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要杀吕伯奢一家 曹操真的是误杀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伯奢一家被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天下陷入大乱之中,各诸侯为了自身利益而陷入混战。一个个英雄人物也不断的登场,而其中能被称之为“枭雄”的只有一人,他就是曹操。历史上,曹操是一个多面的人,因此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赞扬他的人说他为国讨贼立下了大功,贬低他的人又说他是篡汉的国贼,当年曹操因为骑马踩踏了身旁的田地,而过意不去,因此割发代首,这也说明了曹操是个善良的人,但历史上他还做了一件非常具有争议的事情,那就是他在逃亡路上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并且在之后没有什么的表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年义愤填膺的曹操,听闻董卓作乱,于是想暗中除掉他,可是行刺计划失败,曹操也不得不仓皇逃命。在逃亡的路途上,他感觉十分疲累,便向路边的一户人家讨口水喝,可谁知这户人家就是吕伯奢的家。而吕伯奢是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他看到曹操来到家中做客,也是喜出望外,热情地打酒来款待他。曹操生性好疑是大家都知道的事,看到吕伯奢外出买酒了,生怕他一会儿回来就找人将自己给捉拿了。并且吕伯奢出门前还交代家人杀头猪给曹操做下酒菜,晚上,曹操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听到隔壁有嚯嚯的磨刀声,于是起身查看,发现正是吕伯奢父子在磨刀。随即曹操想到吕伯奢留宿自己是不安好意,现在就要磨刀将自己杀了献给董卓。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将吕伯奢一家给杀得精光。
如此来看的话,曹操极有可能是“误杀”,毕竟吕家人对他不薄,又是买酒又是杀猪的,可到了曹操眼里,却成了别有用心。因此,很多人也对于曹操的这种行为表示不满,认为他是过于敏感多疑了,并且手段也过于残暴,竟然因此就杀了别人全家。不过,有一位历史专家却并不这么认为,相反他觉得曹操并没有杀错,而是吕伯奢一家本就该杀!原来这位史学家从魏国流传下来的史书中发现了历史真相:曹操诛杀吕伯奢一家并不是乱杀无辜。
在历史书上,当时真实的情况是这么记载的,在吕伯奢外出买酒后,他的家人却选择了先将曹操一行人抓住,从而实施了抢劫。并且趁着曹操熟睡时,磨刀霍霍也是存在的,但他们目的并不是杀猪,而是为了准备对付曹操。《三国志》中的原话为“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可见,吕伯奢一家还真是别有居心啊!而曹操真正杀死的也并非吕家全部,而是除了吕伯奢以外的剩余8个人。至于原因,用现在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正当防卫”。
搞明白了这件事,那我们再来理一理为什么曹操的好友陈宫要和他反目成仇,并分道扬镳呢?当年,陈宫在目睹了曹操残忍杀害吕伯奢一家后,怒斥曹操大不义,是一个小人。而曹操却回答:“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一句话后来也成了曹操为人的风向标,一听就知道他不是什么好人。但事实上,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诛杀完吕伯奢的儿子后,陈宫不但没有与他分道扬镳,反而还成为了曹操麾下的一名重要谋士。而陈宫与曹操真正反目成仇,是发生在后来曹操东征陶谦之时。
通过《三国演义》,我们都知道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可谓乱世之奸雄也。曹操与董卓一样残忍、自私,所以陈宫弃之而去,甚至辅佐吕布对抗曹操,这就是曹操的“人设”。不过在正史上,曹操却成功“洗白”,不仅足智多谋,还有德有才。即便是“误杀”了人,也是该死之人。看来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那句经典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在正史中应该换成:“宁可我先下手为强,也比后下手遭殃要好”。对此,各位看官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