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14)270

你真的了解清朝调兵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看明朝打仗,不管仗打得好不好,气势都是很足的。

永乐8年,明成祖亲征蒙古,兵力达50万。

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一把梭哈把20万大军报销了。

即使到了明末,萨尔浒、松锦之战,大明也能拿出10余万大军来。仗确实打得垃圾,但排场还是很大的,看得出是个大国在打仗。

清朝打仗就有点“小家碧玉”了。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康熙征噶尔丹,乌兰布通之战10万,昭莫多之战9万,算大清更大规模的用兵了。

到清朝后期,更是急死人。

京城被洋人两次攻下,饶是如此,整个过程中,堂堂大清没有组织过十万以上的会战。

第二次 *** 战争,决定性的八里桥之战。大清僧王、胜保调了3万军队,败后,咸丰爷就只好逃出北京了。

甲午战争时,面对“蕞尔小国”日本,大清一败再败,但除了海城之战(日军分兵山东战场,海城兵力薄弱)兵力数倍于敌外,清军几乎没有在任何一场战役中处于兵力绝对优势。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外战如此,内战也差不多。太平天国时期,北伐军都打到京畿附近,大清卯足了劲,也就凑了僧王、胜保4、5万人前去镇压。而在天京附近,大清汇集精兵强将,搞出江南江北大营,兵力也不过4、5万人。

平定太平天国,几乎完全依赖湘军这种非经制兵。

大清怎么没人打仗呢?

军队规模差距大

明朝的军队规模是庞大的。

朱元璋在定天下卫所的额度时,天下兵达到了191万。

到永乐、宣德年间,兵力更是膨胀到了310余万。

清朝的人口比明朝多得多,按理说,军队规模应该更多才对。

但是,大清统治者对 *** 保持着很强的警惕。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他们必须保证满蒙八旗的力量居于优势地位,即保持“内重外轻”,才可能保持统治。

由于满蒙汉八旗一共不过20万人,因此,他们对其他部队是既用又防。

绿营的规模被严格控制,最多时也不过60万。

而且,这60万绿营被“划整为散”,分散部署于各营、汛,到战时,再从各处抽调兵力汇集,而且,“兵皆土著”,要调兵,流程极其复杂,效率低下。

因此,大清的军队规模小,而且,由于分散部署、调兵流程繁琐,临战事时,实际能集结的更少。

清初国防形势不错

用兵需求,也决定着用兵规模。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大明立国时,北元占据着内外蒙古,南到长城,东到女真,西到哈密,北到叶尼塞河,实力雄厚,并声称自己依然是中原的统治者。

此后,瓦剌更曾俘虏明朝皇帝,威逼北京,对大明的统治造成极大威胁。

明末,女真又在东北兴起。

因此,明朝的国防形势一直严峻,用兵需求极大。

相比之下,大清入关前,已经基本整合了满蒙,更大限度消解了北方草原民族的威胁。

准噶尔只在贫瘠的漠北活动,总人口不过数十万,很难威胁大清。

因此,清初,兵力比明朝少得多,但基本够用了。

那么,晚清,国防形势严峻,为何大清仍然兵力不多呢?

大明与晚清:战争样式变化

明代与清初的战争,仍然是古代战争。

无论是明成祖征蒙古,还是康熙征噶尔丹,其作战样式与两千年前汉武帝伐匈奴没有本质区别,集结大军,开赴战场,寻找对手,一战而胜。

到晚清时,情况变了。

由于与对手有代差,仗在哪里打,怎么打,全部是对手说了算。

大清的军队规模虽不如大明,但总兵力远多于同时期任何对手。

不过,在实际作战中,大清往往处于绝对被动,根本无法发挥兵力优势。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 战争时,数万英军,通过海军机动,来去自如,大清虽在总体上拥有绝对兵力优势,但却不知在何处设防,如何设防,每战兵力都不占优势。

第二次 *** 战争时,大清在京畿有十余万大军,但处处设防,英法联军大沽口登陆,直下京师,大清仓促间先后只有不到5万人参与了实际作战。

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战败,制海权为日本掌握。大清集结十余万大军于山海关一带,调兵遣将反击海城,但日军却转兵山东,攻取威海卫,迫使大清屈服。

如果说清初“不需要”大军,那么,晚清即便有大军也“打不着”对手。

因此,李鸿章等精英认识到:国防的重点在洋务,在海防。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晚清将主要资源投入到军队近代化上,购置新式装备、打造海军、培养新式军官、训练新式军队,无力进行大规模扩军。

统计口径基本一致

最后,提一嘴:明清都是距离今天比较近的朝代,留下的相关资料都是比较齐全的。

明、清用兵,多少兵马,各处调集多少兵马、物资,都是有详细数额的。

而且,明清的调兵,调兵,都是指调集的兵户。其中,作战部队、后勤部队都统一涵盖在内。

所以,在用兵数字上,明、清的统计口径基本一致。

因此,对于明清战役规模的巨大差距,不应随意以统计口径或“不可信”来解释。

作为一个古代王朝,清是比较成熟的。

因此,他能以比前朝少得多的军队,维系其统治两百余年。

不过,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后,不敢动员民众的朝廷,终究是要被历史所淘汰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12/225928.html

“明朝调兵都是几十万的 清朝调兵为什么最多只有几万人” 的相关文章

刘璿: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为何被乱兵所杀?

刘璿:三国时期蜀汉宗室,他为何被乱兵所杀?

刘璿(224年―264年),字文衡,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宗室,蜀汉昭烈帝刘备长孙,后主刘禅长子,北地王刘谌长兄,母王贵人。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璿生于建兴二年(224年),延熙元年(238年),立为太子。咸熙元年(264年),蜀汉大将...

法正: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善奇谋,深得刘备信任

法正: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善奇谋,深得刘备信任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

张松:东汉末年刘璋部下,暗助刘备被刘璋斩杀

张松:东汉末年刘璋部下,暗助刘备被刘璋斩杀

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刘璋部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刘备;其...

五子良将整体水平比不上五虎将 五子良将实力有多弱

五子良将整体水平比不上五虎将 五子良将实力有多弱

对五子良将有多弱?五虎将只出动2人,就可以轻松横扫他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代,蜀国有五虎将,而江东有十二虎臣,魏国也有五子良将,这些人都代表了各方势力的顶配阵容。按照演义的描写,吕布死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虎将基本处于一个段位:超一流水平。而五...

洪承畴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大清?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洪承畴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大清?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洪承畴与祖大寿都是明朝将领,在对清军的作战中可谓尽心尽力。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为了警示后人永远忠于大清,防止他们在危急时刻倒戈,特令人修了一本《贰臣传》。这本书统计了120多个“弃明投清”的明朝大臣。除了收录一些主动倒戈,在投降后毫无建树的官员外,甚至连洪承畴这类费尽心思收复,之...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 他们是怎么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饿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 他们是怎么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饿

张飞和关羽,一个卖枣一个杀猪,哪来的一身武艺,助刘备夺天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有人问,关羽和张飞都是野路子出身,一个卖枣,一个杀猪,为何却能骁勇善战,助刘备三分天下?关于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的说法,其实是出自《三国演义》。这两个职业或...

靖难功臣泰宁侯陈珪是如何协助朱高炽留守北平的?

靖难功臣泰宁侯陈珪是如何协助朱高炽留守北平的?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靖难功臣泰宁侯陈珪的故事。陈珪是明朝初年的一个名将,出生在江苏泰州,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很少,所以我们后人并不清楚其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又是什么时候参军的,只知道其在洪武初年的时候,便开始跟着大将军徐达参...

三国时期蜀汉的四位汉中都督都是哪些人?

三国时期蜀汉的四位汉中都督都是哪些人?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蜀汉在边境及核心地带分别设置了四大都督:汉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庲降都督。这四个都督,几乎撑起蜀汉的整个国防,其中汉中是蜀汉北大门,永安是蜀汉东大门,江州都督顾名思义驻军在江州,而江州正是蜀汉内部水路交通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