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吞并弱国,秦赵齐三国的结局为何不同?
齐吞燕、灭宋却招致围攻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公元前318年,秦国与三晋联军激战于修鱼,秦军在付出了极大代价的情况下,几乎全歼了三晋联军,打开了秦国东出争霸的大门。因此,秦国朝堂之上爆发了一场对未来国策的争辩,最终秦惠文王采取了司马错提出的“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的建议,命司马错打着驰援巴国的旗号,一举吞灭了巴蜀两国,各国并未因此有所反应。
不知道大家可还记得诗仙李白的《蜀道难》,在这其中曾有一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在这其中其实便已经交代了蜀国的历史——古蜀国要比周王室更早建立,并非是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
正因如此,蜀国虽然是当时仅次于七雄的二流强国,但却一直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秦灭古蜀国,正是有种“王化”的意味在里面,而巴国虽然是周王室分封的子爵,但常年被秦、楚两国所封锁,与中原各国交往甚少,因而也被归为了蛮夷,秦吞巴与吞蜀同理。
至于各国利益问题,巴蜀两国的兴亡与齐、赵、魏、韩、燕五国可谓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唯一一个有关系的楚国,独木难支,也不愿在此事上与秦国死磕,这就使得秦国一帆风顺的吞灭了巴蜀之地。
我们再来看看赵灭中山之战。
中山国,这是一个“破后而立”的国家,早在战国初期便被魏文侯所灭,而后因魏国对中山国故地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小,这才得以成功复国。复国之后的中山国迅速强盛,一度打得燕赵两国叫苦不迭。
在赵武灵王继位前,因三晋联盟破裂,魏惠王更是公然支持中山国袭扰赵国,使其成为了赵国统治者的心腹大患。赵武灵王即位之后,因赵国国力如江河日下,对外作战屡战屡败,便痛下决心在赵国掀起了胡服骑射。
与此同时,赵武灵王积极谋划灭中山国之战,自公元前307年到公元前296年的近十二年时间里,赵武灵王不断对中山国用兵,这才灭掉了中山国。
中山国的性质与蜀国相仿,皆是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的国家,那么,是否赵国灭掉中山国也与各国无关呢?
答案是否定的,笔者刚刚也说到了,魏惠王曾支持中山国袭扰赵国,大家可想而知中山国的作用。可是,此时的中山国因弃公称王,惹恼了齐国,又因入侵燕国,遭到了列国的 *** ,在外交上,中山国几乎陷入了孤立的局面。不过,秦、齐、魏等国也还是希望中山国能够存在,继续“恶心”赵国,可奈何此时因楚国衰败,天下进入了秦齐两国争霸的时期,魏国和楚国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风波之中,皆无暇关注中山国战事,这才给了赵国从容灭亡中山国的良机。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齐灭燕之战(子之之乱)。
公元前318年,燕国发生了“子之之乱”,即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了燕相子之,太子平与将军市被不服,联手攻打子之,而后遭遇大败,市被与太子平之间矛盾激化,市被转攻太子平,使得太子平逃亡齐国,市被兵败被子之所杀。
此时,齐宣王接见了太子平,主动提出出兵帮助太子平复国,太子平欣然应允,却没想到齐国此举包藏祸心——齐军迅速击败了不得人心的子之,旋即燕王哙自缢,子之被杀,没过多久,太子平也死于非命,齐军在短短五十日(一说三十日)的时间里攻占了燕国全境。
我们继续用前面用的“套路”,分析一下燕国的国家性质以及各国的利益问题。
燕国,这是周王室初次分封之时仅有的几个“公爵国”之一,是召公奭的封国,可谓是根正苗红的姬姓诸侯国,反观此时执掌齐国的田氏,本是姜氏家臣,却耗费百年时间成功篡国,在国家性质上,齐灭燕根本不得人心。
而且,燕国的利存亡直接与赵国相关,而秦燕两国又有姻亲关系,这自然也就和秦国扯上了关系,试问作为齐国的主要对手,秦赵两国会坐视齐国吞灭燕国吗?
最后,我们来看看齐灭宋之战。
宋国,占据着被誉为“天下膏腴”的淮泗之地,又有着商丘、陶丘以及彭城等商业都会,经济繁荣,引起了秦、楚、魏、齐、赵等国家的觊觎。
此时,戴偃发动政变夺取了宋国君位,史称“宋王偃”。宋王偃在位时期,穷兵黩武,四面出击,先后攻灭了滕国、薛国,又趁楚国衰败之时攻占了楚国淮北大片土地,对内施行暴政,使得国内动荡,这就给了各国攻灭宋国的机会。
不过,因秦国鞭长莫及,楚国国力大损,两国在争夺宋国控制权的问题上并未有多大的影响力,而魏国因霸业凋零,国力大损,在赵、齐两大强国面前自然也没有说话的份。如此一来,宋国的控制权就落到了齐赵手中,贪婪无度的齐闵王不愿与赵国分享宋国,便多次与赵国大战,于公元前287年彻底击败了赵国,夺得了宋国的控制权后,在次年灭掉了宋国。
齐灭宋与齐吞燕的利益问题效仿,秦赵两国自然不会坐视齐国消化宋国资源,使得国力“再上一层楼”,而魏楚两国又在灭楚之战中给齐国白白出力,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自然也对齐国不满,燕国又因此前的“子之之乱”,早已对齐国不满,而剩下一个韩国,自然是“随大流”,跟着其余各国蹭一蹭“经验值”。
在齐灭宋之战的两年之后,燕、秦、赵、魏、韩五国合纵攻秦,楚国也打着救援齐国的旗号,攻略齐国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