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百姓都会饲养哪些宠物?宠物饲养之风为什么能在唐朝盛行?
对唐朝饲养宠物的 *** 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唐朝常常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强大的王朝,得益于府兵制和均田制的成功实施,唐朝中前期的军力和民力空前强盛,农业和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疆域一度扩展至中亚地区,强大的国力造就了唐人自信、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特性,使饲养宠物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宠物不仅仅是朋友,更是情感的载体
唐朝饲养宠物之风在民间尚不普及,平民饲养宠物大多是为了看家护院,种类以猫狗为主,宠物饲养更常见于宫廷和文人士大夫阶层,这个阶层的人生活更加富足,思想更加开放,闲暇时间更多,饲养宠物的目的已经脱离了生活需要这一层面,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和情感寄托
宫廷宠物不是到了唐朝才有的,商纣王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说明了宫廷宠物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春秋时期的卫国国君卫懿公喜爱仙鹤,不但给仙鹤修建了豪华的居所,甚至赐予官阶俸禄,曹魏明帝时期宫中专门建有灵禽之园,用来饲养各地呈现的鸟兽,可见宫廷宠物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观赏
宠物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陪伴,无论是宫廷还是士大夫阶层都有这个需求,唐宪宗出行的时候经常带着鹰犬,但是他的目的却不在于打猎,仅仅是想让自己喜爱的动物陪在身边,唐昭宗的宠物猴子更是和他一同起居,亲密无间,白居易喜欢养鹤,淡交唯对水,老伴无如鹤,从内心深处把鹤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以至于在当宠物鹤丢失后,他失落地写下了郡斋从此后,谁伴白头翁的诗句
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士大夫总是讲究天人合一,他们崇尚自然,希望自己的人格能够从俗世的羁绊中脱离出来,独立于政治之外,与天地融为一体,达到自然洒脱、高洁纯真的境界,而动物就是他们与自然之间更好的结合点,不少文人的庭院中都豢养动物,王绩的小池聊养鹅,闲田且牧猪,皮日休的鸡黍匪家畜,琴樽常自怡就是更好的体现
他们经常寄情于物,以动物自比,从唐诗中可见一二,白居易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崔铉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李白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三人分别将自己比作鹅、鹰和鹦鹉,以动物的困境自比,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志不能伸的愤懑之情
文人们还可以借动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史书记载朱温弑杀唐昭宗后,收养了昭宗的宠物猴子孙供奉,有一天这个猴子趁朱温没有防备,径趋其所,跳跃奋击,意图为昭宗报仇,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得到了唐宫中豢养的猛兽,他想让这些猛兽为自己表演,结果猛兽们见到这个叛臣后无不瞪目愤怒,惹得安禄山十分恼火,将猛兽全部杀掉,其实仔细想来这两件事情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但是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乱臣贼子的鄙视,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萌宠还是猛兽?飞禽走兽任你选择
唐朝前期国力强盛,四海宾服,宫廷宠物主要由地方州郡和附属国进贡,文人士大夫的宠物则需要自行购买
唐代最常见的宠物和今天一样,就是萌萌的猫狗,这两种动物的驯化历史悠久,性格温顺、品种众多,深受古人喜爱,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的唐朝仕女旁就出现了可爱的小狗,《酉阳杂俎》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唐玄宗和哥舒翰一起下棋,杨贵妃在旁边观战,眼看玄宗还有几步棋就要输了,杨贵妃急中生智,让怀中的猧子(一种宠物狗,小短腿)纵上棋盘,搅乱了棋局,从而大获圣心,可见在唐朝宫廷养狗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德宗时期有个大臣名叫张搏,特别喜欢养猫,家里养了好几头名贵的猫,每天下朝回家后之一件事就和和猫一起玩耍,被人戏称为猫精
唐朝人还喜欢养鹦鹉,鹦鹉羽毛鲜艳,还会学人说话,很受唐人欢迎,《太平广记》中记载: 岭南献白鹦鹉,养之宫中。岁久,颇甚聪慧,洞晓言词,这只鹦鹉极其聪慧,甚至能吟诵古诗,被杨贵妃取名为雪衣女。长安城内歌伎霍小玉也养过鹦鹉,西北槛前挂鹦鹉,笼中报道李郎来,能把鹦鹉驯养得如此乖巧,除了鹦鹉通人性外,想必饲养者也下了不少功夫
我们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唐太宗在把玩一只鹞鹰,正好赶上魏征前来觐见,他怕魏征批评就将鹞鹰藏在袖子里,没想魏征这次找他汇报了好长时间,等魏征走了之后再掏出鹞鹰,才发现鹞鹰已经被闷死了,唐太宗把鹞鹰当作宠物,其实在唐朝皇帝中是件很常见的事,在鹞鹰的产地还有专门的捕鹞户为皇帝抓捕鹞鹰,玄宗时还设有鹰鹞使、看鹰人等职,为宫廷鹞鹰提供后勤保障,敬宗为了得到上好的鹞鹰,甚至专门派遣使臣到新罗抓捕,可见唐朝皇帝对鹞鹰有多么喜爱
唐朝皇帝还喜欢收养骏马,唐太宗曾遣使万里,市索骏马,还把自己骑过的六匹战马的形象刻在石板上,作为陪葬品放在昭陵旁边,史称昭陵六骏,唐代有一机构名为尚乘局,专门负责御马的饲料、养护、马具购买,医药保障等事务,德宗的爱马望云骓,就被尚乘局以更高等级的饲料喂养,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流行打马球,不少贵族女性常常骑着骢马,下场一试身手,马匹的用途多样,有时难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玄宗为了缓解这一情况不得不花费重金到外地购买马匹
唐人喜欢养鸟,除了鹦鹉和鹤之外,还有白鹇,这是一种黄山地区的珍禽,羽毛洁白,体型优美,唐人胡晖家就收养了一对白鹇,这对白鹇是家鸡所孵,极通人性,胡晖常携其出游,李白路过黄山游览时,特意去胡晖家拜访,一眼就相中了这对白鹇,胡晖见李白如此喜爱,就提出了以诗换鹇的建议,李白欣然应允,挥笔写下了《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一诗,能把诗仙迷到这个地步,这对萌宠的魅力果然不小
唐朝最奇特的宠物是狮子,中国本土并不产狮子,文献中最早的记载来自东汉时期的《东观汉记》,书中写道:狮子形如虎,正黄,有髯耏,尾端绒毛大如斗,狮子多见于佛教,随佛教一起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狮子生性勇猛,外观威武霸气,体型硕大,普通人是养不起的,唐朝的狮子全部被圈养在皇家苑囿之内,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朝文物中,就包括了狮纹白玉带和鎏金双狮纹银碗,说明狮子的形象在唐朝上层社会中已经十分常见了
唐朝人当然不只饲养以上几种宠物了,例如蛐蛐、刺猬,甚至壁虎、蜘蛛等都曾是唐朝人笼中的宝贝,所以说别以为古人不时髦,时髦起来恐怕我们连人家的尾灯都看不到
看动物表演只有斗鸡?唐朝人还有更高级的玩法
除了饲养,宠物的另一个价值还在于表演,除了中国传统的斗戏活动,唐朝人还把舞兽表演发展到了 ***
中国的斗鸡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关于周王斗鸡的记载,到了唐代,斗鸡活动达到了一个 *** ,全唐诗中出现斗鸡一词达50余处,无论是皇帝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对这项活动乐此不疲
唐朝皇帝中最喜欢斗鸡的就是唐玄宗了,他在皇宫附近设立斗鸡场,里面饲养了上千只鸡,又挑选了500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来做斗鸡童,由一个叫贾昌的小孩统领,这个孩子有一手驯鸡的绝活,为此得到了玄宗的赏赐,民间因此流传童谣说: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玄宗每年都要在长安城内举办大型的斗鸡活动,每到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的时候,宫廷乐队集体出动,后宫佳丽、王公大臣也纷纷出场,要聚众斗鸡,以示天下太平,这时候贾昌身穿华服,引导群鸡入场,在他的指挥下,群鸡进退有度,顾盼神飞,勇往直前,常常能取得不俗的战绩,战斗结束之后,贾昌命令手下群鸡按胜负关系列队,接受玄宗的检阅,然后再整齐划一地回到鸡坊之中
正所谓上行下效,有皇帝带头提倡,民间的斗鸡活动也跟着兴盛起来,不过民间斗鸡一般都带有赌博性质,不少百姓甚至把斗鸡作为一项营生,李白就曾经在一次斗鸡活动中情绪激动,错手杀人,不得不远走天涯成了逃犯,看来斗鸡有风险,参加需谨慎
在唐代宫廷乐舞中,舞兽表演是很有特点的一种,包括舞马、舞象、舞犀等,其中以舞马为更佳,唐代以前的舞马以单马独舞为主,而且动作单一,观赏性差,到了唐代,舞马的训练由尚乘局负责,经过长期 *** 的舞马能够随音乐节拍起舞,跟随驯马人的指令做出不同的动作,洛阳出土的唐代驯马俑就生动再现了舞马和驯马人共同完成舞蹈表演的情境
唐宫表演舞马时,马匹数量可达上百匹,每匹舞马身上都穿金戴银,装饰华贵,音乐响起后,舞马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场面壮观,有时舞马表演也加入人的成分,舞者在马上和舞马一起完成舞蹈动作,舞蹈完毕后,舞马们口衔酒杯,排着队走到皇帝面前祝寿,模样甚至乖巧可爱,深得皇帝欢心
舞象舞犀和舞马的情况类似,大象犀牛被精心打扮一番,并配以音乐,犀象随着音乐扭动,唐玄宗时期五坊使引大象入场,或拜或舞,动容故旅,中于音律。两种动物体型硕大,动作笨拙缓慢,舞姿虽不如舞马好看,但也颇有淳朴雄健之感
结语
唐朝中前期,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的财富逐渐积聚,为宠物饲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宠物的观赏、陪伴和情感寄托等作用越来越突出,满足了皇亲国戚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心理需要,唐朝的宠物饲养之风得以盛行一时,成为我国动物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