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国为什么能连续六世都不是昏君呢?为什么别的国家不行?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2-27)110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国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秦国可以说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连续几代秦王都是明君,也正是因此,秦国才得以逐渐崛起,到最后有实力完成一统天下,建立起历史上之一个统一的王朝,开创出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除了秦国之外,其他六国的国君却似乎都没有秦国这样厉害,即便有明君,但也有昏君,那为何秦国可以世代明君,其他国家却不行呢?

秦国与其他诸侯国不一样,他起源于西北边陲,处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土壤不比其他诸侯国那般肥沃。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其自身条件自然比不上齐楚那般富庶,甚至连韩魏都比不上。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最终一统中原。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便是:秦国极少出昏君。

《过秦论》中有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六世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既然能够继承六世先祖留下来的功业,并完成祖上的遗愿,不仅说明他自身能力出众,也让人看到了他祖上六世也绝非等闲之人。毕竟春秋战国数百年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光靠一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为何秦国能够六世不出昏君呢?

秦国为什么能连续六世都不是昏君呢?为什么别的国家不行?

1、生于忧患

处在忧患环境下的人往往能够更加励精图治,毕竟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一直处于低谷任自己自生自灭,人都想往高处走,这是人之共性。

春秋时期,秦被夹在晋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间,西边还有一个义渠国对他虎视眈眈,随时都有被灭国的风险。而后战国时期魏国崛起,与秦国的又一次战争夺走了秦国河西之地百年不说,还差点让秦国灭国。为此秦国其实派出过很多质子以求暂时和平,像秦昭襄王,秦始皇都曾当过质子。

秦国起源于西北边陲,本就被其他国家当作蛮夷看待,外界压力极大,基本处于孤立无援的位置;加之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真正弱肉强食的时期,但凡弱小的国家最终都会被吞并;秦国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比较差。这种内外环境都不好的现状迫使秦国国君不得不励精图治。

秦国为什么能连续六世都不是昏君呢?为什么别的国家不行?

2、立贤不立嫡长

《公羊传》中提到过“嫡子生,不以名,令于四境,择勇猛者立”。中原各国基本都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王位纠纷,但,万一嫡长子不贤呢?这就会出现很多事端。

秦国并非如此,不仅传子时不传长只传贤,甚至还有将位置传给兄弟的现象,像秦武王和秦昭襄王便是亲兄弟。而且,秦国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兄弟继位,其他兄弟基本上都要承担辅佐的职能,从没出现夺权的现象,就像公子虔辅佐秦孝公,樗里疾辅佐秦惠文王这些。其实有的时候臣子有些问题不方便说的换做兄弟去说效果可能就不一样,毕竟血缘关系摆在那,兄弟去说服可能达到的效果更好。

3、任用贤才

贤臣是君王的左右双臂,贤臣不单单有着协助君王治理国家的任务,其实也是君王的镜子。唐太宗有一句话:“以人为镜,可知得失”,臣子是君王衡量自己的一把尺子。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贤臣,你渴望遇到明君;你是明君,你渴望得到贤臣,这是君臣之间一种相互选择的关系。

秦国几代国君都是重视人才的。秦孝公时期的商鞅,秦惠文王时期的张仪,秦昭襄王时期的范雎,秦庄襄王时期的吕不韦,这些都非本国人,却能得到重用,后来这些人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秦国为什么能连续六世都不是昏君呢?为什么别的国家不行?

4、有法律体制保障

《大秦帝国》中有一幕:秦孝公问商鞅:”大秦可否一统天下?“商鞅回答:“可以,但是,难。”毕竟不是需要你这一代人的努力就够了,需要代代出明君,即使不是明君也不能是昏君,这才是最难的地方。确实,你可以保证你自己励精图治,为国鞠躬尽瘁,但不能保证你的儿子和你一样,更不能保证你的孙子和你一样。这个时候商鞅提到了变法,使万事皆有法可依,相当于给子孙留下了一个治国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他们做事不逾矩。

后来商鞅虽遭车裂酷刑,但其依法治国的思想却得到了肯定,一直影响到后世。

5、质子的恨

我们可以发现,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甚至秦始皇自己都当过质子。何为质子?两国关系恶化被派去缓和关系的王公贵族之子。毫无疑问,质子在别国的处境自然是很卑微,他们的所见所感会使他们憎恨那个国家,就像燕太子丹回国之后派荆轲刺杀秦始皇。当然,这种遗恨会使他们坚定自己的抱负,尤其是像秦国这种野心勃勃的国家派出的质子,自然希望能够灭掉其他国家。

纵观秦国发展史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部充满斗争的历史,恶劣的环境与强大的中原列国终究没能挡住秦国吞并天下的步伐。生于忧患迫使君王励精图治;选继承人时立贤不立嫡;任用贤才,君臣相辅相成;变法使得秦国拥有一套约束君王的体系;质子回国之后坚定抱负。这些原因让这个国家的六代君王虽不能称之为明君,但绝不是昏君,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的秦王扫六合。秦国实现一统天下这个野心的过程确实让人敬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12/228014.html

“秦国为什么能连续六世都不是昏君呢?为什么别的国家不行?”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李渊退位前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灵验了吗

历史上李渊退位前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灵验了吗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渊最终下诏禅位李世民,自己升级为太上皇。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植《七步诗》(版本一):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胞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

凌统是什么人?逍遥津之战他的表现怎么样?

凌统是什么人?逍遥津之战他的表现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攻打合肥,引发逍遥津之战。曹操部将张辽在此战大显身手,打得吴军措手不及,还把孙权包围在乱军之中。凌统见形势危急,于是率领三百军士拼死作战,这才让孙权突出重围,但自己却全军覆没。那凌统是如何拼死救孙权...

如果襄樊之战于禁回到曹魏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如果襄樊之战于禁回到曹魏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于禁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兵攻打樊城,曹操派于禁救援,因为一场秋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好几丈,于禁所督七军全军覆没,关羽乘船进攻,于禁因走投无路,被关羽俘虏,随即投降。后来,孙权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孙权向曹丕称...

杨厚:东汉时期官员,世代善图谶,曾图谶谏言

杨厚:东汉时期官员,世代善图谶,曾图谶谏言

杨厚(72年-153年),字仲桓,东汉官员,四川广汉新都人,生于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卒于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年八十二岁。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学父业,精图谶学。永建二年(公元127年)汉顺帝遣使特征至长安,拜议郎。累官侍中。每有灾异,厚辄上消救...

失去荆州就意味着失去天下 刘备为什么不派赵云去守荆州

失去荆州就意味着失去天下 刘备为什么不派赵云去守荆州

还不知道:荆州之失是天下之失,刘备为何不让赵云守荆州?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蜀国之所以没能完成统一大业,很大的原因在于丢失了荆州这个军事要地。荆州不仅可以进攻东吴还可以进攻曹魏,而且是粮食生产之地,对蜀国来说是极大的助力,拥有着这样的地区,蜀国的胜算也就...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没有同意立庙 刘禅这是对诸葛亮不满吗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没有同意立庙 刘禅这是对诸葛亮不满吗

对诸葛亮死后,刘禅没有同意为其立庙,是要发泄不满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刘禅和诸葛亮,很多人都是知道诸葛亮是刘备为刘禅指定的辅政大臣,“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缓”,并且告诉刘禅对待诸葛亮一定要“敬听师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诸葛亮...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的死背后,是什么样的说法?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的死背后,是什么样的说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随后,蜀汉军队系统中,马上就爆发了一次激烈的冲突。冲突的双方是(丞相府)参军长史杨仪和元老大将魏延。结果是,杨仪在蒋琬、董允等人的配合下,先污蔑魏延谋反,然后将其斩杀,《三国志·魏...

历史上吴国到底是如何灭亡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吴国到底是如何灭亡的?真相是什么?

吴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春秋时期的最后大国之一,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吴王夫差在位22年,也算个有作为的一代皇帝,他带着吴国走了一趟过山车,由强盛走向衰败,最终成了吴国的末代之君。自古以来人们都将吴国的灭亡怪罪于他的贪色,也就是中了越国用绝世美女西施美人计,关于他们的故事可谓是家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