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什么是秋决制度?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05)170

很多人都不了解秋决制度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代执行死刑一般集中于秋冬季节,这也被称为“秋决制度”,这种制度从西周诞生到汉朝形成制度,此后为历朝历代所沿用,那么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原因其实有两个方面,其一源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认为所有活动都要顺应天时,而秋冬正是象征肃杀;其二则源于古代的死刑核定程序。

原因之一:古人认为活动应该顺应天时

“秋决制度”自西周时期便已经诞生,《礼记·月令》便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这源于古人早期对大自然的敬畏,认为所有活动都应该顺应天时,否则就要受到天神的惩罚,而秋冬时节草木凋零,正是象征肃杀。

直到汉朝时期,这种做法才开始形成制度。汉武帝时期实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其理论根基便是董仲舒结合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创造出的“天人感应”学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便是“天赋皇权”,即皇帝是代天治理天下的,因此皇帝和朝廷的所有行动都要遵从天时。董仲舒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因此应当春夏行赏、秋冬行刑,因为秋冬之时“天地始肃”,杀气已至,便可“申严百刑”,以示所谓“顺天行诛”。

什么是秋决制度?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因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均奉“儒家”为正统思想,对于这种制度自然也就予以了沿用,例如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便再度重申,“王者生杀,宜顺时气。其定律:无以十一月、十二月报囚”,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

自此之后,“秋冬行刑”遂被载入律令而制度化。例如唐、宋律规定便规定:从立春到秋分,除犯恶逆以上,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十恶”重罪前四条)及部曲、奴婢杀主之外,其他罪均不得春决死刑。清代也规定,经朝审应处决的犯人,需在秋季处决。

原因之二:古代的死刑复审和复奏程序

在汉朝时期,地方行政长官除了遇到重大死刑案件或两千石以上官吏的死刑案件,对于一般案件可以拥有杀人权,而不必上报朝廷核准。然而自北魏开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死刑案件则有两道程序必须走,即“死刑复审”和“死刑复奏”程序。

1、死刑复审。主要指对于拟定判处死刑的案件,必须在最终定判之前上报朝廷,由朝廷进行最终审定,并报请皇帝核准同意。北魏太武帝便规定:死刑案件一律奏报中央核准,《魏书·刑罚志》对此有载“死者,部案奏闻。以死者不可复生,惧监官不能平,狱成皆呈,帝亲临问,无异词怨言,乃绝之。诸州国之大辟,皆先谳报,乃施行”。而自隋唐时期开始,终审权开始被彻底收归朝廷,只不过历朝历代负责复审的部门不同罢了,例如隋唐主要由大理寺负责审核,再报刑部进行复审;两宋则由提刑司复审后才能施行,明朝则在前朝基础上增加了朝审制度,即由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同三品以上官员在霜降后十日共同审核京畿附近的死刑案件;清朝则又在明朝基础上增加了秋审制度,即由各部长官在每年八月中旬对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进行复审。

什么是秋决制度?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2、死刑复奏。主要指对于已经判定死刑的案件,要在行刑之前再次奏请皇帝进行核准,这个过程也被称为勾决,而只有经过皇帝勾决,死刑犯才能够被处死。这项制度同样诞生于北魏,《魏书·刑罚志》对此有载,“诸州国之大辟,皆光谳报,乃施行”。隋朝更是规定死刑执行之前,需要奏请皇帝核准三次,这被称为“三复奏”;唐朝则在“三复奏”的基础上,要求对于京师的死刑案件进行“五复奏”,而谋反等大罪则实行“一复奏”;宋朝则因担心拖延行刑,在短暂恢复“三复奏”后又予以取消,只规定对京师地区死刑案件实行一复奏,州郡的死刑案件则不必复奏;明朝则再度启用“三复奏”规定,且不分京师和地方;清朝则从顺治十年(1653年)规定凡是朝审的案件一律实行三复奏,秋审的案件则不实行,而雍正二年(1724年)则规定经秋审案件也要实行三复奏,乾隆皇帝则因死刑复奏案件实在太多,因而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诏令对朝审案件实行三复奏,秋审案件一律改为一复奏。

我们知道,古代交通较为落后,地方案件报送朝廷,由朝廷审核之后再发回地方,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秋决制度”无疑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地方官员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也便于朝廷集中审核。

此外,处决人犯本就带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而古代百姓农忙主要集中于春夏两季,秋冬两季则相对较为清闲,将处死人犯选在这一时期,其实也是为了方便百姓观刑,从而起到警示作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2/224329.html

“什么是秋决制度?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张飞与吕布有过几次交战?结果如何?

三国时期张飞与吕布有过几次交战?结果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吕布是汉末三国第一猛将,号称飞将,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誉,很多大将都不敢公开叫板吕布,只有张飞屡次挑战吕布,因为张飞不服吕布。民间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张飞四次和吕布交手,到底输给吕布了没有?他们分出高低了吗?张飞第一次和吕布...

有哪些与韦孝宽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韦孝宽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孝宽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成功指挥玉璧之战,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岳钟琪的?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岳钟琪的?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岳钟琪出身于名将世家,又是岳飞的第21世孙。耳濡目染,他自幼对排兵布阵就很有兴趣。待到读书后,对兵法等更是熟然于胸,每每与人论起打仗,更是奇招频出。大人都对他的兵法见解感佩不已。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更何况他的父亲岳升龙还身居高位,是...

元载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元载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元载,唐朝中期宰相,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历史上的元载也是穷出身。他有才名,获得了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之女——王韫秀的青睐,死活要嫁给他。于是任性白富美官二代王韫秀,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嫁入寒门,和元载过起了穷日子。但爱情终归不能当饭吃,眼看着嫁妆被吃光、用尽了...

吾彦:东吴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吾彦:东吴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吾彦,生卒年不详,字士则,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及西晋初年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通江县吏,后得到大司马陆抗的提拔重用,逐渐升至建平太守。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亡吴国,吾彦投降西晋,被晋武帝司马炎任命为金城太守。后历任敦煌太守、雁门太守、顺阳内史、员外散...

历史上雍正最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乾隆为什么都要除掉?

历史上雍正最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乾隆为什么都要除掉?

历史上雍正最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乾隆为什么都要除掉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其实这是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王上任之后打击上一任皇帝的臣子都快成了基本操作了。首先我们先来讲一下大家最为熟悉的李卫。李卫算是雍正捡回来的,因为雍正觉得这个人正直有正义感而且不拘小节,就把李卫带到自己的身边,李卫也...

老三胤祉年长又文武双全的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老三胤祉年长又文武双全的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对康熙为何不传位给年纪长且文武双全的老三胤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去世时第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并不算是最好的选择和唯一的选择,就像康熙第三子胤祉文武双全,且还比雍正年长。最关键的是胤祉的身体素质还比雍正要好,雍正自幼文弱,体弱多病,胤祉却身体健康且骑射能力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