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长平之战结束后 秦国为什么不趁机消灭赵国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08)160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国和赵国,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在此战中,赵军主力被秦军全歼,作为一对死敌,秦国为何不乘势灭了赵国呢,这里给大家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探讨一下缘由,希望对有兴趣的读者能给出一定的咨质与启发。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长平之战的过程。

春秋战国时代,是天下分裂的550年,尤其到了战国中后期,七大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的性质已经由相对低烈度的战争,发展到频繁的灭国大战。

长平之战结束后 秦国为什么不趁机消灭赵国

图1

战国时期赵国的真正崛起始于战国中后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只是成功的军事改革,赵国的政治改革基本上停滞不前,赵武灵王在人生巅峰之际竟然死于沙丘之变,随后赵国陷入了政治上的混乱。再看秦国,在范雎入秦后开启了统一天下的宏大进程。赵国作为战国中后期秦国更大的战略竞争对手,也是秦帝国统一天下更大的绊脚石,双方必将决出一个生死。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取韩国野王(今天的沁阳),韩国的上党成为了一块飞地。韩王惊恐之下愿将上党郡献于秦国,但上党郡守冯亭及百姓不愿降秦,冯亭愿将上党郡的十七座城献于赵国,最终赵王同意接受上党。

前260年,秦军攻取上党后,于四月开始在长平地区向赵军发动进攻,赵军在老将廉颇率领下初战不利后开始在丹河以东筑起营垒进行防御。

长平之战结束后 秦国为什么不趁机消灭赵国

图2

首鼠两端的赵孝成王,在前线不利情况下,提出向秦国议和,虞卿提出与秦议和等于与虎谋皮,不如携带重金与楚魏等国结好,三国联合,实力可胜秦国,如此一来秦国自然知难而退,这绝对是高明中的高明,可惜赵王昏聩,仍然听信楼昌建议派郑朱赴秦议和,秦王果然借机离间赵魏楚,使得之后的长平之战,变成秦赵之间的终极对决。

赵王议和不成,恼羞成怒听信秦国间谍散发的流言,用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替代廉颇,赵括率二十万大军驰援长平。赵括为主将的消息传到秦国,秦昭襄王连夜将前线主帅王龁秘密换成名将白起。前线赵军总兵力高达50万,赵括年轻气盛,一到前线就将之前廉颇制定的防御战术全盘否定,秦将白起在与赵军的前几次作战中故意骄敌,使得赵括一步步的放松戒备,更加骄傲地认为秦军不过如此。

最后一次进攻下,秦军大败,赵括下令45万大军倾巢而出,这在用兵上是大忌。白起在长平地区利用山形预先设置了埋伏,当45万赵军进入伏击圈后,派出2.5万秦军切断赵军退路,再派出5千骑兵造成赵军混乱,45万赵军就这样被糊里糊涂的全部包围于长平山区。

长平之战结束后 秦国为什么不趁机消灭赵国

图3

对于白起来说,原本没想到能包围如此多赵军,由于食量过大,竟然一时消化不了。秦昭襄王在得知白起将赵军主力包围于长平的消息后,下令河内郡15岁以上60岁以下男子全部开赴前线。至此,长平之战参战的秦军总兵力约六十万,这里面还包括大量河内郡的成年男性。

赵军被秦军包围近二个月,全军断粮46天,赵括亲自率军突围被杀后,赵军全军向秦军投降,此战结果是45万赵军除约五万人阵亡外,40万赵军投降后被白起坑杀。《史记·白起传》记载“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非尽杀之,恐为乱。”

前面对长平战役进行了较多篇幅的叙述,问题来了,45万赵军是公认的赵国军队主力,既然主力被一次性消灭,为何秦军不顺势一举灭了赵国呢?现在网上有主流看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就是说,秦军经过长平一战,损失太大,无力顺势一口吃下赵国,那么事实是这样的么?

秦军在长平之战,损失到底大不大?

长平之战结束后 秦国为什么不趁机消灭赵国

图4

史书上记述赵军参战总兵力的45万,除战死者约5万人外,被俘的是40万,我们有理由认为秦军在二千多年前的那场宏大包围战中,死亡人数肯定是没有5万人的。对于长平包围战,有许多疑点,有人怀疑秦军到底是怎么一下子包围这么多人的,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秦军的参战总兵力。

但是从赵括敢于发动总攻看,表面上赵军的兵力至少与秦军相当,而我们推算包围之初秦军的总兵力应该少于赵军兵力,秦军之所以能以少包围多,就在于白起在特定的地区设定了有利于设伏的包围圈,秦军各部队组织有序,相反赵军在赵括全线进攻的号角下,变得混乱不堪,知道淝水之战怎么回事么,其实历史经常会重复。

我们再来看一下赵括之死,赵括是直接死于冲锋陷阵时的箭雨之下,秦军之所以能封锁住几十万赵军的突围,秦军具有优势杀伤力的弓箭及强弩应该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至于如何在一夜之间坑杀40万人,这其实也好理解,饿了40多天的一支大军,早就疲惫不堪,投降之后战斗意志完全崩溃

长平之战结束后 秦国为什么不趁机消灭赵国

图5

在这种情景下,几十万如狼似虎的秦军士卒,坑杀40万骨瘦如柴、手无寸铁的赵军,并不是难事,在屠杀过程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损失,总之那个夜晚,几乎每名秦军士卒身上都有血债吧。到这里,我们大体可以分析出之一个结论,长平包围战,秦军主力的伤亡并不大,既然如此又为什么不乘势东进消灭赵国呢?其实在史书中有线索,下面我们再来分析第二个结论。

秦国将相不和,是秦军没有乘势灭赵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时秦国的实权人物是范雎,军队战神是白起,但是从秦国当时的政治体制,范雎的权力重于白起。秦国更高权力者是秦昭襄王,他也是当时的军队一把手,白起不过是他手中的头号战刀。这把战刀怎么使用,秦昭襄王说了算,范雎虽是文官,但治国能力非凡,在秦王眼中范雎分量更重。

在长平之战后,秦军仍然马不停蹄的向赵国进军,一路攻占现在河北的武安,一路攻占太原,可见当时秦军完全有实力乘势攻取赵国,并且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但是这时范雎的反对声音出现了。韩国与赵国此时面临着亡国之危,他们派出使者携带重金贿赂范雎,原本范雎与白起之间就有矛盾,二人是一对政敌的关系。

长平之战结束后 秦国为什么不趁机消灭赵国

图6

范雎不想白起因军功做大,就向秦王述说秦军连年作战疲惫,确实秦国在长平地区与赵军相持三年,又激战近半年,这时的韩国与赵国又同意割地求和,秦王觉得这样更好,于是下令白起收兵,白起因此更加仇恨范雎了。这是我们提出的第二个结论,秦军完全有能力继续扩大战果,甚至一举灭亡赵,但将相不和导致最终秦赵之战被叫停。

那么到底秦军在长平地区战损多少,前面我们分析阵亡人数不应该超过五万,白起怎么说的呢?白起对秦王说过“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请注意,白起是不会对秦王说谎的,他说的伤亡者过半,有两个含义,一是过半的里面有受伤的,他并没有说阵亡者过半,第二个他说的伤亡者过半是指秦军士兵,秦国的兵员动员能力很是很强大的,士兵有损失,老百姓数量摆在那里,还是可以有办法补充进去的。

在古代作战,武器杀伤力远不及现代战争,只要不是那种溃败,受伤人数应多于死亡人数。长平之战,廉颇与秦军对峙时,廉颇的兵力在25万到30万之间,那么秦军的兵力应该高不到哪里去,赵括率援军20万抵达前线后,总兵力达到近50万。可见,秦军在战神白起的率领下,是以少胜多,完胜赵括的50万大军。白起战神这个名字不是白来的。

第三个观点,秦军无法乘胜灭赵,并非经长平之战战损严重,而是经济上支撑不下去。

长平之战结束后 秦国为什么不趁机消灭赵国

图7

秦帝国的粮食主产区,在关中、在成都平原,韩国与赵国在战争中被秦国占领的土地,秦国在无法完全消化前是不可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支撑力。古代战争是绝对的体力活,粮食消耗惊人,山西地区与秦国关中地区隔山隔河,能够维持几十万大军在长平苦战三年已经非常不易,秦军在无法消化山西地区的情况下,靠肩挑手杠运输物资,再集中50万大军于一年后发动邯郸战役,却最终以惨败收场也说明这个问题。

从上面的三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秦军经长平之战后,没有轻取赵国,并不是因为长平之战损失有多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将相不和以及大军长年征战,经济损失确实过大,毕竟在战国时代,骑兵尚无法大规模运用,在全靠步兵作战的战争背景下,后勤保障压力非常沉重。

结语:

长平之战结束后 秦国为什么不趁机消灭赵国

图8

从军事角度来说,白起认为应该趁热打铁,一劳永逸的降服劲敌赵国,一旦让赵国缓过劲来,韩魏楚三国再回过神来,再搞一下联合抗秦,对秦国来说确实比较麻烦,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但是站在范雎远交近攻的大战略上来看,直接灭赵,跨度确实太大。不管怎么说,长平之战,也为几十年后秦始皇正式发动统一战争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秦汉史》《东周列国志》《史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2/224790.html

“长平之战结束后 秦国为什么不趁机消灭赵国” 的相关文章

李白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家里做是什么的

李白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家里做是什么的

还不知道:李白为何能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爹是干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白是个正儿八经的富二代,据考究,李白的老爹李客,在唐朝是搞盐和茶叶生意的。这是什么概念呢?这就好比沙特那帮搞石油的大佬们,手里攥着的都是硬通货啊!所以说,李白他们家非常有钱,至少李白小时候,他...

历史上赵高为何会被子婴轻而易举的除掉?

历史上赵高为何会被子婴轻而易举的除掉?

自秦始皇死后,秦国政务完全落在了赵高手里,可以说,是赵高一手操办了后秦始皇时代的秦国。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赵高已经实际上掌控了整个朝廷,但最终却被子婴轻轻松松就给杀掉了。那么,如此强大的赵高,为什么会莫名其妙栽在毫无实权,只不过是被赵高当作傀儡的子婴手里呢?我们先来看看赵高究...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

项羽当初杀了20万的请君 后人为何还羡慕他的爱情

项羽当初杀了20万的请君 后人为何还羡慕他的爱情

对项羽如此残忍,杀了二十万秦军,为何后人还喜欢他和虞姬的爱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成王败寇,项羽在秦末之时迅速崛起,成为起义军中的领头人物。大家本以为能够笑到最后的人肯定是项羽,结果没想到被一个亭长出身的刘邦夺去了天下。有人说,项羽是输在了残暴,输在了自...

汉昭帝刘弗陵是什么样的皇帝 他的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汉昭帝刘弗陵是什么样的皇帝 他的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还不知道:汉昭帝刘弗陵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为何存在感那么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西汉的历代皇帝,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汉武帝,然后就是草根翻身做皇帝的第一人:汉高祖刘邦。如果再让大家更深入的想一下,或许还有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

马皇后是一个什么样的 和朱元璋的感情如何

马皇后是一个什么样的 和朱元璋的感情如何

对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如何?马皇后是个怎样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甚笃,而且朱元璋颇为尊重马皇后,即使马皇后过世以后也没有再立皇后。在朱元璋打天下的岁月里,马皇后一直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稳住后方。朱元璋能够发迹,马皇后功不可没。甚...

历史上关羽被围困麦城时,为何没有突围?

历史上关羽被围困麦城时,为何没有突围?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关羽是汉末三国名将,被称为万人敌,在巅峰时期,解白马之围,于万马军中斩杀了勇冠三军的河北名将颜良,后来,又秒杀了河北名将文丑,战斗力爆表,袁绍的河北四庭柱被他干掉了两个,无人可敌。然而,关羽兵败麦城时,却被东吴潘璋和朱然欺负,关羽为何杀不了潘...

萧太后是如何成功掌权的?真相是什么

萧太后是如何成功掌权的?真相是什么

萧太后,辽朝皇后,政治家,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萧绰是契丹贵族出身,她的父亲萧思温是开国皇后述律平的族侄,生母是辽太宗的女儿燕国公主,因此萧绰出身高贵。萧绰虽然是个女儿身,但从小就表现不俗。她聪明伶俐,遇到困难从不退缩,反而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萧思温没有儿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