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到底是什么样的 慈禧为什么要扼杀这件事情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百日维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的百日维新中所起到的历史作用,本来是有历史定论的。这个历史定论就是,慈禧作为清 *** 顽固势力的代表,不愿意看到光绪皇帝和变法人士的维新变法,因为这种维新变法,触动了慈禧等顽固势力的既得利益。因此,最终他们依靠手中掌控兵权的便利,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杀掉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骨干,不得不逃往海外,百日维新宣布失败,慈禧太后及其顽固势力重新掌权。
不过近年来,由于一种重读历史的思潮,很多人开始重新解读百日维新,认为在百日维新中,慈禧太后之所以重新掌权,是因为光绪皇帝和维新变法人士们操之过急。同时,由于他们试图武力杀害慈禧太后,以及其他朝中元老,这给慈禧太后等元老派,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慈禧不得不出手,在元老派的帮助下,拿下光绪皇帝。在重新掌权的同时,也把清朝 *** 调整到了原先的发展轨道。
总之,这个说法就是说,并非慈禧有多大的权利欲,慈禧自身是没有什么权利欲的,只不过,光绪皇帝对慈禧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同时,慈禧担忧清 *** 出现什么危险,因此本来想安享晚年的慈禧太后,不得不重新出山,从而陷入劳碌之中。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很多人还说,当年慈禧是主动让位给光绪的。尤其是光绪才16岁的时候,慈禧就提出还政于他,而不是等到光绪18岁的时候再还政。如果慈禧是权力欲望很强的人,那么,她就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把自己的权力让出来给光绪。
而且,为了证明慈禧太后并非乱政,还有还举出,当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清 *** 进入了历史上著名的同治中兴时期。也就是说,慈禧太后事实上是能够给清 *** 带来中兴希望的,只是由于同治皇帝提早去世,打乱了既定的计划,使得清 *** 再一次遭遇了厄运。
那么,这种说法究竟对不对呢?
很明显,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说法。而且,是为祸国殃民的慈禧进行洗白的做法。
事实上,慈禧太后的权力欲望究竟有多强?这一点是根本就不用讨论的。
从咸丰皇帝去世,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开始,她就牢牢地掌控着清 *** 的大权,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放弃权力。这种欲望,一直延续到慈禧太后去世,慈禧都没有想过要把权力交出来。
咱们来看看慈禧太后掌控权力的整个过程。
辛酉政变就是一场夺权运动,慈禧把权力从八位辅政大臣的手中夺过来。
接着,当慈禧联合慈安和恭亲王夺取权力以后,她为了实现权力的独裁,又先后打倒了慈安和恭亲王。恭亲王是洋务运动的代表,在洋务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小的。如果恭亲王一直在台上,洋务运动说不定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接着,慈安又突然去世。最终,慈禧独掌了朝政。
同治皇帝是在19岁的时候去世的。事实上,慈禧也是在16岁,就让同治主政(顺便说一句,16岁皇帝亲政,是传统,慈禧后来让光绪16岁开始亲政,并非他不想干了)。不过,同治皇帝主政,但朝廷的大小事务还都是由慈禧来决策的。
慈禧连自己亲儿子都不愿意给他权力,更何况是后来的光绪。
还有,如果慈禧真的愿意交出权力,那么同治皇帝去世以后,她就应该选一个年长的人出来当皇帝,而不是选择小皇帝。选择小皇帝,就说明她自己权力欲望是非常高的,是一直不愿意放手的。
后来,光绪在进行百日维新的时候,慈禧一直指手画脚。如果她不指手画脚,那么光绪也不会想着要囚禁慈禧。
就算慈禧到了生命垂暮的时候,当光绪去世以后,慈禧哪怕只活一天,她依然还是只愿意把三岁的溥仪扶起来当皇帝,而不选一个年长的皇帝。
慈禧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她真的是为了清 *** 的长治久安吗?显然完全不是这样的,仅仅就是为了权力完全保留在自己手里,哪怕只有一天。
总之,认为慈禧发动政变扼杀百日维新,是光绪以及变法人士造成的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我们应该坚决反对。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