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揭秘:古代学校是怎么进行管理的?

历史文化6年前 (2019-01-05)180

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提起古代就认为教育规模小,因为当时文盲非常多。不过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对教育也非常重视,各朝各代对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多有意思的特点。尤其是古代“学校”的发展,在漫长历史中也有着不一样的发展历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揭秘:古代学校是怎么进行管理的?

一、夏商与两周

我国早在夏朝就已经有了学校,这个说法是孟子提出的,他说过夏朝对学校的称呼为校,商叫序,周叫庠。

不过之所以要这样说,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国拥有实物佐证的学校最早只能推到商代。而且孟子说的“序”是商朝教育平民子弟的学校,贵族子弟上学的地方叫做“学”。

有个让人意外的知识点是,早在商朝就建立了盲人学校。因为在商周时期,祭祀是一项很重要的社会活动。祭祀过程中需要奏乐,商朝一般选定盲人作为祭祀乐师,因此出现了官办专门教授盲人音乐的地方。

到了周朝,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尤其是周公为首的领导集团制定了周礼,等于建立了一套官方制定的全社会道德标准。为了让这套政策得以延伸到基层,周代设立国学和乡学两种教育机构。

国学是中央 *** 设立的官学,无论是地方诸侯还是周天子,他们都要上学。其中天子(或太子)上学的地方叫辟雍,诸侯上课的地方叫泮宫。

所谓的“辟雍”就是正中央的教室,四周有水池环绕。诸侯的教室只能环绕半圈水,“西南为水,东北为墙”,按照字的意思,曰泮。

那么教室就是教室,怎么还会强调正中央呢?难道还有别的位置的教室?事实上还真有。我们现在是在一间教室学习不同的课程。古人是按学科的不同在不同地点上课,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青少年宫。

学校南门附近的教室主要学习音乐和舞蹈;北门教授典籍和书法;东边学习干戈,考虑到那个时候没有武术,兵法又很少,教学内容应该是使用兵器和跳战舞;西边学习周礼。

由于最中央的教室“辟雍”为最尊,因此周王朝的学校也统称为辟雍。

乡学的格局设计与国学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在于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周朝的教学内容包括:礼(规章制度)、乐(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骑马驾车)、书(历史)和数(数学)。以上便是六艺。

其中国学以诗书礼乐为重点,目的是培养贵族;乡学则是书和数。为了培养道德高尚,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夏商周不存在私塾的概念,所有学校都是官府负责主办的。

二、隋唐以前

到了春秋战国,教育体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底层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学习历史和数学,他们也希望像上层贵族一样身兼六艺技能。

因此以孔子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在给学生教授六艺知识的同时,也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于是,以私学兴起为代表的“百家争鸣”局面就出现了。

经过春秋时期的逐步发展,战国时期私学的规模已经可与官学并重了。在一些地方,诸侯国君将私学的老师、学生招纳到官学学府讨论学术、思想。齐国的稷下学宫便是当时官学与私学并存的代表。

揭秘:古代学校是怎么进行管理的?

为了管理私学的人,官方专门设置了一个名为“祭酒”的职位。荀子就是在担任祭酒的时候写下了著名的《劝学篇》。

到了汉朝,统治者集中了大量资源兴办官学。其中,中央 *** 主办的官学包括太学和鸿都门学。前者是西汉时期建立的,高峰时学生达到了3万余人,甚至匈奴都派人前来学习。

鸿都门学是东汉成立的,如果说太学是大本,那么鸿都门学就是艺术大专,主要是为了培养文化艺术人才。

地方 *** 主要是郡国学和更基层的教育机构。“郡国学”是有区别的。在中央 *** 直属管理的郡内成立的学校叫郡学,在藩国设立的类似学校叫国学。

郡国学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重点中小学,汉平帝有感于基层官学的薄弱,下令在县一级成立官学,名为“校”、乡镇一级成立“庠”,村一级的叫“序”。

确实有点出乎人意料吧?在文盲率超过95%的古代,村一级都曾经出现过官办的学校。

魏晋南北朝由于战乱不断,官学时兴时废,国家的教育程度有所削弱。晋朝的官学很有特点,在传统太学之外另外成立了国子学,后者只招收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入学,太学则要六品以下的。堂堂教育机构与门阀制度进行了挂钩。

南朝的刘宋首创“大学分系”,官学分为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个发展方向,从培养全能型人才变成专家型人才。

三、隋唐之后

隋唐实现了天下大一统,从而加强了官学的规模。这其中以唐朝最为特别。首先官学分为直系和旁系两种类型。

直系又分为大本和专科,大本包括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我们可以理解成是3个重点高校。专科有律学、书学和算学,重点培养专项人才。

如果你认为旁系的大学不如以上6个学校就大错特错了。旁系大学分别是弘文馆和崇文馆,前者是门下省直属高校,后者是东宫太子直属管理。

这两个地方还不是谁想去都能去的,入学资格只限于皇亲国戚和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唐代旁系官学要高于传统意义上的高校。

明清时期的特色就是把之前只用于管理学校的行政机构国子监变成了国家更高学府。由于网上对明清时代官学介绍的文章很多,在这里就不做解说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1/229648.html

“揭秘:古代学校是怎么进行管理的?” 的相关文章

在军事、文学方面,姜维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军事、文学方面,姜维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

在政治、文学等方面,范成大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政治、文学等方面,范成大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 (《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人。南宋名臣、文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

古代官员辞官后 古人为何非要告老还乡而不是留在京城

古代官员辞官后 古人为何非要告老还乡而不是留在京城

对古代大臣辞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大臣辞官后,为何不敢留京城享福非得告老还乡?不管是在史料中记载,还是影视剧中体现,我们都能看到京城的官员,在退休或者是辞官后都会将官服脱下,背个小包袱告老还乡。这一点可跟我们现代做法完全相反,假如一个人在北京工作一辈子,基本上...

李从誧:南唐元宗李璟第九子,性格倜傥,善于书法

李从誧:南唐元宗李璟第九子,性格倜傥,善于书法

李从誧,本名李从谦,字可大,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南唐元宗李璟第九子,后主李煜同母弟。风采峭整,动有规诲。喜为律诗,封吉王,后降封鄂国公,历知随、复、成三州。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李从谦(后改名李从誧)墓志记载他是“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之后,南唐烈祖之...

汉武帝屡次遭到神棍欺骗 古人为何地位越高越是迷信

汉武帝屡次遭到神棍欺骗 古人为何地位越高越是迷信

还不知道:汉武帝和神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代天骄汉武帝屡遭神棍欺骗,为什么地位越高越迷信?汉武帝刘彻对于长生不老的执念,丝毫不亚于千古一帝嬴政。为了追求神鬼学说,他先后宠幸过多名方士,留下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段子。这些方士究竟能不能招来神鬼先不说,他们对于人类...

古代皇帝死后几个月才下葬 古人就不怕尸体腐烂吗

古代皇帝死后几个月才下葬 古人就不怕尸体腐烂吗

对古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死后,灵柩为何要停放几个月才下葬?难道不怕腐烂吗?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杜甫封建社会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而又等级森严的时代,几千年的延续让封建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有大唐盛世经久不衰的传说,也有五代十国的频繁...

薛稷: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唐睿宗结成儿女亲家

薛稷: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唐睿宗结成儿女亲家

薛稷(649年—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朝大臣、书画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中书令薛元超之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薛稷在武周时期举进士出身,转中书舍人,迁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交好相王李旦,结为儿女亲家。景云元年(710年),拜...

历史上名将岳飞真实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上名将岳飞真实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上名将岳飞真实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根据南宋徐梦莘编写的《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岳飞二十九岁那年,率军前往江南西路讨伐李成,家眷留在今天的宜兴。打仗归来后,宜兴的百姓找他投诉说,他舅舅仗势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岳飞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