行出现了官牙和私牙的区别,官牙由 *** 开办,私牙也必须要得到官府的准许才能开办,被准许开办的私牙会得到一种凭证名为牙帖,由此可见,这时的牙商组织更加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牙帖被区分为三等九则,不同等则牙帖的牙行缴纳的税银有所区别。
到了近代,牙商更多地被称作是“经纪”。
三、牙商的行业范围
牙商大多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不仅如此,他们还需要善于交际、灵机应变、能屈能伸。可见,能当牙商的都是能人,当然,这种“能”和古代传统意义上的主流的才能不同。牙商的能指的从来不是学科上的造诣或政治上的才干,更多的是一种更加市井更加圆滑的处世经验和交流技巧。
然而和现代的普遍意义上的中介不同的是,古代的牙商的组成成分十分复杂,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牙商基本上不会出身于所谓的书香门第,更多的可能是一些江湖中人,甚至是地痞流氓。也正因此,一方面由于这样的复杂的构成,另一方面,牙商发迹的资本实在是算低,仅仅需要动动嘴皮子,就可以赚到不菲的中介费。而在古人的观念里,这样几乎不需要付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工作就相当于是不劳而获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牙商常常被时人所诟病。
和现代的李佳琦、薇娅不同的是,由于牙商群体的良莠不齐和鱼龙混杂,他们的经营范围是根据利益动向而调整的,甚至不会考虑法律的容许范围,是确确实实的“皆为利来”。以至于有很大一部分的牙商,他们会从事一些违禁的行当,而这些行业大部分都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如贩卖私盐之类的行当,常常和牙商脱离不了关系。
为了牟取利益的更大化,牙商通常不会在意朝廷的法度,也就是说只要有钱赚,除了杀人放火他们几乎什么都可以干。牙商甚至会跟当地的官员或者江湖人士勾结,以更加便利地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而通常,一般来说发迹很快、富可敌国的牙商,通常都免不了从事一些违禁的行业,而这,更加需要牙商有强硬的心理素质和机灵聪敏的脑子、广阔的人脉关系。
在社会地位的角度看,牙商群体虽然处在社会的底层,但却拥有着富可敌国的财富。他们靠着自己的小聪明在违法的边缘试探和一副伶牙俐齿,成功跨越了金钱意义上的阶级,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