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棣为什么要发动靖难之役,抢夺自己侄子的皇位?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17)170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太子病故 孙子继位

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意欲迁都西安,遂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然而,世事难料,朱标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患病,第二年就病逝了。

朱棣为什么要发动靖难之役,抢夺自己侄子的皇位?

太子朱标壮年而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

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从朱标出生的那一刻起,朱元璋就把他当做继承人来培养,为他聘请了宋濂等名士当他的老师。为了这个儿子将来能继承大统,朱元璋着实费了一番功夫。长大后的朱标也着实有仁主风范,《明史》里这样评价朱标,“太子为人友爱“,“其仁慈天性然也”。

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朱标死后,只剩下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最有可能。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朱棣出生时,朱元璋与陈友谅正打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给儿子起名字的。

到了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大局已定,就要准备登基当皇帝了,就决定要给7个儿子取名字了。他祭告太庙: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棣……。这时朱棣已经7周岁了,朱棣10岁,受封燕王。

太子死后,朱元璋选择了自己的孙子,朱标的次子朱允炆来继承皇位。朱允炆因生性颖慧好学,性至孝,而深得朱元璋的喜爱,称赞他:而诚纯孝,顾不忘我乎。

朱棣为什么要发动靖难之役,抢夺自己侄子的皇位?

不过,对于这位仁柔少断的皇太孙将来继任帝位,朱元璋并不放心。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故,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为帝。尽管有朱元璋的遗诏,不许诸王入临、会葬,但燕王朱棣仍直奔京城建康(南京),朱允炆闻讯后,立刻派人持敕,令朱棣返回燕京(北京),对此朱棣十分不悦。

建文削藩

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太子朱标病故后,朱元璋对皇太孙的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

朱棣20岁就开始就藩燕京北平,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屡立战功,在北方军队中的颇具影响。

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枫先后去世,朱四子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

朱允炆即位后,即与与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等密议削藩。在削藩顺序上,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先后废除了五位亲王。

因周王朱橚是燕王同母兄弟,朱允炆怕他与燕王沆瀣一气,于是决定先废周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月,建文帝削周王朱橚。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

次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举家自焚。

朱棣为什么要发动靖难之役,抢夺自己侄子的皇位?

由于朝廷削藩激化矛盾,藩王与朝廷开始决裂,此时实力最强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众藩之首。而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博弈亦逐渐激化。

靖难之役

为图朱棣,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防燕措施。

建文元年六月,齐泰密敕张信逮捕朱棣。张信是朱棣的旧部,他投降向了朱棣并把消息告诉了朱棣。七月,朱棣以计擒杀张昺、谢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占据了北平。然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所谓“靖难”来自于朱元璋的一条成法。朱元璋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他在《皇明祖训》 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棣以此为理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故而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这其中,靖难的意思:靖指平息,扫平,清除。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

不过太祖的成法里面还有一条就是皇帝先召唤藩王,藩王才能起兵,且成功铲除奸臣后要五日之内离京。所以这不过是朱棣想要夺取皇位的一个借口而已。

朱棣为什么要发动靖难之役,抢夺自己侄子的皇位?

朱棣初起兵时,燕军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势小力弱,朝廷则在各方面都占压倒性优势。所以战争初期,朝廷拟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将燕军围歼于北平。但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且朱棣军事才能了得,逐步占据了主动。

至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军抵达金陵。守卫金川门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朱棣登基

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朱棣继位,但不是继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他废除了建文年号,改称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

燕王进京后,因宫中起火,建文帝则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有的说建文帝由地道出逃,落发为僧,云游天下。又有说建文帝逃至东南亚,郑和下西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2/226331.html

“朱棣为什么要发动靖难之役,抢夺自己侄子的皇位?” 的相关文章

李世民都已经立李承乾做太子 皇位最后为什么会落到李治头上

李世民都已经立李承乾做太子 皇位最后为什么会落到李治头上

对李世民明明立了李承乾为太子,为何后来把皇位传给了皇九子李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01太子李承乾,曾经是唐太宗李世民非常看重的儿子。小时候的他,聪明可爱,上进好学,让大臣们连连赞扬,让李世民颇为骄傲。同时又因为是嫡长子,八岁时,就被李世民立为太子。可是随着慢慢长大,...

历史上赵云是怎么死的?与箕谷兵败有联系吗?

历史上赵云是怎么死的?与箕谷兵败有联系吗?

箕谷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蜀汉赵云与魏国曹真发生的一场战斗。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赵云是三国蜀汉名将,蜀汉的开国元勋,忠勇无双,作为武将,征战一生,赵云是少有的能善终的大将之一,建兴七年(229年)赵云去世。然而,赵云之死,和他箕谷兵败有关吗?是因为箕谷兵败,赵...

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 他又是怎么做到的

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 他又是怎么做到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在位最久的皇帝是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在位最久的皇帝是谁?大多数人都想不到,竟然是那位扶不起的阿斗刘禅。虽然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是懦弱无能的象征,但是,其实这位皇帝治理下的蜀国却是非常的安定,哪怕是在诸葛亮死后,他也仍然统治了蜀国...

三国时期张飞为何敢多次叫板吕布?他们二人的实力如何?

三国时期张飞为何敢多次叫板吕布?他们二人的实力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吕布作为汉末三国第一猛将,几乎天下无敌,谁都不怕,曾被曹操手下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等六员一流大将合围,但是吕布全然不惧,最终全身而退。但是,吕布却很忌惮张飞,每次见到张飞,面对张飞的挑衅,吕布都显得有些顾虑,那么,吕布到...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出手救人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出手救人

还不知道:关羽败走麦城,曾路过马超封地,为何马超却不出手相救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的名将里,关羽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可惜他虽然威风了半辈子,最后的结局却不大好,晚年败走麦城,最后在临沮这个地方被杀了。可能有的朋友就会问,临沮不是马超的底盘吗?他怎么不救救关...

白狼山之战张辽与许褚二人,谁的表现更好?

白狼山之战张辽与许褚二人,谁的表现更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张辽自从归顺曹操之后,就一直受到曹操重用,也深得曹操的信任,大放异彩,除了经典的逍遥津之战,打的孙权落花流水,还有白狼山一战,张辽力斩单于蹋顿,大显身手,风头一度超过了许褚,夺得头功。那么,张辽凭什么力压许褚,夺了头功呢?在正史中,...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还不知道:明朝灭亡时,崇祯发出求救的圣旨,为何没有将军进京救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世纪的明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明朝有难时,边疆的将领却无动于衷,他们为何会抛弃明朝?当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时,崇祯发出了救命的圣旨,回应的将领却寥寥无几。当时的明朝,手握重兵...

朱标死后朱元璋明明还有别的选择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朱标死后朱元璋明明还有别的选择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对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白手起家的帝王,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一路见证了朱元璋的一无所有的辉煌,而且两父子的感情也非常深厚,所以在垂老之际,朱元璋立储君的目的也非常清晰,而且只要不出意外,皇位一定会交到朱标手中,当然天不遂人愿,朱标早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