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王安石变法如何拉开序幕?又如何遭人反对?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15)100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武将集团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情况的发生,便采取了诸多防范措施。比如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行政、财政、军事分给不同部门管理,相互协同,相互制约。这种制度安排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机构臃肿,国家治理成本大幅提高等弊端。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宋太祖、宋太宗时期,这种弊端还不是特别明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宋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费)问题愈加严重。虽然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但居高不下的治理成本还是让朝廷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到了宋神宗即位后,解决“三冗”问题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为了使大宋王朝重新强大起来,宋神宗采纳了王安石的建议,打算通过变法图强。于是,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王安石变法如何拉开序幕?又如何遭人反对?

和历史上的许多变法一样,王安石变法开启后很快就遭到了许多人的强烈 *** 。后来随着变法不断深入,反对者也越来越多。按理说,变法的目的是希望国富民强,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反对变法呢?其实说白了还是出于利益。

北宋时期,民间借贷利率极高,月息(注意是月息,不是年息)达到了六分。经营放贷生意的都是那些有钱有势的权贵阶层。许多百姓原本只是为了临时周转去借钱,结果却因利滚利最后被逼得家破人亡。

为了解决这一弊端,王安石颁布了“青苗法”。简单来说就是,百姓可以直接从官方借钱,不白借,年息四分。从月息六分到年息四分,这一利率几乎算是白送钱了,所以百姓自然是大力拥护。然而凡事有人受益就有人受害,青苗法缓解了百姓的融资需求,但却断了权贵阶层的生财之道,因此很多人就跳出来攻击青苗法的各种弊端,比如指责基层官吏在推行青苗法过程中有强行摊派的行为。宋神宗担心变法在实施过程中走样,于是派出两个太监到基层暗访,结果得到的答复是百姓们都非常拥护新政。

一位叫李定的官员从地方调到京师任职,宋神宗便将他召到宫中询问青苗法在地方上推广效果如何,李定说百姓们都很喜欢。李定的答复坚定了宋神宗将变法贯彻到底的决心,然而李定却万万想不到,他就因为这句话而在史书上被定义成了王安石的走狗、神宗朝的奸臣,因为记录史料的都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

除了青苗法之外,王安石推行的募役法也遭到了绝大多数士大夫们的强烈反对。北宋将天下子民分成九等,按照规定,排在前四等的子民因为家庭条件好,所以就得多向国家履行义务。具体职责就是免费给国家打工一段时间,干得好没赏,干不好要罚,如果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则需自掏腰包赔偿。从理论上说,这个规定对缓解贫富分化起到了一定作用。可事实上,排在一、二等级的人都是特权阶层,他们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避免承担这种义务,而处在中产阶层的三、四等级百姓就成了被集中压榨的对象,不少人因为过于沉重的负担而破产。

为了解决这种不合理现象,王安石推出了募役法(又称“免役法”)。按照新规定,所有大宋子民都要向国家履行劳役任务,一等的任务最重,九等的最轻。想不干活也行,向国家缴纳相应金额的“助役钱”,国家可以替你找人干活。

王安石变法如何拉开序幕?又如何遭人反对?

这一政策对于中产阶层来说,显然是天大的利好,原本全部压在他们头上的负担终于变成了全民共同承担。而对于底层百姓来说,他们所需要承担的义务很轻微,因此也完全可以接受。真正强烈反对的还是那些特权阶层。

在绝大多数士大夫的观念中,他们通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登上了天子堂。所以他们就理应高人一等,享受各种特权。如今可恶的王安石却要他们和普通百姓一样承担义务,这不仅有辱斯文,还让他们承担了很大的一笔经济损失。于是,攻击王安石的劄子像雪片一样飞上宋神宗的御案前,其中就包括了刚进入特权阶层不久的苏轼、苏辙两兄弟。

募役法有利于百姓,不利于士大夫阶层。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士大夫们天天喊着要遵循孔孟之道,可是当自身利益受损的时候,孔孟之道就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最终,“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这其中当然也存在着许多执行层面的问题。但总体来说,士大夫阶层的集体 *** ,才是让变法推行举步维艰的主要阻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2/225958.html

“王安石变法如何拉开序幕?又如何遭人反对?”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 他又是怎么做到的

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 他又是怎么做到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在位最久的皇帝是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在位最久的皇帝是谁?大多数人都想不到,竟然是那位扶不起的阿斗刘禅。虽然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是懦弱无能的象征,但是,其实这位皇帝治理下的蜀国却是非常的安定,哪怕是在诸葛亮死后,他也仍然统治了蜀国...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康熙死后雍正没有将宜妃封为太妃,原因是什么?

宜妃是康熙朝早期宠爱的四妃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在清朝,先帝去世后,新继位的皇帝往往会尊封先帝的妃子们为太妃,并把她们的养老工作安排妥当。可是康熙才去世15日,雍正却发上谕,狠狠训斥了康熙的妃子,58岁的宜妃。不光如此,雍正和乾隆在尊封先帝嫔妃时,也都把宜妃排除在外,这是怎么回...

康熙为什么会传位给雍正 雍正的皇位是夺来的吗

康熙为什么会传位给雍正 雍正的皇位是夺来的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皇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四阿哥胤禛?还是四阿哥自己夺来的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从康熙皇帝的角度来看,传位给老四胤禛的话,就会发现康熙传位给老四是完全正确的,完全延续康熙本人的执政思路。先从康熙初年讲起,康熙朝最大的政治事件是康熙除鳌拜,那么康熙除掉鳌拜这件...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还不知道:明朝灭亡时,崇祯发出求救的圣旨,为何没有将军进京救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世纪的明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明朝有难时,边疆的将领却无动于衷,他们为何会抛弃明朝?当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时,崇祯发出了救命的圣旨,回应的将领却寥寥无几。当时的明朝,手握重兵...

步协:东吴丞相步骘之子,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步协:东吴丞相步骘之子,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步协,临淮郡淮阴县人,东吴丞相步骘之子。赤乌十年步骘逝世,步协嗣父之任,继统步骘所领,加为抚军将军。后来蜀汉被魏所灭,东吴闻知此事,见百城无主,遂有兼蜀之志,命步协率众西征,却为罗宪所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步协,临淮淮阴人,东吴丞相步骘之子。公元247年(吴大...

陆瑁:三国时期东吴官员,爱好学习,信守情义

陆瑁:三国时期东吴官员,爱好学习,信守情义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丞相陆逊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因为公孙渊巧诈反复而意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赤乌二年(239年),因病去世。人物生平好学守义陆瑁(?―239年),...

周勰:东晋时期官员,因父亲遗言而谋划起兵叛乱

周勰:东晋时期官员,因父亲遗言而谋划起兵叛乱

周勰,字彦和,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东晋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南豪强义兴周氏,西晋平西将军周处之孙,吴兴太守周玘之子。因父亲遗言而谋划起兵叛乱,但由于叔父周札不支持且向太守告密,叛乱失败。晋元帝因周氏家族名望未做追究。周勰归家后自我放纵,终于临淮太守...

沈义伦:北宋初期宰相,曾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

沈义伦:北宋初期宰相,曾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

沈义伦(909年—987年),因避太宗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人,北宋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两朝执掌财政大权,后任宰相。沈义伦少习《三礼》,以讲学授徒为生。沈义伦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曾经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