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有四位汉少帝,他们分别是怎么死的?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对于汉朝历史上的29位皇帝,有很多被人们所熟悉,比如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刘秀,汉献帝刘协等。当然,也有一些皇帝,则被很多人所忽略。而就这些被人忽略的皇帝中,就包含了四位汉少帝。在此基础上,汉朝有四位“汉少帝”:要么英年早逝,要么死于非命!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西汉前少帝
首先,根据《史记》、《汉书》等史料的记载,汉前少帝(?—前184年6月15日),姓刘氏,名不详,一说名恭,西汉第三位皇帝,汉惠帝七年(前188年)至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在位。汉惠帝刘盈庶长子。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去世后,虽然汉惠帝即位,但是,西汉的大权却被吕后所掌握。
在吕后的安排之下,汉前少帝被汉惠帝立为太子。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去世后,汉前少帝即位。因为汉前少帝的生母被害,这导致其对于吕后心生怨念。于是,吕后为了避免后患,不仅废黜了这位皇帝,还将其暗中杀害。
因为在位时间较短,西汉前少帝的姓名,出生年月等信息,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当然,通过少帝的称号,这意味着西汉前少帝很可能是在成年之前就被吕后杀害了。
二、西汉后少帝
汉后少帝刘弘(?―前180年11月14日),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汉惠帝刘盈之子,西汉第四位皇帝,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
根据《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等史料的记载,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西汉前少帝被杀。同年五月十一日(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刘弘继任帝位,娶吕禄之女为皇后。对此,在笔者看来,西汉后少帝即位之后,依然没有掌握什么实权,这可以称之为傀儡皇帝了。
汉高后八年八月一日(公元前180年9月),吕后病逝。对于西汉后少帝来说,吕后的去世,是一个自己可以执掌大权的机会。但是,对于当时的西汉来说,众多不满吕后的大臣趁机发难,这反而让西汉后少帝的结局更加凄凉了。经过周勃、陈平等人的努力后,吕后家族基本上告别了西汉历史的大舞台。
在此背景下,朝廷大臣刘弘及济川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并非汉惠帝亲生儿子,应当废黜。于是,对于西汉后少帝来说,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并且,等到汉文帝刘恒即位之后,西汉后少帝于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被杀,这自然可以称之为死于非命了。
三、东汉前少帝
西汉历史上,存在着前后两位少帝。而就东汉来说,也有两位少帝。一方面,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东汉前少帝刘懿(?——公元125年),男,一名犊,汉章帝刘炟之孙,济北惠王刘寿之子,东汉第七任皇帝。延光四年(125年)三月,汉安帝去世,阎太后为了继续保持朝政,在其兄长阎显的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
公元125年5月18日,东汉前少帝正式即位。彼时,阎显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同年十月,刘懿因病去世,之后宦官孙程等人合谋诛杀阎显兄弟和江京,并迎立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对于东汉来说,外戚和宦官干预朝政,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所以,对于东汉前少帝来说,经历了外戚和宦官之间的激烈较量,这或许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病逝的时候年少幼小,所以刘懿才被称之为少帝。
四、东汉后少帝
刘辩(公元176年-公元190年3月6日),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对于东汉后少帝刘辩来说,一般被称之为汉少帝。因为经历董卓之乱,加上和汉献帝是兄弟关系,这促使汉少帝刘辩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之前的几位的少帝。
根据《后汉书》、《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宏去世。紧接着,汉少帝刘辩即位。和前面几位汉少帝一样,刘辩因为当时年幼,所以朝廷大权被自己的母亲何太后和舅舅大将军何进所掌握。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经历黄巾之乱的影响,汉少帝即位之后,东汉朝廷已经名存实亡了。对于当时的东汉朝廷,不仅难以约束各地的刺史和太守,在朝廷内部,更是爆发了外戚、宦官之乱。最终,在外戚和宦官两败俱伤之后,董卓趁机来到了东汉都城洛阳,并篡夺了朝廷大权。
对于董卓来说,为了威震天下,选择废黜汉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皇帝,这就是汉献帝。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一说十八岁),在汉少帝刘辩被逼自尽后,汉献帝追谥他为怀王。对此,在笔者看来,汉少帝刘辩去世后,董卓更加肆无忌惮,这也促使袁绍、袁术、曹操等诸侯起兵讨伐董卓,从而开启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的局面。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东汉后少帝刘辩的结局,也是死于非命。总的来说,对于汉朝历史上的四位汉少帝来说,结局都不能说是完美了。当然,纵观整个古代历史上,年幼的皇帝即位,大部分都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