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史思明南下中原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1-11)130

史思明统一河北后,可以选择的上中下三策,大约是这样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上策,积极杀出河北,完成安禄山未完的事业。

但是在当时背景下,估计谁也会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安禄山此前可以迅速打开局面,是因为大唐 *** 没有什么准备,而且中原没有什么军事力量存在,所以安禄山一旦开始造反,马上就把中原刺穿了,甚至一鼓作气打到了潼关脚下。现在大唐 *** 进入长年战争状态,中原地区更是遍地驻军,史思明再想复制安禄山的成功,已是不可能了。话说回来了,安禄山开局倒是很成功,结果呢?不也是身败名裂 *** 吗?

史思明南下中原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中策,高悬大燕的旗帜割据河北。

但是这种选择,好像也看不到出路。因为割据河北的大燕帝国与占据大江南北的大唐帝国并存,怎么看,好像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啊!因为他们的体量未免相差太悬殊了。

下策,与大唐帝国讲和,然后以节度使的身份割据河北地区。

这种选择,在当时似乎也是看不到出路的。因为大唐帝国削藩的步伐,是不可能就此停止的。你接受大唐皇帝的统治,却玩事实上的割据,这怎么可以呢?

不要说史思明这种从前的乱臣贼子了,就是韩信、彭越、英布那种与刘邦一块打天下的战友、盟友,只要敢割据一方,也会被刘邦斩尽杀绝的。

总的来说,叛军进行到此时,只能这样死撑着了。因为上中下策,不知道后来的历史,谁也会觉得,它都是没有前途的。

史思明南下中原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问题是,大唐皇帝的敌人绝不是只有史思明一伙;甚至而言,大唐皇帝心中更大的敌人,根本就不是史思明一伙。在这种背景下,史思明一伙终于可以死灰复燃了。

公元759年8月时,襄阳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

八月,乙巳,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据州作乱,刺史王政奔荆州。楚元自称南楚霸王。

相关叛乱可不是简单的追求军区自治,因为他们直接把大唐帝国的旗帜砍掉了。

但是襄阳的叛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所以在史思明大举南下中原的背景下,这场叛乱,依然在两个月后被 *** 剿灭了。叛乱首脑康楚元被押送到中央 *** 处死。

襄阳叛乱平定之后。淮西再度出现叛乱。

淮西的叛乱刚刚平定,西南又出现叛乱。

而且在此前后,就是河东、绛州、北庭、襄阳几大军谋求自治。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历史背景,大约就可以知道,史思明率叛军大举南下后,为什么能很快再度夺取东都洛阳了。

之一、大唐帝国需要防范各地可能出现的叛乱,所以军队必须得大面积分散;如果全用来防范史思明,其他地方就有可能因此失控。

第二、大唐帝国不想让某个将帅拥有太多的军队,所以军队在前面的基础上还需要分散;如果让军队过多的集中起来对付史思明,就算打败了史思明,相关 *** 军也有可能失控的。

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看到史思明率军大举南下后,坐镇中原的李光弼,只能选择弃守东都洛阳。因为总的来说, *** 军无论从兵力上、还是组织结构上,都不有与史思明率领的叛军相比。

听到史思明率军南下,甚至有人建议李光弼,应该直接退到陕郡,甚至是退到潼关。

思明乘胜西攻郑州,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陟请留兵于陕,退守潼关,据险以挫其锐。

面对这种建议,李光弼当时就拒绝了,因为当年封常清、高仙芝就是这样玩的,结果让皇帝都砍了脑袋。因为面对敌人进攻,不战而退五百里,让帝国丢失一系列经济、军事重地,那可不是说着玩的事。

如果说封常清、高仙芝这样玩,还可以说是准备不充足,而且军队都是临时募集。李光弼敢这样玩,还能找什么理由呢?

之一、史思明公开叛乱已快一年了,李光弼坐镇中原,如果说自己准备不充足,李光弼此前一直干什么呢?

第二、安史之乱已开始近三年了,如果说中原驻军还是临时募集的,这说出来,谁能信呢?

有人建议李光弼固守洛阳,李光弼说,以我们的兵力,现在实在不足以围绕洛阳构建防线,所以弃弃洛阳,退到河阳一线防守。当然了,退守河阳前,先对洛阳进行战略性的转移,更好给史思明留一座空城。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以大唐帝国的人物、物力、财力,以李光弼这种优秀的统帅,怎么就无法围绕洛阳构建防线呢?

要知道,围绕洛阳构建防线的战争多的去了。

最简单而言大唐开国战争中,杨玄感、李密都曾钝兵于洛阳城下,说死说活,就是无法攻克洛阳,最后因此走上绝路。

再简单而言,王世充固守洛阳城,李世民亲自率军攻打,也是用了近一年多时间,才攻克洛阳的。

这本身就证明,想夺取洛阳城,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既然如此,为什么史思明可以这样轻易的、再次夺取洛阳城呢?

最合乎情理的解释,显然是大唐帝国不敢让李光弼统帅太多的军队,因为李光弼统帅太多的军队,自然能阻止史思明夺取中原,但是李光弼一个想不开,皇帝拿什么控制李光弼呢?

事实上,皇帝一直防贼一样地防着李光弼,李光弼后来一个想不开,皇帝想调动李光弼,李光弼也是公然拒绝;甚至看着皇帝陷入险境,李光弼也一直是按兵不动啊。要知道,当时的李光弼严格意义上,不具备与皇帝对抗的资本;如果皇帝给了李光弼对抗自己的资本,那还了得?

虽然说,唐肃宗并不知道后来的历史,但是基于最基本的权力制衡道理,唐肃宗知道绝不可以为了打败史思明,就给李光弼太多的军事资源。

唐肃宗的这种做法,用童话故事的思维看,简单就是莫名其妙的,因为你怎么可以这样猜忌忠心可表天地的李光弼呢?甚至而言,李光弼后来走上邪路,也是因为大唐皇帝这样猜忌造成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光弼掌握的军事资源比较有限,而且组织结构也比较分散,所以听说史思明南下,坐镇中原的李光弼只能想着如何转进。

总的来说,皇帝心中的敌人,永远不是安禄山、史思明,而是所有的军方大佬。

因为在皇帝看来,只要郭子仪、李光弼之类的人权力扩张了,他们和安禄山、史思明不会有本质区别。所以,皇帝绝不会为了打败安禄山、史思明,就让郭子仪、李光弼的权力越来越大。

而且战争进行到此时,在皇帝眼中,史思明充其量也就是手足之患,不要说假以时日,肯定能灭掉他,就算无法灭掉他,也才是多大点事啊!

要知道,后来安史的余部一直割据河北,大唐帝国依然顽强的存在了一百多年,而且谁也不能说大唐帝国名存实亡了;更不能说哪个大唐皇帝是傀儡。

而郭子仪、李光弼之类的人呢?如果真的失控了,却有可能成为心腹大患,所以大唐帝国在收复长安、洛阳后,对郭子仪、李光弼进行各种约束,始终让宦官坐前方节制郭子仪、李光弼(鱼朝恩就象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在郭子仪、李光弼的头上),甚至故意设置将帅不合的格局(李光弼、仆固怀恩互相不服、互相拆台)。

虽然说, *** 军始终捆着前方统帅的手脚平叛,但是史思明也很难再重复安禄山时代的辉煌了。因为双方的实力相差太悬殊。

更主要的是,大唐帝国在中原地区已有了庞大的驻军,在这种背景下,史思明不要说想攻克长安了,就是想接近潼关,也是一件近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当然了,不要说想刺穿、打破江淮了,就是想接近江淮,同样都是一件近乎不可能的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1/230621.html

“史思明南下中原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的相关文章

贝子作为皇室宗亲爵位 乾隆为何会封福康安为贝子

贝子作为皇室宗亲爵位 乾隆为何会封福康安为贝子

对福康安并非皇室宗亲,乾隆为什么赐封他为贝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个儿子,乾隆时期的名将和民族英雄。福康安还被乾隆赐封为贝子,他也是第一个在宗室之外被封此爵位的人。那么乾隆为什么这么看重福康安呢?其原因有两点。1、孝贤纯皇后的侄子福康安是孝贤纯皇后...

光绪皇帝一直想夺取慈禧的权力 光绪皇帝为何没有能成功

光绪皇帝一直想夺取慈禧的权力 光绪皇帝为何没有能成功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光绪一直试图把权力从慈禧手中夺过来,为什么却始终没成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出现女性统治国家的情况并不多见,而在中国近代,通过层层上位,最终站在权力顶峰的慈禧,也一直是人们饱受诟病的人,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慈禧也用实际行动和胆识...

贺铸是什么人?历史上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贺铸是什么人?历史上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贺铸,北宋词人,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在北宋词人中,贺铸身高七尺,按宋元时的标准折算约2.2米。古代人的身高普遍比现代人低,因此众人瞧他均仰视之。他双眉耸拔,脸色铁青,胡子拉叭的,显得冷酷高傲,不少人看后会感到胆战心惊,当然免不了背...

徐庶为什么得不到曹操的重用 徐庶是真的在划水吗

徐庶为什么得不到曹操的重用 徐庶是真的在划水吗

徐庶不被曹操重用,是因为他划水摸鱼?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起徐庶,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估计都不陌生,在《三国演义》中,他曾是刘备最早的谋士之一,刘备之所以能得到诸葛亮,也是源于徐庶的推荐。在书中,曹操担心他辅佐刘备,因而在程昱的建议下,将其母亲掳...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辅佐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辅佐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还不知道:刘备得卧龙凤雏为何不能一统天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中名士司马徽,曾经说过只要得到卧龙凤雏其中之一,就可以轻松平定天下。但是,刘备同时得到了卧龙凤雏,为什么最终只能偏安一隅呢?首先,三国是一个混战时期。并不是只有刘备一家独大。还有继承东汉政权的曹魏...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

商鞅作为秦国最大的功臣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被车裂的下场

商鞅作为秦国最大的功臣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被车裂的下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商鞅最后受车裂之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秦国的崛起归功于“商鞅变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将自己的法家思想贯彻到了治国之道上,让秦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商鞅是秦国的大功臣,但为什么最终他却落得车裂的下场呢?首先...

安禄山一人之力就毁掉了半个盛唐 安禄山晚年为何死在儿子手里

安禄山一人之力就毁掉了半个盛唐 安禄山晚年为何死在儿子手里

对唐朝的风云将领安禄山,为何晚年死在了自己儿子手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唐朝的风云将领,安禄山是不得不提的一位。出身西域的安禄山长得人高马大,很能打仗,且一人精通六国语言,不要说放在那个时候,就算是放在今天那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才。让人唏嘘的是,这样一个几乎靠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