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有什么作用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26)17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口含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我们大家非常喜欢的人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小时候每次看到诸葛亮身死的场景,都会不由自主地流泪,不想诸葛亮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离开人世。不过在悲伤之余,又非常好奇,为啥诸葛亮气绝时,要让手下在他口中放上七粒米呢?小时候非常不懂这一行为,直到长大后,才发现了诸葛亮的良苦用心,这个操作的背后竟然又如此大的作用!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

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多智近妖的人物,基本可以用算无遗策来形容。不过诸葛亮虽然厉害,但终究还是人,离不开生老病死。刘备去世后,整个汉室的复兴责任都压在了诸葛亮身上,不过在一次次的北伐过程中,诸葛亮最终还是没能抗住,累垮了身体。事实上,以诸葛亮的才智,他也算到了自己大限将至,天命不可为,但为了蜀汉的前途,他还想再努力一下,欲借七星灯增寿,但在魏延的无意破坏下,最终这个计划未能成功。

诸葛亮其实并非贪生怕死之人,他只不过是想为蜀汉再多尽一份力,为完成刘备北伐中原,匡扶汉室的梦想再多走一步,结果天不遂人愿。既然诸葛亮增寿之事不成,那就只能妥善地安排身后之事了。而在诸葛亮气绝前,他曾对手下这样交代。

原文:孔明写毕,分付杨仪曰:“吾死之后,不可发丧。若司马懿来追,将吾先时木雕成吾之原身,安于车上……丧车上可作一龛,坐于车上,用米七粒,少用水放于口内;足下安明灯一盏;置柩于毡车之内;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矣。吾阴魂自起镇之。先令后寨先行,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在临死前交代杨仪,等他死后,不能立刻发丧,而要先用木头雕刻成他的模样,假装他还活着,然后放七粒米在他的嘴巴中,脚下再放一盏明灯,这样的话就可以做出诸葛亮仍然在世的假象,吓住司马懿,让他不敢贸然追击,完成这一切后,杨仪再带领大家徐徐退兵。

说白了,诸葛亮交代的这一整件事情就是为了骗司马懿,让司马懿误以为诸葛亮还活着,不敢出击。而诸葛亮之所以口含七粒米,实际上就是想让天上代表他的那颗星星不至于马上坠落。诸葛亮生前为蜀汉劳心劳力,到死了都还在想着怎么让自己的将星不落,怎么保护蜀军成功撤退,真是用心良苦啊。但是他的这个计谋真的能行吗?真的能骗到司马懿吗?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有什么作用

三国演义中,基本很多大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那颗将星,关羽张飞去世时,诸葛亮都曾夜观天象,看到了将星坠落。所以说,只要会看星象,基本都是可以通过星象判断对方究竟是不是去世了。诸葛亮会看星象,司马懿这等枭雄自然也是会看的,尽管诸葛亮已经提前布置防护措施,但当他去世时,司马懿仍然看到了将星坠落。

原文:却说司马懿夜观天文,见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于蜀营内,三投再起,投大起小,隐隐有声。懿大惊曰:“今诸葛孔明死矣!”

可以看到,虽然诸葛亮布置得很好,而且还让杨仪放七粒米在他口中,但他并没能阻止将星坠落,司马懿还是发现他死了。也就是说,诸葛亮说的“口含七粒米,则将星不坠”其实是骗杨仪他们的,而目的就是为了让杨仪他们足够镇定,不至于漏出马脚让司马懿发现破绽。不得不说,诸葛亮这一手虚虚实实玩得确实是漂亮,所有人都被他骗到了,“口含七粒米”并不是让他的将星保持不坠落,而是借此安抚蜀汉众人的人心,免得诸葛亮一死,蜀汉众人就慌忙撤退,让司马懿发现他们的真实目的。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有什么作用

也有人会问了,既然司马懿发现诸葛亮将星坠落了,又为何不追呢?实际上这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斗智斗勇的结果了。

原文:司马懿知孔明身死,急起大兵追之。方出寨门,忽然自省,乃与二子曰:“孔明善会六丁六甲遁法,今见吾久不出战,故以此术诈死,诱我追之。今若追赶,必中计矣!”因此复回。

司马懿看见诸葛亮的将星坠落,本来是打算率军出击的,但是走到营寨门口,又突然想起诸葛亮会六丁六甲之术,认为将星坠落,很可能诸葛亮施展的诈死之计,骗他去追击,然后设计伏击他,所以司马懿最终还是没有率军去追击,只是让夏侯霸带人去五丈原探听消息。很多人会奇怪,这个六丁六甲之术是个什么玩意,为啥司马懿如此忌惮?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有什么作用

实际上,在古代人的认知中,六丁六甲就代表着掌管着天干地支的十二位神祗,懂得六丁六甲之术,自然也就懂得操控天地异象的法术了。在此之前,诸葛亮的表现颇为惊人,造出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于是司马懿便认为诸葛亮懂得六丁六甲之术,可以操纵他的将星坠落,以此欺骗司马懿,引诱司马懿追击。司马懿本来就生性多疑,之前更是多次栽在诸葛亮的手上,现在自然是不敢贸然追击了,只能派人去查探虚实。

而诸葛亮用“口含七粒米”的 *** ,也同样骗住了杨仪等人,让杨仪等人误以为诸葛亮的将星真的没有降落,安安心心的收拾包袱准备撤军。在这一系列的行为中,他们表现得非常镇定,于是给了司马懿派来查探的人一个错觉,那就是蜀汉军队根本不像是仓皇撤退,这就说明诸葛亮根本没死。于是最终杨仪带领蜀军得以安全撤离!得知真相的司马懿,估计私底下要气得吐血了,斗了一辈子,还是没能玩过诸葛亮……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有什么作用

结语

看完诸葛亮的这一通操作,不得不服气啊,他简直是把一切都算到了。他算到了司马懿生性多疑,不敢轻易追击,只会派人前来查探。也算到了自己死后,将星必定坠落,会影响军心,所以用“口含七粒米,则将星不坠”的说法骗住了一众手下,使得手下们都相信司马懿也被忽悠住了,不至于慌乱,而他们不慌乱的做法又正好骗住了司马懿派来查探的人,逻辑缜密,环环相扣,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真的是太神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12/227900.html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有什么作用”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死后正是进攻蜀汉的好时机 司马懿为何终生没有攻打蜀汉

诸葛亮死后正是进攻蜀汉的好时机 司马懿为何终生没有攻打蜀汉

对诸葛亮去世之后,司马懿为什么终生不曾伐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是一个人才鼎盛的年代,各方势力为了争霸,经常发生战争。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不少的谋士,而在这些人当中,司马懿和诸葛亮是最出名的。两人都是天赋异禀,天赋异禀,经常是竞争关系,但司马懿却经常输给诸葛亮。...

魏延在街亭之战时没有出战张郃的原因是什么?

魏延在街亭之战时没有出战张郃的原因是什么?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张郃和魏延都是三国名将,两个人不仅都以勇猛著称,而且还都非常善于统兵,在整个三国后期,蜀汉只有魏延能抵挡张郃,可是,诸葛亮为什么不用魏延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两个字。到底是哪两个字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抛开魏延不...

有哪些与田豫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田豫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后来田豫常年...

华佗最后的结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么?

华佗最后的结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么?

华佗被称为一代神医,出生于东汉末年,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曹操头痛难忍,听说华佗医术高明,想让华佗帮自己治病,结果华佗说需要砍开头颅,结果曹操怀疑华佗想害死自己,于是先把华佗干掉了。这是笔者最早接触到的曹操杀华佗的记载,其实这只是罗贯中的小说一家之言,杜撰而...

司马懿为何没有伐蜀成功?哪些原因导致的?

司马懿为何没有伐蜀成功?哪些原因导致的?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重要的军事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司马懿是曹魏后期重要的大臣,少年就有大志向,面对东汉末年乱世(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有总齐八荒,一统天下的志愿。而且司马懿也并非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么无能,恰恰相反,司马懿政治、军事能力都很强,但是司...

刘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有何种作为?

刘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有何种作为?

刘章是齐王刘肥的儿子,吕后称制期间被封为朱虚侯。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刘章后因诛诸吕定天下之功,被封为城阳王,城阳王国治所在山东省莒县,笔者正好是莒县人,有机会瞻仰城阳王刘章的相关历史遗迹,感受浩然长存的英雄气概,以成此文。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高后燕...

杜夔: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擅长音律,聪明过人

杜夔: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擅长音律,聪明过人

杜夔[kuí],字公良,河南人,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擅长音律,聪明过人。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复兴了前代古乐,并有所创新。仕于曹操、曹丕之世,以通晓音乐称于世。早年任雅乐郎,汉中平五年(188年),因...

都说刘邦是一个小人 刘邦是怎么夺得天下的

都说刘邦是一个小人 刘邦是怎么夺得天下的

对刘邦这个真“小人”为何最终能夺得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高祖刘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饱受争议,他赢得了大汉天下,打败了霸王项羽,又是开国太祖,应该是名满天下,流芳千古。但在史书,戏剧,诗歌,甚至是民间话本中,都是混混,无赖,小人得志的负面形象。刘邦到底是被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