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西汉王朝为什么和匈奴和亲 这个策略有多重要的影响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20)15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西汉和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和亲,在中国古代也被称为“和戎”或“和番”,主要是指中原王朝与外族达成的政治联姻。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根据《左传》中的记载:“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奱氏,而固与范氏和亲。”由此可见,早在东周时期已有和亲的先例。

西汉王朝为什么和匈奴和亲 这个策略有多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西汉王朝与匈奴和亲的策略,甚至成为王朝延续过渡的一种重要政治手段。西汉的和亲政策伴随了西汉政权的建立和衰落的全过程,并且它对西汉王朝内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减少战争、推动生产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等。

01西汉和亲的历史背景

西汉王朝的和亲历史开始于“平城之围”,史学家也称其为“白登之围”。汉高祖刘邦意识到,王朝建立初始,不宜与匈奴进行正面的武力对抗,于是决定采取和亲的方式来维护和平稳定的关系及边疆的稳定。刘邦与匈奴的和亲完全是被动的,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有屈辱的意味。所以,西汉王朝是积极推动和亲的一方,匈奴则是接受和亲者。

那么,刘邦到底考虑到哪些因素,为何要与匈奴和亲呢?

西汉王朝为什么和匈奴和亲 这个策略有多重要的影响

西汉政权建立之初,历经了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已经非常困难,老百姓已经忍受多年饥饿。根据《汉书》记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由此可见,并不是刘邦不敢与匈奴硬碰硬,而是王朝内部不允许再次挑起战争。在军事力量无法抗击匈奴的时候,西汉王朝于是提出和亲的政策。

至于当时军事力量比较强大的匈奴,为何又愿意同意和亲呢?

从匈奴的角度来看,他们常年过着游牧生活,可是漠北地区经常发生旱灾、严寒以及暴风雪等自然灾害,所以匈奴各部落也过得并不好。为了生存发展,匈奴必须要另寻生存空间,但这也是有非常大风险的。领土之争往往会伴随战争,匈奴其本意肯定是不愿再继续征战的。

西汉王朝为什么和匈奴和亲 这个策略有多重要的影响

西汉王朝主动提出和亲政策,匈奴自然是愿意接受的。首先,通过和亲能够提高匈奴部族的政治影响力,西汉王朝还要向匈奴纳贡,借此可以宣扬国威,震慑周边的小国;其次,通过和亲,匈奴部族可以获得大量的金钱和资源,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最后,匈奴部族并没有因为和亲和同意停止侵略,与西汉和亲并未影响自己的发展战略,等到日后强大,照样可以出兵。

总结来看,和亲政策能够满足西汉王朝与匈奴双方的各自利益,它成为了双方维持和平发展的一个平衡点。

02不同时期的和亲方式

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和亲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西汉初期,由于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是处于敌对状态,双方和亲的方式也比较特殊。西汉王朝通过向匈奴遣送公主、附赠金银钱财等讨好的方式与匈奴建立亲密关系。从实际情况来看,匈奴的确也减少了对西汉边境的侵扰次数,但侵扰从未停止过。

西汉王朝为什么和匈奴和亲 这个策略有多重要的影响

随着西汉王朝的国力不断提升,和亲政策的内核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西汉与乌孙的和亲,这属于友好国家之间的和亲。西汉王朝通过张骞出使西域,与西域诸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于是派公主和亲。这一种和亲方式实际上是军事方面的联盟,西汉王朝与乌孙等国联合起来与匈奴抗衡。公元前71年,西汉和乌孙联合击败匈奴,自此匈奴开始衰落。

经过多年休养生息,西汉王朝逐渐强大起来,汉武帝时期的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突飞猛进。反观匈奴部族,西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让匈奴走上灭亡的边缘,多年的战争使得匈奴一蹶不振,很多部族选择西迁。此时的和亲政策发生转折,匈奴臣服于汉朝,这一时期的汉朝在和亲上掌握绝对主动权,并且将匈奴部落变成汉朝的一个地方政权。昭君出塞就是在这种关系下进行的和亲,和亲的意义也发生变化。

03和亲政策的意义

西汉和亲政策的制定,对王朝内部的影响比较重要,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西汉王朝为自己赢得了很长一段发展时间。由于和亲政策是制定于特殊的时期,当时广大民众和当权者都无力开展战争,也无心战争,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战争的发生。并且和亲政策对西汉王朝及后世影响深远,后人将和亲政策的内核不断延伸,它不仅仅只是政治联姻,更是民族融合与发展的重要桥梁。

西汉王朝为什么和匈奴和亲 这个策略有多重要的影响

因为和亲政策实施,西汉边境的居民得到稳定生产的契机。整个西汉王朝得到喘息的机会。经过多年的韬光养晦,西汉王朝发展迅速,还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西汉王朝内部的政治、经济方面得以更好地发展,和亲政策为王朝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和亲政策的实施和发展,西汉北方边境民族之间不断融合,民族关系也持续发展,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得到了巩固。和亲政策使得民族之间不仅形成政治一体化,还促进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产生碰撞,使得匈奴等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表现出趋同性。

04小结

西汉王朝所实行的和亲政策,不同于政权之间的普通联姻关系,它也是西汉王朝和少数民族之间建立民族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和亲政策伴随了西汉王朝的建立、崛起和衰落的全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当权者对减少战争、促进生产和实现民族融合的美好愿望。国家发展强大,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才是黎民百姓所愿意看到的太平盛世。

西汉王朝为什么和匈奴和亲 这个策略有多重要的影响

我们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背景,分情况来看西汉的和亲政策,从建立初期到慢慢崛起,再到最后的形势逆转,西汉王朝始终没有摒弃和亲的方式。对于和亲政策的评价和分析,我们也需要理性对待,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2/226847.html

“西汉王朝为什么和匈奴和亲 这个策略有多重要的影响” 的相关文章

除了刘禅刘备还有其他儿子 刘备为何还传位给刘禅

除了刘禅刘备还有其他儿子 刘备为何还传位给刘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有4个儿子,为何偏要传位给刘禅,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的一生中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偏偏把皇位传给刘禅呢?提起刘禅,一定能想到“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既然刘禅这么不求上进,难道刘备当初是选错储君了吗?蜀汉在夷陵之战战败后...

朱元璋屠戮的功臣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对蓝玉下手那么狠

朱元璋屠戮的功臣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对蓝玉下手那么狠

朱元璋屠戮了那么多人,为什么唯独对蓝玉下手那么狠?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将蓝玉剥皮填草,傅友德也好,李善长也好,这些人虽然都被诛杀或者逼死,也没有受到蓝玉这么非人的折磨,蓝玉的下场之所以这么惨,一方面因为朱元璋晚年的性格多疑,残暴,另一方面也是蓝...

秦始皇留下六十字誓言 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秦始皇留下六十字誓言 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始皇临终之前留下一个60字的誓言,这是真的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首先这个60字的誓言是:“ 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首先乍一看这句话,...

诸葛亮为何说张郃有万夫不当之勇?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为何说张郃有万夫不当之勇?原因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蜀汉建兴七年四月,诸葛亮率兵驻扎在祁山,分作三寨,等待魏兵。司马懿率兵到长安,命令郃为先锋,戴陵为副将,率十万大军到祁山,于渭水之南下寨。两军对阵,战事激烈,诸葛亮虽然取得胜利,但是张苞在这期间因追魏将跌入山谷,受了重伤。诸葛亮将...

后世是如何评价周瑜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周瑜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正史上称其“性度...

赵福金:宋徽宗赵佶第五女,在完颜希尹的营寨中去世

赵福金:宋徽宗赵佶第五女,在完颜希尹的营寨中去世

赵福金(1103年 - 1128年),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五女。封号茂德帝姬。母亲是明达皇后·刘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经历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时二十五岁。靖康之变后,与徽、钦二帝一起被俘北上,五起北行,押往金国。初嫁宰相蔡京的第五子宣和殿...

刘从一:唐朝时期宰相,奉天之难中护送唐德宗逃向奉天

刘从一:唐朝时期宰相,奉天之难中护送唐德宗逃向奉天

刘从一(742年-785年),字从一,广平郡(今河北鸡泽县)。唐朝时期宰相,礼部侍郎刘令植之孙,京兆少尹刘孺之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进士及第,授校书郎、渭南县尉。得到宰相常衮信任,迁监察御史。宰相卢杞执政时,他迁侍御史、刑部员外郎。建中末年,授吏部郎中、普王元帅判...

吴均是什么人?他被皇帝抓起来后又为何被放了?

吴均是什么人?他被皇帝抓起来后又为何被放了?

梁武帝萧衍,绝对是个传奇人物,南朝梁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国古代的史书,一般都是官修的。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吴均却私撰史书,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吴均,生于469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长兴县)人,父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南梁史学家、文学家。吴均出生贫寒,但他好学上进,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