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周平王简简单单的一次迁都 诸侯国为何开始吊打周天子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10)190

很多人都不了解周平王迁都,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其实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在西周武王之后几代就开始衰弱了,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三代之后就没有什么亲情了。

中国古代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不外乎周朝、汉朝和明朝,暂且不说周朝,先说汉朝和明朝,刘邦实行分封制的时候清一色的刘姓宗亲,结果到汉景帝时就发生了七国之乱。朱元璋还没有大举分封,只不过把自己的儿子分封为藩王,结果刚死没多久,朱棣就爆发靖难之役,推翻了朱允炆的中央朝廷。

汉朝和明朝还不是单纯的分封制,而是以郡县制为基础,用分封制为辅助,中央 *** 对地方有绝对的控制权,结果还是这样不省心。更别提周朝时期的分封制,虽然姬姓宗亲占了大部分,但是为了奖励功臣,拉拢有关系的姻亲,妥协先代贵族,以及照顾边远士族部落首领,分封的诸侯里面还有很多外姓人。

周平王简简单单的一次迁都 诸侯国为何开始吊打周天子

周朝刚刚立国的时候,通过实行分封制的确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范围,但是也仅仅局限于初期。周天子仗着刚刚消灭商朝的余威,并且拥有大量姬姓诸侯,还能维持住全国的统治,但是如我所说,用不了几代,周王室就会逐渐丧失对地方的控制。

其中,周代第三任天子周昭王南征死于汉水之滨,第四任周穆王虽然东征西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朝政松弛,周王室开始由盛转衰。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周夷王烹杀齐哀公,当时经过几代的折腾,周王室的威望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周夷王本身就是在诸侯的帮助下才登上王位的,在即位的时候,竟然“下堂见诸侯”,这种放下周天子礼仪的亲民态度,实则是周王室衰微的一种表现。

周平王简简单单的一次迁都 诸侯国为何开始吊打周天子

当时很多诸侯已经不到都城去觐见周天子了,闹得最凶的就是楚国。

楚国原来是蛮夷之地,所以爵位就是一个子爵,但是楚国发展很快,认为自己应该封一个伯爵或者侯爵,但是周天子不想被挟持,没让楚国如愿以偿。

楚国当然生气,于是就自立为楚国,效仿周天子,把自己的儿子也封楚国,这件事被称为僭越,按照道理来说,周天子应该就打楚国,但是当时西戎屡次进犯关中,也让周夷王伤透了脑筋。

为了重塑周天子的权威,周夷王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装病,来试探各诸侯国对周天子的敬畏之心。

周平王简简单单的一次迁都 诸侯国为何开始吊打周天子

当时天下大部分诸侯得知周夷王有病都来了,唯独齐哀公没有来,齐国是姜尚的后代,是属于诸侯中的功臣封地,姜尚在当时权力很大,因此齐国也是诸侯国中较为有影响力的诸侯。

齐哀公不来看望周夷王,让周夷王十分恼火,于是征召齐哀公到镐京来,齐哀公没有多想就去了,结果到了镐京就被周夷王派人架锅、烧油给煮了。

周夷王通过这种恐怖政策,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周天子的权威,但也让诸侯国与周王室离心离德,加快了周天子与各地诸侯的关系恶化的速度。

周厉王统治期间,为了加强统治,强行收回山林川泽,结果爆发国人暴动,老百姓起来反抗,周厉王逃出镐京,最后饿死在彘地。

周平王简简单单的一次迁都 诸侯国为何开始吊打周天子

周厉王之后,虽然有短暂的周宣王中兴,但是也难逃周王室衰微的事实,等到周幽王时期,犬戎进攻镐京,有一个烽火戏诸侯的词语,讲周幽王戏弄诸侯,结果到犬戎真正来犯的时候,没有诸侯来帮助周幽王。

真实的历史,可能没有那么多戏码,只是犬戎来犯,周幽王根本无法调动各地诸侯,因此被犬戎等部落杀死在骊山。

可以说,周朝后期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影响力就在减弱,周幽王被杀,周平王东迁,这些都是周王室衰微的结果,而并非导致衰微的原因。

周平王简简单单的一次迁都 诸侯国为何开始吊打周天子

人们之所以将西周与东周分割开来,表面上是因为迁都,根本上则是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衰弱的一个重要转折,因为东周是被人把镐京的地盘夺了过去,不得不出走。

当然,迁都到中原的洛阳本来就在周王室的考虑范围之内,周武王灭商之后,就认为镐京与中原地区相距太远,不便于统治,因此打算在中原地区建都。

周成王即位后,继承了周武王的遗志,决定在洛阳一代建立新的城市,还派召公到洛阳去“相宅”,洛阳不久成为西周的另一个中心。

等到犬戎等部落攻打进镐京后,关中之地几乎已经对犬戎门户大开,进出自由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的侵袭,不得不把都城迁到洛阳去。

当然,原本属于周王室直接控制的领土就不多,虽然巅峰时期相当于二三十个封国的面积,但是真正控制天下的本钱,是依靠周王室天下共主的身份。

周平王简简单单的一次迁都 诸侯国为何开始吊打周天子

按照西周最初的设定,公侯一级的诸侯可以分到方圆百里的封地,而伯一级的诸侯,可以分到方圆七十里的封地,子、男一级的诸侯,可以分到方圆五十里的封地。

但是为什么说东周时期是礼崩乐坏,主要的原因就是诸侯势力大了,内心膨胀了,对周天子开始吆五喝六了。

因为诸侯之间也是相互兼并,并且发展壮大的,西周初期号称八百诸侯,到东周的时候大概剩下一百七十余个,按照这个数据来算,东周初的诸侯相比于西周初的诸侯,领土平均膨胀将近4.7倍。

当然,这里面还有贫富差距扩大的事实,比如最早拥护周平王的晋国和郑国,打着帮助周天子的旗号,大肆扩张自己的实力,先后成为春秋初期的霸主,完全不虚周天子。

可以说,周王室衰微一方面是周天子自作孽,另一方面则是诸侯逐渐扩张的现实,实际也证明,分封制这种体制,不是那么靠谱,血缘亲疏并不是能够维系政权统治的灵丹妙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2/225199.html

“周平王简简单单的一次迁都 诸侯国为何开始吊打周天子” 的相关文章

孙尚香抱走刘禅时面对赵云十分嚣张 为什么看到张飞就怂了

孙尚香抱走刘禅时面对赵云十分嚣张 为什么看到张飞就怂了

孙尚香要抱走阿斗时,为何面对赵云很跋扈,看到张飞后却怂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孙权和刘备出现矛盾后,嫁给刘备的孙权的妹妹,就选择离开刘备回到江东,但是孙尚香在离开时,为了将来有个威胁刘备的筹码,她准备将刘备的儿子刘禅,也带到江东去。为了避免让...

李子雄:北周至隋朝大臣,明辨是非,深得隋炀帝信任

李子雄:北周至隋朝大臣,明辨是非,深得隋炀帝信任

李子雄(?~613年),本名李雄,渤海蓚县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冀州刺史李桃枝之子。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性格豪爽,胸怀大志。跟随北周武帝平定北齐,授帅都督。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拜上开府、建昌县公。隋朝建立后,迁骠骑将军,参加隋灭陈之战,拜大将军、江州刺史。平定汉王杨...

霍弋是谁?他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霍弋是谁?他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三国时代,名将辈出,蜀汉前期有张飞、赵云、马超、魏延等大将,到了后期,这些大将有的先后故去,只剩下了魏延,似乎人才凋零殆尽。其实,蜀汉后期,并非无将可用,有一位将领就是蜀汉的后起之秀,像赵云一样智勇双全,诸葛亮很喜欢他,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相...

南京城沦陷建文帝落荒而逃 建文帝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南京城沦陷建文帝落荒而逃 建文帝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对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朱棣怎么也没抓住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明风华》电视剧中有这样一幕,南京沦陷,建文帝不得不落荒而逃,于是他凭着朱元璋曾留给他的剃刀和僧袍成功逃脱而出,甚至为了掩盖自己的行踪而制造了自焚的假象?朱棣并不相信这一事实,于是他派遣人员去搜...

陈济:明朝时期史学家,他为何被称为两脚书橱?

陈济:明朝时期史学家,他为何被称为两脚书橱?

陈济,明朝史学家,今属江苏常州人,陈洽兄。以布衣召为《永乐大典》的都总裁。书成,授右春坊右赞善,为皇太子所重,五皇孙皆从受经。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陈济自幼博学强记,读书过目能诵。口诵手钞,经史百家无不贯通,时称“两脚书橱”。洪武十八...

年羹尧死后雍正为何没有对他的家人赶尽杀绝?

年羹尧死后雍正为何没有对他的家人赶尽杀绝?

在历史上雍正也确实是一位颇有作为、影响历史的君主。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1725年9月,年羹尧被押往北京送审。这场审判共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年羹尧最终被开列了九十二条大罪,其中光是立斩的罪行就有三十多条。不过,雍正念在年羹尧功绩显赫,特别下旨开恩,赐他在狱中自尽。那么,年羹尧死后,雍正...

崇祯皇帝当初令吴三桂入京勤王 吴三桂为何迟迟没有支援

崇祯皇帝当初令吴三桂入京勤王 吴三桂为何迟迟没有支援

吴三桂为什么不支援崇祯皇帝?只因明朝统治者不分忠奸、作茧自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自成进攻北京的时候,明崇祯皇帝曾经命吴三桂入京勤王,但是吴三桂的反应却让他大失所望。原本只需要两三天时间,他们就可以到达北京,帮助皇帝抵抗李自成的大顺军队。但是...

刘邦称帝后对身边名将下手 萧何为什么能安然无恙

刘邦称帝后对身边名将下手 萧何为什么能安然无恙

刘邦称帝后,将身边名将尽数消灭,为何偏偏萧何安然无恙,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喜欢研究汉朝的小伙伴们对于刘邦这个人肯定是非常的熟悉,就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创立了汉朝,汉朝在刘邦的开辟下成为有一个一统的朝代,但是在刘邦称帝之后,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儿,那就是在刘邦称帝后,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